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鹳草

更新时间:2024-06-27 11:38

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50厘米。根细长,少分枝;茎下部稍假伏,上部分枝,直立,密被细毛;叶有长柄,生叶对生,近肾状半圆形,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被柔毛,叶脉在背面隆起;叶腋枝稍生花梗,小花成对,集生于花梗顶端,红色或淡红色。种子长圆形褐色,具微细网纹。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纤细,单一或分枝,茎直立或仰卧,单一或多数,具棱角,密被倒向短柔毛。基生叶早枯,茎生叶互生或最上部对生;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1.5-2.5毫米,外被短柔毛;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为叶片的2-3倍,被倒向短柔毛,上部叶柄渐短;叶片圆肾形,长2-3厘米,宽4-6厘米,基部心形,掌状5-7裂近基部,裂片楔状倒卵形或菱形,下部楔形、全缘,上部羽状深裂,小裂片条状矩圆形,先端急尖,表面被短伏毛,背面主要沿脉被短伏毛。

花序腋生和顶生,长于叶,被倒生短柔毛和开展的长腺毛,每总花梗具2花,顶生总花梗常数个集生,花序呈伞形状;花梗与总花梗相似,等于或稍短于花;苞片钻状,长3-4毫米,被短柔毛;萼片长卵形或近椭圆形,长5-7毫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具长约1毫米尖头,外被短柔毛或沿脉被开展的糙柔毛和腺毛;花瓣淡紫红色,倒卵形,稍长于萼,先端圆形,基部宽楔形,雄蕊稍短于萼片,中部以下被长糙柔毛;雌蕊稍长于雄蕊,密被糙柔毛。蒴果长约2厘米,被短糙毛,果瓣由喙上部先裂向下卷曲。花期4-7月,果期5-9月。

产地生境

原产美洲,中国为逸生。分布于中国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和云南。

野老鹳草常见于海拔700-800m的荒地、田园、路边和沟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湿。喜阳光充足。以疏松、肥沃、湿润的壤土栽种为宜。

繁殖方法

自然繁殖方式是种子繁殖,人工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分株繁殖。

分根繁殖:冬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老根分切数块,每块应具芽。进行栽种。

种子繁殖:传播途径主要是成熟时种子脱落土壤中,稻麦两熟地区,种植水稻收割后再播种大麦,草籽便从土壤中出草。无论水田或旱田(如大豆田),贮存在土壤中草籽都能出草。种子传播扩散进入农田,最初从抒堤开始扩散,通过风力、水力(种植水稻期间)传播,另外农家肥料的麦壳秸杆有大量草籽,麦种也混有此草种子传播。种子繁殖具有多实性,一株野老鹤草有50余粒种子,稻麦两熟制地区,草种子在水稻栽培期间,淹没土中120天能安全越夏,当年秋天田间出草;再则抗药性、耐药性强。

主要价值

药用

野老鹳草全草入药,有祛风收敛和止泻之效。野老鹳草又名野老鹤草, 据《救荒本草》中记载:“老鹤一年一生,祛风除湿效忠,舒筋活络相兼,湿热泻病严惩。”

生态

此外, 野老鹳草还能防浪护堤和固砂保土。

饲用

也是猪、牛牲畜的良好饲料。

观赏

此外,还可以作为观花地被植物。

物种危害

野老鹳草对大麦田、小麦田如发生草害,影响麦子产量和品质。冬前出草占总量96%,对大麦为害很大,冬前11月下旬和早春3月上旬,气温稳定5-7℃以上,野老鹤草在木质化前的“绿茎期”,是关键时期,而“红茎期”,蜡质多,木质化程度大,药效差。

防治方法

农业防除:麦种子要过筛清除草籽;农家肥的麦壳秸杆有此类草籽不宜作肥料,铲除田埂、圩堤上野老鹤草,不让结籽传种。大麦与冬绿肥、油菜轮作换茬,切断传播途径。

药剂防治:药剂冬前每亩有40%可湿性粉剂百威12克,20%使它隆35毫升+0.6克巨星、20%使它隆35毫升+20%2甲4氯150毫升。药后115天的株防效分别为81.3%、88.5%、85.6%;鲜重防效分别为85.6%、90.2%、88.7%,防效均显著。早春试用,每亩有20%2甲4氯150毫升+25%苯达松100毫升、20%使它隆35毫升+20%2甲4氯150毫升、使它隆35毫升+巨星0.6克。药后45天检查防除效果,分别株防效79.6%、82.4%、88.7%、鲜重防效82.3%、84.4%、90.1%,效果显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