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7 20:19
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是清代乾隆年间内务府造办处用黄金做成的模型,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通高83厘米,金质天球外壳直径30.7厘米,由底座、支架、子午圈、地平圈、赤道圈和球体组成。天球从中腰分为互相嵌合的两个半球,两个半球的嵌合处就是天赤道。天球的两端中心为南北天极,两极贯以钢轴,轴固定在球外的子午圈上。镂刻的十二时辰圈,以北极轴端为中心,也固定在子午圈上。球外的子午圈,直径36.7厘米,珐琅质,一面篆书360度,即每隔10度用文字标出。架上平放的是金地平圈,与子午圈十字形嵌合;两端落在龙形支架的凹槽中。极轴与地平圈的相交角度是京师北极高度39度55分的倾斜度,赤道与黄道约以23度角相交,相交点为春分、秋分两个节气。
据乾隆年间的《仪象考成》记载,天球仪有3垣、28宿、300个星座,3242颗星。采用赤金点翠法,以大小不同的珍珠为星,镶嵌于球面之上并刻有星座的名称。
康熙对天文、数学的精确与神奇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除了熟读《几何原本》,还重用精通天文学的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为钦天监。在康熙的影响下,乾隆也对西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他更热衷的是繁复华丽的钟表与灵活奇巧的机械玩具,他还将科学仪器礼制化,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便是一例。
1770年左右,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由清宫造办处制作完成。
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上的星星采用了从西方引进的星等法,比例恰当,位置准确,反映出中国清代高超的天文科技水平,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的盛况。上有九条基金蟠龙,气势磅礴,生动自然,四条升龙共擎球体,雕龙精细,须眉俱现,鳞片清晰,四条降龙衔接掐丝珐琅海水托盘,盘下有兽头为四足,是宫中绝无仅有的珍品,也是明末清初西方科学技术与中国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的基座为圆形珐琅盘底座,通体以细丝盘出缠枝花纹,嵌以烧蓝和淡蓝的珐琅釉,以丰富多彩的色调改变了纯金的单调。景泰蓝底座的足又以四个龙首为形,采用高浮雕法,极富装饰性。
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刻意把表示帝王的星加大了一些,以显示帝王的至高至尊。总的来说,天球仪在星等的制作上,虽然少数几颗星遵从了皇家的威严,但是大多数星等的划分制作,是按照当时的自然观察而来的。
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应用了当时的实测天文观测成果,将中国古代星座划分方法与西方星座命名结合在一起,并用不同大小的珍珠来表示不同亮度的恒星,使之成为一件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仪器,同时还非常有特色地标示出了一颗“客星”,即第谷超新星。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还是一件科学性较强的文物,是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对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史,18世纪的中、西方天文学史和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史都有着重要意义。
北斗七星的亮度本来有着明显的不同,可是在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上表示它们的珍珠却大小相等。以上这些星等上的误差可能是工匠的无意之举,或者是因为关于这些星星的传说较多而使工匠误认为就是亮星。
北斗中的“开阳”,本是双星,古人并不是把它当作双星来看,而是将开阳作为主星,另一颗星作为辅星来表示。这种现象早在山东嘉祥武氏墓祠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帝车星象图上就有表示,以后历代的星图均以辅星放在开阳星旁,说明中国古人早就发现了开阳是双星的现象。但是,在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上,却没有把那颗辅星标出来,可能是工匠的疏忽,或是故意简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