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梓

更新时间:2024-01-02 21:19

金兆梓(1889—1975),字子敦,浙江金华人。历任浙江七中校长、北京高等师范讲师、北洋政府外交部主事、中华书局副总编辑、苏州市副市长等职。将近古稀之年,他重返出版岗位,担任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主任、编辑委员会常委等职。在此期间,当选上海市政协委员,并兼任上海市文史馆馆长。他大学上的是理工学校,喜爱的学科是化学;肄业后曾先后在中学和师范学校教国文,课余研究的又是汉语语法和修辞,本无意于出版事业,但因种种机缘,先后三次进入中华书局工作,最终以学者型出版家名世。

人物生平

金兆梓(1889— 1975),金华城区人。父名城,号芷圃。家贫。早年为熟师,清光绪二年(1876)贡生,曾任金华府中学堂监督。兆梓少时考秀才,名列榜首。宣统元年(1909)金华府中学堂毕业后。进京师大学堂就读。1919 年,考人天津北洋大学矿治系。次年母病辍学回家,应聘任省立第七中学国文教员,后任校长。

1920年,金兆梓任教北京高等师范,所编《国文法之研究讲义》,为汉语语法最早论著之一。

1922年,金兆梓进中华书局编辑部任文史编辑,所编《新学制初中本国史》教科书风行全国。1921年,考取外交部翻译,任职海关。

1923年,金兆梓再度应聘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教科图书部长。编辑所副所长。主持编辑中小学及师范学校课本,编著《新中华高中本国史》、《新中华商中外国史》等书,在大夏大学兼教《中国通史》。

1942 年,金兆梓离上海赴重庆主持中华书局编辑所工作,担任《新中华》月刊社社长,兼任国立编译馆编纂。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中华书局迁回上海。1951年11月因病退休,迁居苏州,先后当选苏州市人民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副市长,江苏省政协委员。1957 年,中华书局总局迁北京,应聘任副总编辑,主持上海编辑所。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被聘主持小组工作。又任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兼上海文史馆馆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委员。多次以特邀委员身份出席全国政协会议。1975年6月15日病逝于北京。生平著作除中学课本外,尚有《实用国文修辞学》、《近世中国史》、《范厂治学类编》等。

出版图书

他在语法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是《国文法之研究》(中华书局,1922年)。该书共分三章。第一章“导言”中谈了该书的编写目的、名学与文法、文法的定义、范围及类别等。第二章“文法之研究法”中谈了历史的研究(即从语言的发展上去研究)、比较的研究(即结合古代方言材料和受外国语文影响的材料进行对比的研究)和普通的研究(属普通语言学范畴,研究文字现象之所以能成立的原理)三种主要的研究文法的方法。第三章“名学的现象与文法的现象”,其中“名学的现象”这部分说明了逻辑的基本概念及其互相之间的配合,“文法的现象”中则又分为论字、论字群、论句等章节。这部分也是该书的重点与特色所在。他强调并论述了逻辑同语法的关系与区别,认为研究文法不能离开逻辑。他反对中国文法研究单纯模仿的习惯,反对语法研究中的翻译式,主张注重汉语语法的历史和习惯,应从中国语言文字的历史习惯中寻找出条理来。指出了汉语语法发展的趋势。他提出区分“体”和“相”两个重要的概念,很有特色。该书注重汉语语法的特点,有自己的独立研究主张,是中国革新派语法学早期代表性著作之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