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9 15:22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ollege)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重庆市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1964年7月,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江津地区水利电力学校在永川双石(现永川四中)创办。
1965年12月,经四川省水电厅批准更名为“江津地区半工半读水利电力学校”。
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学校停课,停止招生。
1968年,四川省水电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江津地区水利电力学校”。
1974年8月,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恢复招生,从壁山迁至永川原江津地区物资供应站,属地区水电局领导。11月,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12月,在永川城郊粽粑村划拨土地27.4亩,投资25万元兴建校舍。
1975年1月,学校成立临时党支部,恢复招生100名,学制2.5年。
1976年,新校舍基本建成,学校搬迁至西北公社粽粑大队粽粑水库旁。
1978年,“文革”结束后录取首届学生。
1981年9月,因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学校更名为永川地区水利电力学校。
1984年2月,因永川地区与重庆市合并,学校更名为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由重庆市农机水利局领导。
1987年9月,经重庆市农机水电局批准,学校建立党总支委员会。
1988年3月,学校成立“重庆永川新宇科技服务公司”和“裕园综合贸易经营部”。
1996年,经重庆市劳动局批准,学校设立重庆市水电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1998年,经重庆市编办和市水电局批准,学校设立重庆市水电系统干部培训中心。
2001年5月,学校举行市(省)级重点中专挂牌庆典。
2003年4月,学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建设部联合批准为“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实施院校。
2004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批准并报经教育部备案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2011年,学院成为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2012年12月,学院被确定为重庆市骨干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4年5月12月,学院通过水利部专家组对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成果的考察验收。成功举办“建校50周年暨2015年元旦晚会”。
2016年6月,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学院获准设立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7年9月26日上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珠海丹田集团“丹田订单班”开班暨“丹田学院”揭牌仪式在该校拉开帷幕。
2019年起,学校与重庆文理学院等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开办“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本科专业。
2021年9月30日,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77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70余人(含二级教授1人);专业及专业群带头人59人,骨干教师143人“双师型”教师454人,水利部水利行业“双师型”教师3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413人,其中博士4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个。 国家行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16人,省部级各行业各领域入库专家、裁判近400人。荣获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全国水利职教新星、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五一劳动奖、重庆最美女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优秀思政工作者、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重庆市高校优秀辅导员、重庆市巴渝技能之星等市级以上荣誉100余项,累计聘用现代产业导师41名。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高职教育专业44个。
自2019年起,学校与重庆文理学院等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开办“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本科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国家级高职教育专业教育资源库项目建设专业2个,重庆市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专业3个;重庆市市级骨干专业建设项目4个,重庆市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重庆市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3个;全国水利高职教育示范专业2个,全国水利高职教育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22个。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2 个、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专业1个、重庆市骨干专业4个、全国水利高职教育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市级“双高”专业群2个;1个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2个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获市教委立项,1个产教融合专业获工信部立项。
截至2018年12月,各级各类教学研究共175项,获重庆市市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019年,马云峰申报的“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重庆市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研究”获重点课题立项,王国栋等人申报的“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数学‘1+3’育人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等5项课题获一般课题立项。
截至2024年4月,近三年,教师在国家和市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2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9项;获校企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12本;创新水文化育人改革与实践,形成“三境育心”、“三堂增智”、“三戏促行”的水文化“景、堂、戏”育人模式,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水利部特等奖。
截至2019年1月,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其中40人次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37项。
截至2024年4月,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国家级奖项189项次、省部级奖项558项次。
2023年,在校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国际性奖2项、国家级奖32项、市级83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突破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三年新增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7个。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开展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105项;建成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等技术技能服务集群,开展技术服务166 项;建成“西部职教基地发展研究中心”智库,多篇咨政报告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取得市政府发展研究二等奖突破;近三年,科研与社会服务到款额5500余万元。
据2020年1月中国高职高专网显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重庆市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14年5月,陈吉胜、胡红梅等申报的“水利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和程得中、翟志娟等申报的“宋代理学语录研究”两个项目获2014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规划项目立项,并获得重庆市教委资助经费1.6万元。6月,王顺克教授的“三峡外迁移民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获得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立项。
2015年10月,学院吴松院长主持的《重庆市三峡库区水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化途径研究》、蒋涛教授主持的《巴渝特色水文化遗产整理研究》两个项目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立项,侯新教授主持的《饮用水源地农家院落水污染防治生态工程措施研究》获得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一般)指导性计划项目立项。
2016年5月,卓春英教授主持的《“互联网+劳动市场与职业预警”视阈下,职业教育专业协同设置体系创新研究》获得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点项目立项,黄小华副教授主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论》、秦素粉副教授主持的《重庆古镇水文化历史记忆发掘与应用研究》分别获得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和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立项。9月,吕程博士主持的《“互联网+劳动市场与职业预警”视阈下,职业教育专业协同设置体系创新研究》获得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点项目立项,黄小华副教授主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论》、秦素粉副教授主持的《重庆古镇水文化历史记忆发掘与应用研究》分别获得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和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立项。
2018年9月,陈邦尚、王顺克等人的“重庆市农村水利基层体系建设研究”项目获水利发展研究三等奖,学院获水利发展研究突出贡献单位。
2019年12月,学院教师谢立亚主持的“水源地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技术推广”项目通过验收。
据2020年1月中国高职高专网显示,学院图书馆藏书150万余册(含电子图书),中外文纸质期刊720种,年生均新增2册,生均图书达62册;电子期刊13000种,电子图书资源409901GB,生均45GB。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重庆市水利局主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主要设有职教探索、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人文社科、管理科学等栏目。
《巴渝水文化》是重庆市水利局主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半年刊)。主要设有水文化动态、巴渝水苑、流域映像、巴渝水利春秋、水文化论坛、水文化教育、水诗韵、水文化产业与创意、水常识与水知识、江河美文等栏目。
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泰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组织开展10余项对外合作项目,与泰国南邦职业学院等5所高校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首批17名留学生到校入学,与泰国黎逸技术学院共建大禹学院。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先后与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发起首个“中国—东盟清洁能源产教融合联盟”,在印尼成立“智慧水利熊猫学院”;挂牌成立“大禹学院”4个、国际“师培基地”5个、“学生实训基地”4个;建设国际课程标准12个、专业标准3个、职业标准10个;联合开发国际化课程11门;开展重庆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2项,其中“老挝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行业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被老挝万象日报报道;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536人;与泰国黎逸技术学院、埃塞俄比亚温盖特将军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留学生教育,培养留学生200余名。
释义:标志的形取自三峡大坝喷涌而出的洪流,凸显出水利事业的特征,与学院所属行业相符;其二标志取古书“水”字,形美而灵动,中间一笔的中国传统书法飞白,强化了水的气势与力量,是一种突破。喻示学院在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的精神。其三,标志与万经之首的《易经》中的乾卦相合,寓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突出学院与时俱进,奋勇开拓的精神风貌,强化了标志的文化底蕴,表达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意味。
标志的色彩采用蓝与橘黄两色,蓝色代表水、天空、深邃,包容、有内涵,橘黄色代表信念、能量、激情、活力,契合学院的特点,具有个性化的美感和想象力。
上善若水、学竞江河
上善若水——释义:最高境界的善如同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此以水之德为喻,表达对今日学子的殷殷期许,当以水之谦逊、海纳百川之胸怀,百折不回的毅力自勉,成才立业。
水至柔,然水滴亦可石穿;水至韧,虽无定势却能奔流万里。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看似柔顺无骨,却能作为滋润万物,利泽苍生。
水之另一特性是“谦”,水不嫌低洼与涓涓细流,最终方能汇成江河湖海。“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满招损,谦受益”(《易》),君子先天下而后自身,圣贤以此譬喻大道德之行。
学竞江河——释义:学无止境,如万里江河从源头奔涌而出,一路不断汇聚支流,前后相继,浩浩汤汤,亘古长流不息。喻水电学院传承历史优势,厚积而薄发,不断开拓与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育人之路。
崇德自强、知行如一
崇德自强——释义:推崇尊师重教之德,效法先哲所推崇水之德。从事水电事业建设,应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毅力与决心自勉。
知行如一——释义:意为不仅要学习技能,还应用于实践,只有技能与实践相统一,方能有所成就。
出处:“知行如一”出自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学说。
教喻有节、修业不倦
教喻有节——释义:为人师者应懂得循循善诱,把握时机,适时启发引导而不强迫学习,勉励学生而不抑制兴趣。
出处:语出《礼记正义》“师教既识学之废兴,故教喻有节,使人晓解之法,但广开道示语学理而巳”。
修业不倦——释义:教师在传授学业的同时,自身也应不断钻研学问,注重技能与修养的提高。
出处:《礼学记》“然后能自强,……自强修业,不敢倦也”。
笃行苦练、日臻新境
释义:在学习专业技术的过程中应刻苦钻研,努力履践所学,惟有如此,学业才能日有所得,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出处:《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