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5 13:16
金中都城遗迹(Ruins of the Central Capital of the Jin Dynasty),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凤凰嘴村、高楼村、万泉寺村境内,始建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是金朝时期北京作为都城的遗迹。
金天德三年(1151年),海陵王完颜亮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兴建中都城,将南、东、西面城垣向外扩建1500米,北墙向外扩建百米。
金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正式迁都燕京。
金贞元二年(1154年),中都城建成。
金贞祐三年(1215年),蒙古帝国攻陷金中都城并烧毁。
明清时期,因都城位置的北移,原金中都城建筑被移至城外。
1958年,对金中都进行考古。
2016年,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提出将金中都城遗迹保护纳入丽泽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建设金中都城遗址公园。
2019年,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金中都城遗迹西城墙、南城墙及周边进行考古发掘。
金中都城遗迹现存三处西、南城墙遗址,一处位于卢沟桥街道三路居风凰嘴村,规模相对较大,为南城墙遗址;一处位于万泉寺村,为南城墙遗址;一处位于东管头高楼村,为西城墙遗址,均为夯土墙。
风凰嘴村南城墙遗址最高处高5—6米,宽7—8米,长约十几米,为保护遗址,在遗址下面用石块砌起围墙,上面用苫布遮盖,可以减少风吹雨淋对遗址的损害程度。后建立一处院落,将周围散的石马、石虎、石碑集中保管。
万泉寺村南城墙遗址城墙长约20米,上面遮盖苫布。
西城墙遗址位于高楼村,呈“C”字形,为保护遗址,在遗址上用拱形棚子遮盖,周围铁栏杆。
2022年10月29日,金中都考古发现了丰富的隋唐、辽金、明清时期遗存,为研究北京城由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的变迁提供了新材料,辽金时期道路、房址对研究辽南京、金中都城内街巷、里坊布局非常重要,出土的大量遗物见证了城内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具体体现,是展示、实证中华文明史、北京地方史的重要内容。
金中都城原外形近似正方形,西垣长4530米,东垣长4510米,南垣长4750米,北垣长4900米。凉水河为南垣护城河。西、南城墙旧址大部分都位于丰台东北部。西南角位于卢沟桥街道风凰嘴村;东南角位于西罗元街道境域;东北角位于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角位于复兴门外黄亭子。城中建有皇城和宫城,城外有祭坛。
金中都城原城有13座城门,东有施仁门、宣曜门、阳春门;南有端礼门、丰宜门、景风门;西有彰义门、颢华门、丽泽门;北有会城门、通玄门、崇智门、光泰门。东侧城外有正阳门和永定门,城内南有右安门,西有广安门,北有西便门和宣武门。
金中都城遗迹现残存的金中都城南垣、西垣遗迹是研究北京历史和城市变迁的重要实物。
1984年5月24日,金中都城遗迹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中都城遗迹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凤凰嘴村、高楼村、万泉寺村境内。
北京市内乘坐49、845路公交车,在金中都南街西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距离金中都城遗迹约4.3千米,驾车约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