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7 12:57
金微府位于布尔干Bulgan的金微山当即今布伦金山脉。
布伦金山脉不是很大,将布尔干省一分为二。尽管布伦金山脉最高海拔才2058米,但是山上树林密布,为野生动物和牲畜提供了许多栖息之地。由于金微之微可能是bul之音转,金微山可解释为仆bul(骨)金山;而《汉书·西域传》译Kabul(喀布尔)为高附,金微山亦可解释为金附山。金微山一名在汉时就已出现。《后汉书·窦宪传》记“复遣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将兵击北虏于金微山,大破之,克获甚众。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后汉书·耿夔传》所载更为详细,记永元三年(91年)“宪复出河西,以夔为大将军左校尉。将精骑八百,出居延塞,直奔北单于廷,于金微山斩阏氏、名王以下五千余级,单于与数骑脱亡,尽获其匈奴珍宝财畜,去塞五千余里而还,自汉出师所未尝至也。”耿夔只率精骑八百人直奔北单于廷,目标很明确,突袭北匈奴单于。这是古代的一次斩首行动。虽然让北单于逃走,但这次行动让北单于从此消失、“不知所在”,行动的结果相当完美。耿夔这次突然袭击的目标是北单于廷。金微山当离北匈奴单于廷不远。班固《燕然山铭》云:“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至龙庭。”燕然山(元之哈拉和林山)在安侯水(今鄂尔浑Orkhon河)附近,匈奴龙庭在燕然山附近。现代学者认为匈奴单于庭位于今鄂尔浑Orkhon河旁东侧的和硕·柴达木湖(Kosho Tsaidam nor)附近。这里距阿尔泰山(即金山)较远,金微山当不是金山(阿尔泰山)。金微山距居延塞有五千(汉)里,这五千(汉)里并不是指两者的直线距离,而是指耿夔的行动里距。居延指居延泽附近一带,为当时河西地区与漠北往来要道所经。西汉置县,故城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西汉为张掖都尉治所,东汉为张掖居延属国都尉治所;魏晋为西海郡治所。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路博德筑塞于居延泽上,以遮断匈奴由此侵入河西之路,故一名遮卤(虏)障;居延塞南起合黎山麓,北抵居延故城,至今遗址犹存。居延塞可抵御东面阴山和北面戈壁阿尔泰山的匈奴。居延盆地虽然有流沙,但有额齐纳河从南边的祁连山经河西走廊流入这个地区,所以沿岸一带,水草比较丰茂,额齐纳河古称弱水,又称黑河,其源流主要来自祁连山的雪水。上游的水,沿途用以灌溉,到了这个盆地已经减少,每年三月冰融,水量较多。这个地区在前汉时代,很为重要。公元前121年(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曾带兵经过这个地方而攻祁连山,《史记·匈奴列传》说:“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汉书·匈奴传》说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又说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使骑都尉李陵将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千余里,与单于会,合战”直到后汉安帝的时代(公元107-119年)始置居延县,属张掖管辖。大戈壁的居延盆地乃成为匈奴与汉族争夺最为剧烈的地区。居延泽现称嘎顺诺尔(Gaxun Nur),是匈奴出河西走廊与西域的交通要冲。嘎顺诺尔西面今有红石山进入蒙古国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该公路可达蒙古国的巴颜温都尔或敖包特乎拉尔。嘎顺诺尔东面今有哈日敖日布格至达兰扎德嘎德的公路。从达兰扎德嘎德经布尔干、曼达勒敖包、绍辉特、阿尔拜赫雷、呼吉尔特可抵哈拉和林。哈拉和林有公路到额吉湖(Ögii Nuur),此公路通Dashinchilen,从Dashinchilen经Büreg Khangai、Orkhon抵达Bulgan City(布尔干市)。从今地图上看,这一路线和磴口→苏兰海尔→汗博格多→达兰扎德嘎德→布尔干→曼达勒敖包→绍辉特→阿尔拜赫雷→呼吉尔特→哈拉和林线路的距离差不多。然《后汉书》所记鸡鹿塞和燕然山(哈拉和林)山的距离为三千余(汉)里。《后汉书·窦宪传》记永元元年(89年)秋七月东汉和南匈奴的几路兵马会于涿邪山,窦宪的部队在稽落山大破北单于“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此塞指朔方鸡鹿塞。鸡鹿塞在今内蒙古境内磴口西北哈萨格(乃)峡谷口。是古代贯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冲,汉筑城塞于此。《汉书·匈奴传》: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遣官兵护行,“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注:“在朔方窳浑县西北。”《水经注·河水》:“自(窳浑)县西北出鸡鹿塞。”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出此塞北击匈奴。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天,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北地郡经鸡鹿塞、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袭击河西匈奴,歼灭匈奴军3万人,重创匈奴。耿夔的行动里距表明,耿夔“直奔北单于廷”的行动路线,并不是走诸如哈日敖日布格至达兰扎德嘎德等向北穿越戈壁阿尔泰山脉的捷径,而是向东绕行到苏兰海尔进入漠北大碛。诸如哈日敖日布格至达兰扎德嘎德等向北穿越戈壁阿尔泰山脉的道路要么在汉时尚未开通,要么在这些道路的必经之地驻扎有匈奴军队。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正月]丙申,诏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思结别部为蹛林州,白霫为寘颜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资治通鉴》一九八,6244-6245)《考异》曰:“《旧书》作‘金徽’。今从《实录》、《唐历》。”点校本《旧唐书》已改作“金微”。点校本《校勘记》称:“‘微’字各本原作‘徽’,据本书卷一九四上《突厥传》、《寰宇记》卷一九六、《新书》卷四三下《地理志》、《册府》九五六改。”。《旧唐书》一九五《回纥传》(5196页)、一二一《仆固怀恩传》(3477页)、《新唐书》二一七上《回鹘传》(6112-6113页)、二二四上《叛臣传·仆固怀恩》(6365页)、《唐会要》七三以及据《唐会要》补充的《册府元龟》一七○(2051-2052页)记唐太宗所置铁勒诸府的顺序皆是瀚海、燕然、金微、幽陵,可见金微与燕然、幽陵毗邻。燕然府以燕然山(元时的哈拉和林山)而得名。“多览葛亦曰多滥,在薛延陀东,滨同罗水,胜兵万人。”(《新唐书》二一七下《回纥传下·多滥葛》,6142页)同俄特勤,突厥语作Toηa tegin,同对译To(η);支谦译la为罗(来歌);同罗可还原为*Toηla,第一个音节的尾音η脱落后即是土拉河Tola。燕然府和金微府以土拉河为界,金微府在土拉河以北。《隋书》卷八十四“北狄列传·铁勒”称“独洛河北有仆骨、同罗、韦纥、拔也古、覆罗并号俟斤”仆骨正是在土拉(=独洛)河之北。蒙古首都乌兰巴托(Ulaanbaatar)位于土拉河之北。在乌兰巴托北70英里、色楞格河(Seleng Gol)上源之诺颜山有匈奴或乌揭的大型墓葬群。诺颜山的大型墓葬群在唐时已变成不明主人的“幽陵”,“幽陵府”因诺颜山的“幽陵”而得名。幽陵府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西北。位于土拉河之北,并与燕然府、幽陵府接壤的金微府当在今蒙古国的布尔干(Bulgan)省。在燕然都府并入瀚海府后,瀚海和金微就成为了相邻的两都督府。永徽元年(650)“九月,庚子,高侃执车鼻可汗至京师,释之,拜左武卫将军,处其余众于郁督军山,置狼山都督府以统之。以高侃为卫将军。于是突厥尽为封内之臣,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单于领狼山、云中、桑乾三都督,苏农等一十四州;瀚海领瀚海、金徽、新黎等七都督,仙萼等八州;各以其酋长为刺史、都督。”(《资治通鉴》一九九,6271-6272)胡注:“‘金徽’当作‘金微’。瀚海都护府领瀚海、金微、新黎、幽陵、龟林、坚昆六都督府,其一逸;仙萼、浚稽、余吾、稽落、居延、寘颜、榆溪、浑河、烛龙凡八州。宋白曰:振武军旧为单于都护府,即汉定襄郡之盛乐县也,在阴山之阳,黄河之北,西南至东受降城百二十里。瀚海都护后移于回纥本部。”由于燕然都护府移入瀚海都护府,燕然实并入瀚海,由此瀚海和金微相邻。
仆pú并屋、并沃,越南语bộc。康僧铠译ug为郁(yù影屋)、译yug为郁(影屋)、译ksobh为閦(chù初屋),支谶译pak为匐(fú并屋、并德)、译muc为目(明屋)、译maud(g)=P.mog为目(明屋)、译(v)śik为速(心屋)、遬(心屋)、译kava为育(喻屋),竺律炎译muk为木(明屋),支谦译muk为目(明屋)、译muc为文(微文)。仆可还原为*buk、*bug等。骨gú见没,越南语cốt;护骨即回纥Uygur,骨对译gur;骨可还原为突厥语之gur‘姓’。仆骨可还原为*Buggur、*Bugur,意为*Bug姓。蒙古语boğol‘奴隶’出自仆骨*Bugur,这反映出蒙兀室韦以赤狄仆骨为奴的习俗。后汉三国时期,梵语-r/-l尾被音译为-n尾、-t尾和零尾,没有译为-k尾之例。但这并不表明外来语之-r/-l尾不能译为汉语-k尾。夏德(Hirth)将冒顿比定为突厥语莫贺咄baghatur(蒙古语为Bagatur)。冒顿有多种读音。冒mào明号、mò明德,顿dùn端慁、dú《字汇》端没、zhūn。《汉书·匈奴传》注云:“宋祁曰,冒音墨,顿音毒,无别训。姚令威云,仆阅《董仲舒传》,冒读莫克反,又如字,《司马迁传》亦音莫克反”墨mò明德,越南语mặc;毒dú定沃,越南语độc。宋祁将“冒顿”注音为“墨毒”,墨、毒两字皆以-k收尾;突厥字母m、b相通(《北史·铁勒传》中的薄落Bolaq在《旧唐书》、《新唐书》作“谋落”和“谋剌”),墨*mak对译bagh、bag,-tur被音译为毒*duk/*dok,-r被音译为-k。《史记索隐》云“冒音墨”,顿字不注音,则司马当读为如字;-tur被音译为顿*tun。《通典·边防门》于外语异读者常注音而冒顿不注,知杜氏两字均读如字;冒对译的当是bagh/Bag的音转读音*baw。岑仲勉在《冒顿之语源及其音读》中称“忆少年读书时,师以‘音墨突’为训(殆据《两般秋雨菴随笔》)”,今福州语k、t两种收音往往相混,突(定没)读touk、毒读tuk,发音甚近,容易互淆;另外,突厥对译Turk(ut),突对译的正是tur。俞敏先生在《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中针对支谦译rat为勒(来德)加以附注称:“上古‘职德’本是收舌根,但是和‘质栉屑’谐声混用一部分。前者有‘洫’、‘抑’。那么也有收舌的念法。闽客话‘职’部都收舌。”汉语中存在舌头音尾-t和舌根音尾-k相混的现象。外来语之-r/-l在被译为-t尾的同时,这个-t尾字音在汉语别的方言中可能是-k尾。谷gǔ见屋‘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lù来屋(《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集解》:“服虔曰:‘谷音鹿,蠡音离。’”)、yù喻烛(吐谷浑、谷浑之谷的读音),越南语cốc。比较藏文grog‘深谷’、缅文khjok‘山谷’、泰文glɔɔk‘道路(古)’、英文gorge‘1.峡谷2.咽喉’可知见屋之谷的尾音-k来自-r。吐谷浑之谷当即突厥语gur‘姓’。《北史·铁勒传》译Bolaq为薄落,薄对译bol。薄bó并铎,越南语bạc;支谶译cak为作(精箇、精铎),支谦译maḥ(P.mak)为莫(明铎);薄*bak对译bol,-l尾被对译-k尾。仆可对译bul,仆骨可还原*Bulgur。仆骨*Bulgur即今之布尔干Bulgan。布尔干Bulgan按蒙古语来解释应与‘貂’有关,因为蒙文булга(н)‘貂,紫貂,黑貂;貂鼠’、булган‘貂皮帽’。但布尔干Bulgan实出自仆骨*Bulgur。仆骨*Bulgur之-r音转为n即是布尔浑Bulgun。布尔干河(Bulgan Gol)在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作不耳浑Boulgoun[bulgun]河。“这个旅行队(无疑是经答必斯丹答班的山峡)又下临不耳浑河谷,这是乌泷古河的河源之一”(第204页)在地图⑴“蒙古地区图”中又翻译为布尔浑河。此不耳浑(布尔浑)Boulgoun[bulgun]河即今之布尔干河(Bulgan Gol)。两名比较,u反向音转为a(为a>u的逆向音转)。贝加尔Baykal/Baikal,蒙文作байгал,其中的kal/gal源自突厥语köl‘湖’;kal/gal与köl比较,突厥语ö变作了蒙古语、俄语a,亦发生了逆向音转。布尔干Bulgan可视为仆骨*Bulgur之音转读音。
布尔干Bulgan河在唐时就已出现,当时称之为仆固振水。《新唐书》二一七下《回鹘传下·葛逻禄》称:“葛逻禄本突厥诸族,在北庭西北,金山之西,跨仆固振水,包多怛岭,与车鼻部接。有三族:一谋落,或为谋剌;二炽俟,或为婆匐;三踏实力。永徽初,高侃之伐车鼻可汗,三族皆内属。”(6143页)。“仆固振水”一名中,“仆固”即“仆骨”。《旧唐书》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称:“仆固怀恩,铁勒部落仆骨歌滥拔延之曾孙,语讹谓之仆固。”《新唐书》二二四上《叛臣传·仆固怀恩》称“以仆骨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金微都督,讹为仆固氏,生乙李啜,乙李啜生怀恩,世袭都督。”(6365页)仆固即铁勒仆骨也。振zhè照震、zhēn《集韵》照真,支谶译cin为真(照真)、译ci(n)为震(照震),真轸震为同一韵的平上去;仆固振可还原为*Bulgurcin;仆固振中的“振”即鲜卑语之“真”(意为‘…之人’)也,“仆固振水”因仆骨人而获名。此“仆固振水”即今之蒙古国境内的布尔干Bulgan河。布尔干Bulgan一名似和不里阿耳Bulgar人有关。不里阿耳Bulgar人最早是一个操突厥语的民族,为保加利亚的创始者,他们属于一个很特殊的方言集团,明显有别于现知的几乎所有突厥语方言集团。他们在后来变成了斯拉夫民族。Bulgar的尾音-r音转为-n即是布尔干Bulgan。Bulgar中的gar可解释为古塞语γar‘地区;国家’、突厥语gur‘姓’或蒙古语gūr‘民’。Bul可对译为Buk(仆),gur可对译为gut、kut(骨),Bulgar的音转形式*Bulgur即是汉语之仆骨。布尔干Bulgan源于仆骨*Bulgur的古老形式Bulgar。《汉书·西域传》以‘高附’对译Kabul(喀布尔)、其中的尾音-l略去未译,不里阿耳Bulgar中Bul的音转音Wul可译为乌wū。支谦译gat(v)为揭(见月、见薛、群月、群薛、溪薛、溪祭),支谶译gat(v)、gadh、gar、支谦译gad为竭(群月),gar可音译为揭;*Wulgar即乌揭也。不里阿耳Bulgar即中国史书所载之乌揭。
东汉译经师将Alexandria译为乌弋山离,弋(喻职)对译lex;支谶译yik为翼(喻职);l可音转为y。b>v(w)是一个普遍音转,广泛地存在诸多语言(如希腊语、英语、俄语、蒙语)中,俄语、蒙语更是以字母Вв来表示v(w)。*Bul可音转为*V(W)uy。微wēi明微,越南语vi。安世高译puṣ、支谶译bud为沸(帮未),支谦译ve为韦(于微)、竺律炎译为围(于微、于未);微尾未为同一韵母的平上去;bul的音变读音*wuy可译作微。徽huī晓微,越南语huy;在微的读音前缀加晓母h即是徽。安世高译upa为和(匣戈、匣过),支谦译av为盖(匣盍);Uygur之Uy被译为回(匣灰);乌(影模)揭=呼(晓模)揭。回鹘语(维吾尔语)存在元音前缀加h-(kh-)的现象。如突厥语äčä‘姐,大姐’在维语中作hädä/αčα;又如维语hαrwα‘车’、乌孜语äräwä、土语、阿语、土库语、柯语αrαbα、哈语、塔语、巴语αrbα、楚语urαpα。《旧唐书》将金微又写作金徽,当是回鹘语缀加声母h所致;《旧唐书》既作金微又作金徽实际上反映出回鹘语缀加声母h的现象;《旧唐书》的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在后汉三国时期,梵语v-常译为匣母字,*V(W)uy可译为回(匣灰);现代汉语中音节wu的读音为[u],*V(W)uy即Uy,回纥Uygur当是仆骨*Bulgur之音转。蒙古语曾发生g>v(w)音变,许多字音中的g都音转为v(w);布尔浑Bulgun中的g音变为v(w)即是*Bulwun=布伦*Bulun。布伦县蒙文作Бүрэн сум。在蒙古语中,бүрэн意为‘①完全的,全然的,十足的,齐全的;②完整的,全部的,充分的’。以此意似不能解释布伦县Бүрэн сум一名的来历。布伦Бүрэн可能是布尔浑Bulgun之音转,而布尔浑Bulgun则是仆骨*Bulgur之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