重安江水碾群

更新时间:2024-05-15 15:18

重安江水碾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重安江江心洲上,是明朝的文物遗存。

历史沿革

重安江水碾群建于明代。据《明史》“卷三百一十二·四川土司二”记载:“洪武四年平蜀,遣使谕之。五年,领安抚司二,曰草塘,曰黄平;长官司六,曰真州,曰播州,曰余庆,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重安长官司,明弘治元年(1488年)设重安守御千户所,并屯兵于重安江堡上。大量屯军的涌入,带来中原各地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他们利用重安江上隆起的沙洲大规模建造水碾,取替土著居民仍用石碓舂米的原始劳作。

明末水碾使用鼎盛时期,重安江的江心洲上有40余座水碾。

20世纪80年代后,重安江水碾群由生产队陆续卖给周、潘、杨、沈等姓农民。

2019~2020年,重安江水碾群进行保护性修缮。

文物特点

重安江水碾群位于贵州黔东南州黄平县境内重安镇重安江江心洲上。重安江河段,滩多,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为沿江村寨利用水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充分利用江岸丰富的石头资源,在河里垒起两三米高的石墙拦河雍水,在石墙上开口门置水碾。这样一来江中形成了水碾群。重安江水碾群选址考究。此段江水被沙洲从中剖开,形成南高北低两支河道,高差为1.12米。水碾水轮深藏沙洲腹部,每个碾房从开入水孔两眼引江水冲击水轮,南北江面高差产生的水力足以使水轮旋转并带动滚轮工作,余水汇入北支河道。

文物遗存

重安江水碾群现存碾房19座,沿沙洲“—”字顺江排列。现有13座正常使用。这些水碾仍在发挥着碾桐籽榨油、碾竹材造纸的功能,是黄平一处“活着”的水利遗产。

历史文化

水碾

约1500年前,北魏能臣崔亮出任陕西雍州刺史。受石磨原理的启发,崔亮利用雍州当地的水能资源发明了水碾。提高了当地居民粮食加工的效率。到了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指出,“水碾,水轮转碾也。水碾的基本结构简单,是由两个木齿轮相交,然后齿轮上的轴与水车连接。水车为木制圆盘,圆盘上安置叶片,以水作动力,放水时,一股倾斜而下的河水直接冲在水车的叶片上,木齿轮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又带动横面的木齿轮朝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在齿轮的中央安有一根轴,轴直通其上碾房所安的轴孔,在轴的中部凿槽穿榫一横枋,横枋的另一头则安装圆盘石碾,石碾放置于石碾槽中,轴的转动带动了石碾盘的转动,稻谷在碾槽里被石碾一圈又一圈地碾压。不刻,一担担的稻谷就变成白米了。

文物价值

重安江水碾群作为特殊地理环境和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南方稻作民族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研究古代农耕文化和屯堡文化理想场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重安江水碾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重安江水碾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重安江江心洲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重安江水碾群,路程约17.8千米,用时约24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