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营训练

更新时间:2023-04-15 17:39

野营训练是指军队离开营区,以露营、舍营方式进行的训练。通常在完成基础训练后实施。特点:活动范围广,可在多种地形、不同环境和近似实战条件下, 进行移动或驻止训练。内容包括战术、行军、宿营、伪装、警戒等。特种兵、专业兵主要进行专业技术、战术训练。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根据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指示,广泛开展野营拉练,每年历时 2 个月,行程千里,进行走、打、吃、住、藏综合训练。自 20 世纪 80 年代始,主要结合战役、战术演习进行。90 年代,总参谋部要求各级把机动和野营训练作为年度训练的例行课题,注重在“动”中全面验证和提高部队走、打、吃、住、藏、管的能力。

背景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部队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利用行军和作战间隙进行的训练,已具有野营训练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军队进入正规化建设时期,野营训练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许多部队发扬战争年代的练兵传统,组织较小规模的野营训练。20世纪60年代以后,毛泽东曾多次指出野营训练是一种好方法。1964年,总参谋部颁发了《野营训练八条》,明确了野营训练的内容、形式、组织实施方法和要求,把野营训练正式列入年度训练计划。1970年,毛泽东又提出利用冬季进行长途野营训练。全军各部队、机关、院校连续多年开展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冬季长途野营拉练,进行走、打、吃、住、藏的综合训练,既练技术、战术,又练思想、作风。

类型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军事训练改革的深入,野营训练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有了新的改进,部队的军事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野营训练以战役、战术训练为主,并有计划地组织行军(输送)、宿营、警戒、隐蔽伪装、侦察、防核、防化学、防空和战斗勤务、战斗保障等内容的演练。兵种、专业兵主要进行专业技术、战术训练。野营训练的形式分为移动野营(行军式)和驻止野营(驻军式)两种。移动野营活动范围广,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练常行军、强行军、急行军、夜行军、长途奔袭;选择多种地形,设置多种复杂情况,演练各种战术课题,着重提高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驻止野营是部队开进到既设阵地、预定战区或与其地形相似地区、训练基地进行训练。这种形式地区固定,时间集中,便于组织各种保障,进行较大规模的战役、战术演习或专业技术训练。野营训练中的宿营,可根据当地条件,采取居民地舍营、使用帐篷和简易器材露营,或舍营与露营相结合,也可进驻永备工事。野营训练一般是在完成基础训练后实施,通常在冬季进行,有时也在夏季进行。夏季野营训练,通常以连、营为单位组织,不远离营区或驻地,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主要进行分队战术、游泳、专业技术等科目的训练。冬季野营训练通常以团、师或集团军为单位组织,距离较远,时间较长,规模较大,主要进行团以上战术、战役演习。野营训练情况复杂,驻地分散,环境艰苦,组织实施时应加强领导,周密计划,充分准备,严密组织;做好思想工作,严格纪律,保守机密,搞好后勤保障和行政管理;做好防暑、防冻、防病工作,预防各种事故发生。世界许多国家的军队都很重视野营训练。俄罗斯军队每年夏季和冬季都把部队拉到训练中心或野外营地进行训练。美国驻本土部队每年都用一定时间到国家训练中心和寒带作战、热带丛林作战等训练中心进行野营训练,使部队体验野战生活,掌握战斗技能,密切协同动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随着军队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对训练要求的提高,野营训练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检验训练质量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将得到新的发展。

内容来源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