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饷菊有感

更新时间:2024-01-30 17:12

《野人饷菊有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英雄张煌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乡间的老百姓赠送菊花表现对诗人的敬仰之情,后两句写诗人借菊抒怀,以秋菊自喻。既赞美菊花的经霜铁骨、凌霜贞姿,又表现自己抗击清朝,坚贞不屈的决心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作品原文

野人①饷②菊有感

战罢秋风笑物华③,野人偏④自献黄花⑤。

已看铁骨⑥经霜老,莫遣⑦金心⑧带雨斜。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野人:居住在乡间的百姓。

②饷(xiǎng):赠送。

③物华:美好的事物。

④偏:偏偏。

⑤黄花:菊花。

⑥铁骨:这里指菊的枝茎。

⑦莫遣:不要让。

⑧金心:这里指菊的花朵。

白话译文

我在秋风中酣战方休,笑看周围的美景。乡村的人民偏偏送给我一束黄花。我看那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象铁骨那样的坚硬,它护卫着花朵不受风雨袭击而偏斜。

创作背景

诗人张煌言是著名的抗清英雄,居住在乡村的劳动人民赠送一束菊花给他,以表达对其的敬仰之情,诗人遂以菊为题写下了这首诗,表现自己的抗清志向。

文学赏析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古人咏菊之作很多,但此诗为作者一念触发,灵感倏至而作。

头二句写作诗缘起,乡居野处的百姓出于对隐居的英雄的敬佩,相赠菊花。首句“战罢秋风笑物华”,起势不凡,一个“战”字,一个“笑”字,使横戈疆场而又乐观坚贞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次句“乡人偏自献菊花”,是对抗清英雄的崇高礼赞。诗的一、二句创造了赏菊的感情环境。

后两句则笔势急转,“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是全诗最铿锵有力、动人心魄的诗句。诗人由对自身的抒写转入对菊花的描绘。野菊挺秀的枝茎和灿然如火的黄花激发许多联想。花茎虽已经霜,仍不失挺拨咄咄之势;“铁骨”一词拟化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诗人以怜惜的笔调写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后二句虽然字面上全为咏叹菊花的字句,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无疑,后两句仍是在抒写诗人自己的豪情气概。

前两句是叙述,叙述中充满诗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骨”与“心”都将菊花拟人化,赋予菊以人的性格。“骨”用“铁”字修饰,“心”用“金”字限定,既写出了菊花的凌霜贞姿,又写出了诗人的英雄品格。全诗写菊,又是写人,是写景,又是抒情,菊与人,景与情,洽合无间,融为一体。

此诗严格说来,不是纯粹的咏物诗,因为诗人的感情、精神时时介入其间,不过借菊花象征而已。但野菊的自然情态处处与涌荡于诗人胸中的奔逸之情相合,所以诗人才得以借菊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实质而言.作者描绘菊花的诗句已创造出一种艺术形式,从而将主体感情固着其中,菊花成为诗人情感的一个对等物。

名家点评

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常文昌:《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张煌言的这首诗赋予菊花独特的战斗风貌,读起来荡气回肠。

原浙江大学教授、诗词名家毛谷风:《历代七绝精华》:赞美菊花之铁骨、金心,既自勉,又兼勉人。

作者简介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诗人。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据守浙江沿海。后与郑成功合兵进攻南京。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兵败,隐遁于舟山,不久被叛徒出卖,被害于杭州弼教坊。其诗多反映军旅生活,直抒胸怀,不事雕琢。有《张苍水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