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9 19:46
重彩在中国绘画的早期阶段占有重要位置。但随着文人画的勃兴,其“恬淡幽雅”“潇散空灵”的格调意境逐步占据上风,重彩画开始受到冷落,甚至被看成是“艳俗”和“匠气”。近百余年来,随着历史的变革和西方绘画艺术的传入,人们的艺术认知也发生了变化,水墨画一统天下的格局已不复存在,重彩画随之迎来繁荣和复兴的有利契机。
当代重彩画如何走向复兴,中西美术史发展都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规律,思想的高度决定艺术的高度。当代重彩画的创新发展,归根结底也要由既符合艺术内在规律、又反映时代特定内涵的艺术思想和创作观念来支撑和促发。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思想高度,则必须兼具历史和国际两种大视野,也即融汇古今、贯通中西。
一方面,要将融汇古今作为绘画创新的思想基点。师古不泥古,察今不媚今,这无疑是当代中国画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则。而在重彩画的探索上,实现古今融合的一个现实路径,就是让水墨意境和重彩风韵在新的时代精神滋养下相互渗透、彼此交映,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厚中见韵,浓中见雅,使之去“匠”脱“俗”。刘小刚的绘画探索正始于此,他以坚实的笔墨功力和学术思想为根基,将传统绘画理念与现代艺术审美相互交融,将个体生命的心灵体验与厚重的宗教艺术、人文底蕴有机贯通,将水墨意趣创造性地融于重彩花鸟画创作之中,在凸显强烈现代视觉外在张力的同时,从本质上植入深沉内敛、不激不厉的笔墨意境和哲学内涵,从而造就了色墨迭现、浓郁脱俗、清雅奇崛、笔随心运的高贵画格。另一方面,要将贯通中西作为绘画创新的不竭源泉。中西绘画各有所长、别具千秋。博采中西之长,兼容众家之要,是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美术创新发展之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和文化交融日益深入和广泛的时代格局下,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布局、色彩运用及造型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对当代人的审美认知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对重彩画的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中国现代重彩画是传统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下变革和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画种。始于70年代初,延续到此时,有三十多年的历程。它重新高举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民间重彩的旗帜,力求重振汉唐雄风,恢复色彩特有的表现力;它充分利用了现代色彩、材质运用方面的特长,大胆把西方抽象、及构成与装饰美感引进绘画中来 ,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极大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
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出现不仅在中国画坛形成了强有的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轰动了西方世界,广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称赞,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而今看来,中国现代重彩画兼容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它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与情趣和明快华丽的色彩,为中国绘画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空间。在当代中国画坛形成了一股以融合中西创新国画的潮流,并产生一批具有民族探索精神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重彩画大师及著名画家,如:林风眠、黄永玉、刘小刚、张光宇、丁绍光、蒋铁峰、周菱、王伯勋、尹大德、刘秉江、胡永凯、张宏宾、张一民等。
放眼中国整个美术历史长河,中国现代重彩画的贡献主要表现于:
一、中国现代重彩画是对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敦煌是世界最大的美术博物馆,壁画绘制全部采用纯天然颜料,而它产生的色彩之绚丽斑斓及艺术水平之高,是世人注目的。古代杰出的民间画家采用了朴素的表现技法,同样用色彩的力度震撼了人们的灵魂,同时体现了与西方不同的东方文明及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特别是唐代,由于唐高宗推行佛教,并实行开放策,大量绘制绚斓多彩的壁画,使我国纯天然颜料的开发及以工笔重彩为重要表现的绘画形式在整个封建社会达到了最高峰。如胡伟教授所说:“古典美术研究是为当代艺术表现服务的。”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是中国现代重彩画研究的发展平台,并为其输送营养和能量。而中国现代重彩画研究的成果又反过来启发和引导对中国古典美术的研究和挖掘,并更加深入、更大宽度的拓展传统。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不可割裂的关系。对中国现代重彩画和对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的研究都不应该是孤立的,如果孤立的研究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只会重复古人的办法与技法。中国现代重彩画首先明白要从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中继承哪些东西,对自身的艺术创造发展又将产生什么样作用,对传统的继承与挖掘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中国现代重彩画恢复并发展了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民间美术的特有色彩表现力,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的色彩魅力在中国现代重彩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中国现代重彩画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材料技法与西方材料技法的合壁与发展中国现代重彩画是在壁画及民间美术长期受到冷遇、特别是壁画颜料失传的情况下,对当时现有绘画颜料进行探索的。运用中国传统高丽纸、水墨、毛笔及西方的水粉颜料、及现代的马克笔等现代材质、色彩进行创作的。水粉色弥补了当时中国画色彩没有不透明色、和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重现了昔日中国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的色彩魅力和色彩表现力。而今,又有了以中央美术学院蒋雪萍、胡伟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岩彩派。
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岩彩派是从日本学习中国已经失传的矿物质颜料与技法,回国形成的中国现代重彩画的新流派,注重把材料与技法的认识和对传统艺术中文化内涵的认识结合起来,贴近传统绘画的内奥,在宽阔的文化视野中关照隐藏在古代艺术经典深处的材料与技法;把对古代绘画现状的分析和对材料与技法的研究结合起来,在技法中找到贴切而不浮躁的形式语言。
所以说,中国现代重彩画派是在全面的研究和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为前提的,也是借鉴西方当代艺术为前提的。并形成了强有力的视觉美感与冲击力、创造性和独特的审美形象。
三、中国现代重彩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审美的合壁与发展中国现代重彩画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也为自己建立起了一座坐标,它可以指向过去与未来,融通东方与西方。在对我们的传统和国际文化艺术比较的同时,了解并发现人类文化艺术的很多共同点。中国现代重彩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抛弃为我独尊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独有的铁线描的基础上,大胆融入了西方的装饰色彩、色彩构成理论,并与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形成了一个大的有机体系。这种宽容心,在学习阶段,不急于去否定什么的态度,并且看到历史上发生过的艺术现象和形态都有其道理。宽容的国度会不断有新生事物的产生,即使你不喜欢,不去理睬就是了。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很少分个高低,你对我错。事实上,艺术不存在绝对的真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也没有必要有意把东方与西方、把古典与现代分离开来。心态宽容、态度放宽,才能使艺术更加繁荣与发展,才会给艺术提供一个创造的最佳的环境与空间。
没有创造力的艺术行为是没有活力的,当然也不会有生命力,也不会打动人、去感染人。创造不是凭空的,需要有传统和其他艺术门类作为养料与基石。如果把一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比做一个转动的轮盘,那么传统应该是它的轴心,这个轮盘不停的转动与轮回,每一圈转动又回到了原点与起点,不同的是,再次回到原点与起点时,已经不是原来的形式结构了。如果转动下去,会产生继续的变化。肯定的说,这个原点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民族审美意识的根源。中国现代重彩画没有仅仅站在那些已经形成的固有形态上看待历史的和国际的文化遗产,而是把历史的轮盘重新转动起来,在转动中保持与更生艺术的活力。
中国自古就有“大象无形”、“大乐无形”之说,这样一个理念说明,“容天下万物”包含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之中。这种抽象意识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中华民族思想的伟大亦在于此。它包眼了很多的内容,可以说博大精深,我们只能体会它的精神。五千年中国灿烂的文化积淀出来的精神财富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决不是仅仅靠课堂上的几节课就可以弄懂的,无论古典与当代、民族与国际、东方与西方,我们都应该广泛的接触与借鉴,知识多了,才不会少见多怪,才不会盲目否定与照搬照抄。在这一点上,中国现代重彩画体验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又宽容的大胆借鉴西方的文化艺术,立足当代,所以会厚积薄发,并震惊世界。
中国现代重彩画从历史与客观角度看待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充分认识到东方与西方造型观念之间早就存在的契合和相互影响,实现了与国粹主义不同方向上,架起一座新的桥梁。实现了与西方绘画、审美的合壁与发展。
四、中国现代重彩画拓展其表现领域,跳出了“唯笔墨”的羁绊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以丁韶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重彩画派(美国称云南画派)在世界上的成功,预示着中国现代重彩画实现了中国绘画在世界艺术之林的一席之地,它给长期以显扬民族性为前提、为核心的关于“民族性”与“国际性”问题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给了一个响亮的答案。印度佛教文化以及古代希腊、埃及、美索不达尼亚两河流域文化回合进入西域时候,在那片沙漠的绿洲里的文化融合,自然而然包含了“民族”与“国际”。同样,在当今世界,中国重彩画在国际上的成功,也是把中国传统材料技法与西方材料技法、文化及审美巧妙融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外来文化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及魄力。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借鉴外来文化艺术便失去“民族性”的问题。绘画本身既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民族性”应包含在“国际性”之中。
但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给中国画作品规定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笔墨”,如果谁违背了这个标准而介入其他材料与技法,便是“犯规”,并遭到否定,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这种程式化表现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始终贯穿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主线。于是,才会有各种描法和皴法。应该看到,它既是财富,也可能成为负担。传统技法应该是当代艺术表现的动力和资源,而不应成为阻碍艺术发展的条条框框,更不能成为僵化的公式与教条。中国现代重彩画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和时代精神。
打破国界的概念,中国绘画本来就是在不断融合外来艺术的同时,自身得到发展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过去的“是不是中国画”的问题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它原有的定义。因此,多借鉴吸收国外一些能“为我所用”的材料、技法内容,中中国绘画的发展是十分有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