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口英世

更新时间:2024-06-06 16:01

野口英世(Noguchi Hideyo,1876-1928年),日本明治时期医学界的三杰之一,著名的传染病学家和医生。被誉为“国宝”的日本细菌学家生物学家

人物生平

1876年11月9日,野口英世先生出生在福岛县翁岛村磐梯山麓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时,因不慎跌入地炉,左手烧伤致残,使他原来报考师范的希望破灭。后来,为了让他实现梦想,全校师生凑钱为他做了手术治疗。为此他深受感动,转而立志学医,参加了医生考试,没想到第一次考就上榜,而且还是第一名。

1897年,在东京一家私立医学院济生学舍学习,同年获行医证书,次年在北里传染病研究所任职。

1899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蛇毒。在此期间,他整理了一份关于蛇毒的研究报告而惊动了美国医学界。

1900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S.弗莱克斯纳指导下研究蛇毒。1904年,到洛克菲勒研究所从事螺旋体研究。

1904年,入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在研究血清学小儿麻痹狂犬病,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并以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1909~1913年,用人工培养基培养了苍白密螺旋体及其他螺旋体,在麻痹性痴呆患者的脑标本中检出苍白密螺旋体,证实了这种疾病的病因。他还从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沙眼等标本中分离出可培养的微生物,认为是病原体,后来证明这些结论并不正确。他以自制的培养基,从奥罗亚热患者血中和秘鲁疣患者疣结节中分离并培养出杆状巴尔通体,将它注射于猕猴血中可引起急性发热贫血,注射于皮下则形成疣,由此揭开了这两种疾病之间长期令人困惑的关系。著有《蛇毒》、《梅毒的实验诊断》等。

1911年,野口英世医生向146名医院病人(包括儿童)注射了梅毒。之后野口英世被一些儿童患者的家长起诉,家长宣称是他的实验导致了梅毒

1918年,赴厄瓜多尔研究黄热病

1927年,又赴非洲继续研究黄热病

1928年5月21日,卒于黄金海岸(今加纳阿克拉

主要成就

野口英世是最先从据信因患梅毒而出现麻痹症状的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分离出梅毒病原体的科学家。完善了瓦色曼氏反应的技术和理论;改进了检验梅毒的瓦色曼式皮肤试验。还培养出奥罗亚热的病原体;另设计出培养过去从未在试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的方法,成功地培养了梅毒螺旋体;还研究过脊髓灰质炎沙眼以及黄热病疫苗抗血清

野口英世不顾高龄,亲身到非洲考察“黄热病”,不幸感染此病,于1928年5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遗体运回美国纽约市北郊的一处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极高的尊重,许多日本人,特别是青少年,纷纷从日本各地赶来参观英世先生纪念馆,将其作为学习的楷模。

后世纪念

日本漫画作家陆奥利之以野口英世的生平著漫画《野口英世物语》。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深深地被野口英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历时八年时间追寻野口英世的足迹,为其立传。1980年,渡边淳一为世界级细菌学家野口英世做传的传记《遥远的落日》获“吉川英治文学奖”,这部作品以考据的翔实和写作的功力为世人称道。该作毫无粉饰地再现了他克服出身贫困及左手残疾的不利条件,立志医学事业,以“梅毒螺旋体”的研究成果确立了其在世界医学界中的地位的人生转迹。这部渡边淳一创作过程中花费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作品,于1980年荣获日本第十四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在最新版的日元上,野口英世的头像被印在了1000日元纸币之上,以兹纪念。

1929年,纽约已故的伊曼努尔·利伯曼博士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捐赠了10000美元,以便在该校建立医学师讲席。按照利伯曼博士的心愿,该讲席被命名为野口英世讲席,以纪念这位著名的日本科学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