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7 07:00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旧馆位于重庆市枇杷山正街74号,新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金华路398号。前身为1930年卢作孚先生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1949年以后,先后改建为西南人民科学馆、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自然部。1981年改为现名,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1930年,卢作孚先生创办“中国西部科学院”。
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这成为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
1943年,中国西部科学院联络内迁北碚的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又在文星湾创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
195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由西南文教部接管。
1952年,重庆自然博物馆改为西南人民科学馆。
1953年,重庆自然博物馆并入西南博物院,更名为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
1955年,西南博物院改组为重庆市博物馆。
198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重庆市博物馆增挂 “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牌子。
1991年,“重庆自然博物馆”独立建制。
1997年,重庆直辖后更名为重庆自然博物馆。
2006年,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新馆决定修建。
2008年12月,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新馆开工建设。
2015年11月9日,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免费开放。
2017年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接受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0年12月,被评为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2022年11月9日起,重庆自然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2023年3月,重庆自然博物馆非遗生活馆正式开放投用。
2024年5月18日,重庆自然博物馆将首次向公众免费开放珍品库房。
2022年,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分库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联合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合作研究并发表了新物种:三峡白前(Vincetoxicum pingtaoanum Cai F. Zhang, G. W. Hu & Q. F. Wan)。
该厅以生物进化为线索,介绍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的相关知识,以及中国西部的珍稀动物,如中华鲟、大熊猫、金丝猴、牛羚、小熊猫、雪豹、毛冠鹿、绿尾虹雉等多种动物。
该厅展示的主要是四川盆地中生代时期的恐龙动物群,有体型庞大的蜥脚类恐龙——釜溪自贡龙、身披剑板的江北重庆龙、具有尾锤这一独特秘密防御武器的李氏蜀龙、凶猛的肉食恐龙——甘氏四川龙、亚洲最完整的肉食龙之一——和平永川龙以及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复原装架的恐龙——许氏禄丰龙。
该厅介绍了中国古生物界近世几次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云南澄江动物群;喧嚣的古海洋——黔西南贵州龙动物群;火山层中的生命——辽西热河生物群;罕见的发现——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群。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选址于北碚。建馆北碚,有利于与缙云山、北温泉、金刀峡等自然景点的优势互补,形成富有特色的“自然之旅”产品链条,有利于与老博物馆相辉映,更好地延续西部科学院、西部博物馆的文脉(“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已经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承博物馆文化,还有利于与西南大学的教育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学科优势相结合,共同建设西部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研及教育高地。
位于北碚区新城缙云大道旁地块(原规划建设市竞技体育中心用地)及其向缙云山方向的拓展区域作为该项目建设用地。该地块的最大优势在于背靠缙云山,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有利于“人与自然”主题表达。规划将缙云山保护区的南部边界作为自然博物公园的北界,公园的东西边界向两侧拓展,形成千亩以上的建设用地。
馆长:高碧春
公交:560、580、583、590、592路均可直达(自然博物馆站下)。
轨道交通:6号线状元碑站下,1C口出站换乘公交560路或2B口出站换乘公交583路均可直达(自然博物馆站下)。
自驾:兰海高速G75北碚互通下道,根据路牌指示,经由光华支路至金华路即可到达。
停车场:位于博物馆西广场博物馆餐厅旁,车位200余个,为露天停车场。可满足轿车、大客车等不同车型车辆的停车要求。
门票免费
重庆自然博物馆现已开通网上预约服务。已在网上预约的观众请凭预约时使用的身份证或已获取的手机二维码入馆参观;未进行网上预约的观众请到游客中心凭身份证在自助取票机取票。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