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9 19:37
金少英(1898一1979),男,汉族,字公亮,浙江绍兴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49年前历任四川女子师范学院、四川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重庆大学、南京临时大学等院校教授,1949年后任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甘肃省政协第三届常委。从事历史教学和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学识渊博,治学谨严,长于校勘,精于考据。专著有《汉书食货志集释》、《大金吊伐录校补》、《汉简乙谈及其它》论文集所收论文,主要内容为有关汉简的研究与秦汉典章制度的考订。共中《秦官考》一文,补正徐复《秦会要订补》阙失,使秦代官职见于文献者趋于完备。
金少英先生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58年来西北师范大学任教。金少英先生一生从事历史教学和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长于校勘,精于考据。先生著述甚丰,对敦煌学之教学及研究集中于甘肃出土的汉简,并依此来考订秦汉典章制度,其研究成果堪称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结合的最佳匹配。金少英先生对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有很深的研究,研究成果集中见于论文集《汉简臆谈及其它》 及专著《汉书食货志集释》两书。论文集中《汉简臆谈》一文对汉简“文武”、“解何”、“两”等字词的含义及用法作了考释和通解,对陈直先生《两汉经济史料论从》多有补缺和扶正。《汉书食货志集释》引用了不少居延汉简和敦煌汉简及湖北云梦秦简。该书对汉简的应用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一些条目已成为结合出土资料解决史学问题的典型用例。《汉书食货志集释》后被中华书局列入《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可以说,金少英先生的研究成果将黄文弼先生开创的西北师范大学的简牍研究推向了新的境界、并直接引导和有力地推动了后起的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研究的方向和进程。
金少英先生校补《大金吊伐录》始于1941年,这正是日本侵略我国使我国广大同胞陷于灾难的时期。由于环境恶劣,未能终篇。1958 年,先生在甘肃师范大学任教,又开始整理旧稿,终于写成了初稿。此后便时断时续进行修订,直到1971 年,这时金少英先生已“老病缠绵”,才产生了“要赶快做的想头”。从 1972年4月开始,到当年 10 月,最后补订完毕。这时,正是“四人帮”横行时期,想出版这样的著述显然是不可能的。金少英先生于1979 年去世,此稿作为遗稿寄到了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