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弘道

更新时间:2024-02-10 20:21

金弘道(1745年-1815年) 朝鲜画家。活动于李朝晚期。字士能,号檀园、丹邱、西湖、高眠居士,金海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无不擅长,于风俗画尤为精到。他常以幽默与讽刺的手法描绘庶民生活,成为郑鄯以后的李朝画坛巨匠。画作多描绘山水、花鸟 、人物。以幽默与讽刺手法表现贫民生活的风俗画,尤其被人称道。代表作有《风俗图帖》、《山水画帖》、《骑驴听莺图》等。

人物生平

金弘道是朝鲜后期代表性的画员画家。1745年,金弘道出生于京畿道的安山。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是领议政,父亲是礼曹判书。因此他从七岁开始就接受了18世纪的艺术巨匠姜世晃的指导。从其曾祖父曾为万户侯的记录来看,可以推断出他的家庭本为武官,后中落至中等阶级,而他则以出色的画技很早就出名了。虽然对此没有留下任何纪录,但当时正过着蛰居生活的姜世晃能够收下这样一个年仅七岁的弟子,其能力可见一班。就像“檀园记”里所描述的,无论是山水画、还是风俗画,金弘道都十分拿手。可以说金弘道是一个令老师十分有成就感的弟子。

后来姜世晃举荐金弘道为图画署的画员,金弘道以过人的天赋在二十岁前就进入了全国最权威的图画署,与这些最优秀的画匠们共事。1765年,英祖七十一岁时,为了庆祝英祖的年纪开始迈向“八十岁”,取“望八”之意,金弘道独自完成了贺喜图,其作画的实力也得到了认可。1771年,他亲手为当时的王孙,即后来的正祖绘制了肖像画。十年之后,他又为这位已经即位的正祖绘制肖像画,他的职业生涯也是节节高升。

他年过三十以后,找他求画的人很多,他家里的绸缎也堆积如山,人们在他的家门前排队等待,可谓“门庭若市”。因此他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从这里不难看出他作画的能力已经名满天下。

不但如此,正祖还授予他庆尚道安东的“安奇察访”一职,获得了一般画员难以企及的荣誉。他一边为官,一边深入到百姓生活中。每到寒食节或清明、端午等节日,他都会与百姓一起进行摔跤等活动,而他也把这些瞬间用自己的画记录下来,这些画也就是后来他留下的“摔跤”、“纺织”和“书堂”等作品。此外,金弘道可以十分灵活地控制线条的粗细和运笔的速度,他的作品中,人物的表情也都十分生动。因此,他的作品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风俗画,而是“透视”朝鲜王朝人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资料。

金弘道将百姓们的生活如实的描绘成画,由此也成为朝鲜王朝画坛里的中心人物。金弘道辞去官职以后,又致力于创作花鸟画和写实画等类别。1788年,他奉正祖之命纪行于金刚山和岭东一带,并将中途的名胜古迹作于画中。后来,正祖将父亲之墓迁往华城时,曾命令建造显隆园,而金弘道就参加了显隆园里龙珠寺内后佛帧画的制作。他在许多方面都贡献了自己绘画制作的能力。与此同时,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新思潮的影响,果敢地进行新的尝试和挑战。他年过五旬,大胆使用毫无修饰的线条创作了《海山仙鹤图》、《马上听莺图》、《洗马》等作品,展现出了大家风范。金弘道虽在作画上已经达到至高境界,但在生活上却略显不足,他晚年生活十分潦倒。

相关事件

他受当时的评论家兼文人画家户曹参判姜世晃的推荐成为图画署的画员。1773年时年29岁时绘制了英祖和太子的肖像,并借此踏上仕途,历任多种官职,官至忠清道延丰县监。

他外貌清秀,风度翩翩,气宇轩昂,而且性格活跃,如下凡的神仙。

金弘道因精于风俗画而著称,但是在南宗画、生平图、神仙图、风俗画、道释人物画、画鸟画、真景山水、肖像画上也同样表现出了卓越的绘画功力。其中,山水画是其艺术世界中最灿烂耀眼的部分。

金弘道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无不擅长,于风俗画尤为精到。他常以幽默与讽刺的手法描绘庶民生活,成为郑鄯以后的李朝画坛巨匠。画作多描绘山水、花鸟、人物。以幽默与讽刺手法表现贫民生活的风俗画,尤其被人称道。

绘画风格

金弘道的山水画总是适当留下空白,采用缩小描绘对象的高密度构图法和简约概括的描画手法,以及雅致的晕染法,这使他的山水画达到了揉和真景山水画和南宗文人画的极高的艺术境界。

他所创造的俗画风格对同时代的兢斋金得臣和蕙园申润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弟子们也忠实地追随着他的画风,其子肯园金良骥、琳塘白殷培、蕙山刘淑、诗山刘运弘等人很好地继承了他的风格。

在他的山水画中,多少能感觉到郑缮和金应焕的影响,但他以实景为素材,独创出被誉为“檀园法”的简练又富于个性的画风。

他不仅在山水画领域有所建树,在道释人物画领域中也达到了独到的境界。粗犷有力的衣褶,风中飘荡的衣襟,纯真无邪的脸是其人物画的特点。

然而最使其名重一时的仍是风俗画。他的风俗画采用了简练又富于结构美的圆形构图法,诙谐幽默地描绘了朝鲜后期庶民的生活。代表作有表现骑马途中偶然听到黄鹂啼声而止步的《马上厅莺图》、《群仙图八曲屏》、《丛石亭图》、《渡牛图》、《杜甫诗意神仙图》、《群贤图》、《舟上观梅图》和由充满情趣的25幅画组成的《风俗画帖》,以及多个山水画帖。

在朝鲜王朝后期,文化的重要核心是“实学”和“实景”。17世纪时,年轻的秀才大都致力于研究富民强国的“实学”,金弘道是将实景画风推向辉煌的画坛巨匠。当时从人们的生活场景到人物的肖像画,金弘道描绘了朝鲜时代的一幅幅风貌,使风俗画得到了很大发展。

作品一览

金弘道的风俗画代表作品是他在34岁(1778)时创作的8幅屏风和40岁前所画的25贴《檀园风俗图帖》(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所藏)。

《檀园风俗图帖》高28cm、宽24cm,包括私塾、田耕、射箭、摔跤、行商、舞童、上瓦、铁匠铺、路上过雁、占卦、渡船、酒铺、争地游戏、洗衣场、井边、切烟丝、编坐垫、水稻脱谷、赏画、织布、钉铁蹄、捕鱼、登山、午餐以及赶集路等生活情景。从作品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是以平民日常生活为内容的。除了个别幅页,大都略去了背景,主要描绘人物的姿态和动作,通过画家敏锐的视角充分表现画中的社会氛围。这些省略了背景,在朴素的风格上加了淡彩的画,与其说是正规的风俗画,不如说是一种风俗画的简朴形态。

“风俗帖”中的一幅《打作图》描绘的是在矛盾关系中的农夫和舍音(古代替地主管理耕地的人),四个不同姿态向下摔打稻谷的农夫和不断背来稻谷和扫谷的劳动者正干得汗流浃背,热火朝天,有的甚至打着赤膊;而舍音却长衣长裤,悠然地斜躺在席子上抽着长烟,身边放着酒壶,形象是悠闲而自在的,和正在紧张劳动的农户形成强烈对照,画面形象的动静对比表现出矛盾而统一的氛围。檀园留存的作品很多,这幅《打作图》的价值并不仅在于它在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更在于它表现了流淌在人们内心最底层的对劳动的赞颂和对不平等社会现象的批判。

另一幅《私塾》表现了书堂中学书写字的有趣情景。其中一个孩子好像是刚刚被打了小腿肚子一样,一边系着裤管系带,一边擦着眼泪,其他的孩子们嘻嘻地偷笑着,老师也轻微地含着笑容。各个人物的感情表现得惟妙惟肖,不用任何解释观者也可以感受到画中的故事和其中的氛围。在过去,因为只有贵族可以读书写字,能去书堂的只有贵族的孩子们。但从画中孩子们扎辫子的头型和行色上看,这好像是中等阶层的私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时可能已经有了为中等阶层开设的私塾。这个作品是从俯视的角度表现的,画面构成非常巧妙。背景也处理成

余白,就是从用粗线单纯处理的衣褶等也能看出金弘道独有的笔致。

像这样能捕捉变化中的社会生活有趣场面,并以释学的角度表现出来,在金弘道的风俗画中,比起滑稽或纯朴更能表现出高品位的、细腻的美感。只要他在生活百态中捕捉到绘画的对象,滑稽和欢乐感就能在他的内心深处和笔尖涌现出来。这可以说是因为檀园对平民社会的生活状态实在是看得多,了解得深刻,并热爱非常。

著名评价

“檀园自小学习绘画,无所不能。出自他手的人物、山水、仙佛、花果、禽虫、鱼蟹,皆属妙品。与古人相比,盖无人能及。尤其善于绘写世俗之貌,如街道、商铺、市场等画,无不令人拍案叫绝。若非用真心与博学去领悟千古之妙,怎能达到如此境界?”

这是朝鲜王朝后期著名的书画评论家姜世晃为金弘道撰写传记中的评价。而这位姜世晃也正是将金弘道引入书画界的老师。

历史价值

在朝鲜后期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8世纪末流行的风俗画在美术史上具有以下几点重要价值:

第一,作为时代的有力证据,它是使我们了解朝鲜时代社会百态的记录。第二,向我们展现了走向近代社会的人道主义。风俗画的发达是在社会变化中把民众生活当成客观对象表现的结果,也是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价值的结果。

第三,以卓越的艺术表现出了民众生活的日常状态。

虽然朝鲜后期的风俗画拥有这些成就和意义,但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之后就消沉下去,有时代局限。进入19世纪之后,阶级对立和矛盾开始深化,主体文化开始衰退,并带有保守化的倾向。就连画院画家们也被身份升迁的欲望所驱使,纠缠于利害关系之中,没能使深入民众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更加成熟。

影视形象

2008年SBS电视剧风之画员朴新阳金弘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