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修复

更新时间:2023-12-25 08:55

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ing):复制含有嘧啶二聚体或其它结构损伤的DNA,但当复制到损伤的部位时,子代DNA链中与损伤部位相对应的部位出现缺口,新合成的子链比未损伤的DNA链要短一些。完整的母链与有缺口的子链重组,缺口由母链来的核苷酸片段弥补。合成重组后,母链中的缺口通过DNA多聚酶的作用,合成核苷酸片段,然后由连接酶使新片段与旧链联结,重组修复完成。

简介

重组修复是DNA修复机制之一,即双链DNA中的一条链发生损伤,在DNA进行复制时,由于该损伤部位不能成为模板,不能合成互补的DNA链,所以产生缺口,而从原来DNA的对应部位切出相应的部分将缺口填满,从而产生完整无损的子代DNA的这种修复现象。这种修复现象最初是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的,对修复能力缺乏的菌株recA-,由于在接合时没有遗传重组的能力,所以DNA损伤的这种修复机制就被命名为重组修复。可是recA-株表现出多方面的缺陷,所以没有理由把这种修复现象理解为一定是通过遗传重组机制而产主的。

①受损伤的DNA链复制时,产生的子代DNA在损伤的对应部位出现缺口。②完整的另一条母链DNA与有缺口的子链DNA进行重组交换,将母链DNA上相应的片段填补子链缺口处,而母链DNA出现缺口。③以另一条子链DNA为模板,经DNA聚合酶催化合成一新DNA片段填补母链DNA的缺口,最后由DNA连接酶连接,完成修补。重组修复不能完全去除损伤,损伤的DNA段落仍然保留在亲代DNA链上,只是重组修复后合成的DNA分子是不带有损伤的,但经多次复制后,损伤就被“冲淡”了,在子代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是带有损伤DNA的。

主要步骤

重组修复的主要步骤有:

1.复制

含有TT或其他结构损伤的DNA仍然可以正常的进行复制,但当复制到损伤部位时,子代DNA链中与损伤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出现切口,新合成的子链比未损伤的DNA链要短。

2.重组

完整的母链与有缺口的子链重组,缺口由母链来的核苷酸片段弥补。

3.再合成

重组后母链中的缺口通过DNA多聚酶的作用合成核酸片段,然后由连接酶使新片段与旧链连接,至此重组修复完成。

重组修复并没有从亲代DNA中去除二聚体。当第二次复制时,留在母链中的二聚体仍使复制不能正常进行,复制经过损伤部位时所产生的切口,仍旧要用同样的重组过程来弥补,随着DNA复制的继续,若干代以后,虽然二聚体始终没有除去,但损伤的DNA链逐渐“稀释”,最后无损于正常生理功能,损伤也就得到了修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