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

更新时间:2024-10-08 21:05

生物信息学院成立于2000年。学院立足新一轮智慧医疗、健康信息等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战略导向,依托“信息技术+专业”办学优势,创新“信息技术+专业”交叉融合,致力培养信息技术与医疗装备、健康产业等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毕业学生具备数字医疗仪器、医学信息软件、生物信息大数据技术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管理能力。 学院现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学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重庆市医用电子与信息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院概况

生物信息学院成立于2000年。学院立足新一轮智慧医疗、健康信息等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依托“信息技术+专业”办学优势,创新“信息技术+专业”交叉融合,致力培养信息技术与医疗装备、健康产业等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

学院现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学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建有重庆市医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被评为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三特”专业和重庆市“一流”专业;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被评为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学院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与美国Nicholls State University开展 “2+2”本科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合作开展“3+2模式”数据科学专业(MS in Data Science)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推进科研班、宜伦实验班和众创空间等科研能力提升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奖励国家级60余项、省部级150余项。升学率、就业率位居学校前茅。本科毕业生连续两届国内外升学率超过40%,其中一半学生考取了国内双一流和世界QS前一百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宽,不少毕业生就业于强生、迈瑞、安健等医疗器械公司,以及华大基因、诺禾致源等生物信息公司,部分毕业生签约华为、腾讯、蚂蚁金服等互联网及IT行业头部企业。

学院建有重庆市医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医疗装备与系统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生物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与企事业单位联建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获批重庆市“智慧医疗”创新团队1个,建有重庆邮电大学重钢总医院附属医院,获批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6项。

学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军事科学院、陆军军医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EBI、Nicholls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机构深度合作,建有18个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地处鸟语花香,悠远厚重的南部校区;全院师生努力拼搏,奋力建设一流的医用电子与生物信息学科;形成了“健康、和谐、朝气”的学院文化氛围。

专业介绍

生物医学工程

(本科,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理工类)

培养目标:专业面向国家健康战略需要,围绕社会对智慧医疗、智慧健康等服务的迫切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生命信息感测、医学电子技术、医学信息智能处理等专业知识的,具备专业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实践能力的,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健康体魄的,能在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算法设计、仪器支持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医学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生物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医学影像处理、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电路分析、电路分析、电子电路、数字电路、生物医学传感器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嵌入式系统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体外诊断技术原理、医疗器械管理、数字诊疗设备与系统、医学成像系统、医疗物联网、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和重庆市电子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群成员。

一是构建“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信息基础、专业特长和创新能力”3个培养阶段的交叉融合课程体系,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及我校“人才高地、科技高地”建设任务需要。

二是构建引进与培养、教学与科创并进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建成包括万人计划、巴渝学者、市级学术带头人在内的“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形成适应新工科教育转型升级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三是构建产教、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建成健康信息实验、实践、实习和创新训练环境,实现产业需求、企业要求与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科研方向的紧密对接,形成“医疗仪器为主线,学科交叉、数字智能一体化”的专业特色。

就业去向:在高水平科研机构、医疗仪器、医疗卫生、相关信息技术行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和设备管理等工作。

生物信息学

(本科,四年,理学学士学位,招收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的生物信息研究及相关生物产业发展需要,掌握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生物信息数据挖掘、生物软件的开发及药物分子设计等方面具有突出特色的高素质学科交叉型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Perl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Linux操作系统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1)依托学校信息科学背景,面向生物产业发展需要设置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2)信息学科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既可在生物信息领域,也可在信息学领域或生物医学领域从事相关工作,还可继续读研深造。(3)与国内外多家生物信息类高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保持良好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提供丰富的实习、就业和深造机会。

就业去向:可在生物信息相关企业、大型医药公司、医院、科研院所及高校等从事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也可在其它行业从事大数据管理、咨询、分析、技术服务和销售等工作。

医学信息工程

(本科, 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招收理工类)

培养目标:顺应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 、医疗物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掌握生物医学、信息处理、软件开发、大数据利用等现代信息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具备医疗信息化产品工程开发能力的,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健康体魄的,能利用医学信息工程技术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医学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方法与技术、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卫生信息管理、生物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医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医学数据挖掘、医学影像处理、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生物医学传感器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医学电子仪器、医学成像系统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医学信息工程是生命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交叉融合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专业建设面向医疗信息化行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有侧重、重实践、创特色”教育理念,依托“重庆市医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医疗装备与系统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开展办学,在医疗信息软件开发、医学数据智能处理等方向具有明显优势与特色。

就业去向:利用医学信息工程技术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师资建设

师资概况

学院现有教师65人,专任教师50人。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26人,博士4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42人,省(部)级以上人才10人,人才队伍国际化和区域影响力居学校前茅。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院士、乔治华盛顿大学曾辰教授等一批著名专家为学院特聘教授。

师资队伍

办公室:杨春德 魏霞 黄秋实 蔡丽 蒋宇皓 刘明川 张艺馨 许淋

学生工作:柏杨 张正黎 侯郑军 毛睿

生物医学工程系:瞿中 王伟 谢江安 郭毅军 田银 冉鹏 王岫鑫 程和伟 贺中华 姜小明 张冰玉 李欣蔚 李沛洋 钟先华 秦对 刘志超 赵从健 孙大明 刘艳平 李凌智 王小丽

生物信息系:舒坤贤 袁帅 白明泽 夏仕文 常平安 谭军 谢永芳 何晓红 孙全 浦丹 汪大勇 马明月 解增言 王喻 谢家政 李映红 周双艳 杜宗阳 赖洪燕 逄慧敏

实验中心:梁亦龙 曾垂省 赵德春 江怀仲 陈义文 刘毅 何从林 张文英 王允 向浏欣 武巍峰 徐红梅 刘川 田健 汤智嘉

通讯地址

重邮本部: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号重庆邮电大学校内

南部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号

邮政编码:400065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