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村

更新时间:2024-06-23 16:17

金桔村,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位于大岭山镇北部,距大岭山镇政府1.5千米。该村坐落于丘陵地带,北靠大沙村,南与松山湖接壤,东与新塘村相邻,西与大岭山社区相连,面积7.3平方千米;2015年末,金桔村户籍人口为4149人。

历史沿革

明代,金桔村境域属东莞县恩德乡第九都。

清末,属缺口司。

民国时期,属第二区金桔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东莞县第二区、第三区金桔乡,大沙大乡,大岭山人民公社金桔生产大队,大岭山区金桔乡,东莞市大岭山镇金桔管理区和大岭山镇金桔行政村。

行政区划

金桔村为东莞市大岭山镇辖村;行政区划代码为441900118204。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桔村位于大岭山镇北部,距大岭山镇政府1.5千米。该村坐落于丘陵地带,北靠大沙村,南与松山湖接壤,东与新塘村相邻,西与大岭山社区相连,面积7.3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金桔村大旱,出现大饥荒,村民多以杂粮甚至筋竹米充饥,亦有部分人外出逃荒乞食。

人口

2015年末,金桔村户籍人口4149人,其中男2085人,女2064人;80岁以上92人,最年长者107岁(女)。外来暂住人口1110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800人。

经济

金桔村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甘蔗、木薯、黄豆为主,也种植荔枝、石榴、乌榄、龙眼、黄皮等果树。1988年,引入港资企业3家,其中金桔毛织厂厂房面积1000平方米,工人160人。后随工业化的深入推进,传统农业逐渐衰退。

2015年,金桔村集体经营行业涉及家具、电子、模具、塑胶、皮具等。是年,村有工业企业70多家。村组两级总收入3489万元,总支出1494万元,集体总资产3.08亿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5年末,金桔村内有大岭山镇第二小学和金桔佳佳幼儿园。

文体事业

2015年末,金桔村有篮球场1个,文化广场1个,公园1座,老人活动中心2所,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1间(2015年藏书3000册)。

社会保障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夜袭国民党军盘踞的金桔村,击败李球联防队,并开仓分粮。1954年10月,金桔村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78年,引进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毛织厂。

基础设施

20世纪80年代末,金桔村通电,90年代,通电话,90年代末,通自来水,2000年初,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2000年,通互联网。

交通运输

金桔村有莞长公路、石大公路横穿村境。

历史文化

明洪武三年(1370年),立村,原名“元福村”,叶氏后人为纪念始祖“橘山公”而取名“金橘岭”,因桔是橘的简写而改为“金桔岭”,俗称“金桔村”。

金桔村世居村民有叶、黄、袁姓,以叶姓为主。叶姓先祖最早从福建迁广东南海大埔,再迁东莞大岭山新塘,明洪武三年(1370年)迁金桔岭。

金桔村内有广府传统民居1000座。其中建于民国时期的青砖瓦房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多空置,少部分出租,有人居住。

金桔村于2008年制订《金桔村村规民约》。

金桔村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大岭山话。

风景名胜

综述

金桔村有叶氏宗祠、喜苍公祠、光公祠、红花庙、红砂岩牌坊等景点。

叶氏宗祠

叶氏宗祠,建于明代,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长62.8米,宽21米,高6米,占地面积1318.8平方米,四合院建筑结构,由头门、牌坊、正殿、厢房、后殿等组成,五开间四进院落布局。两旁有东西厢房,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部分架梁有木雕、浮雕。其主体建筑形制明代特色突出,平面形制具有珠江三角洲明代祠堂建筑平面的典型特征,雨道与月台采用红砂岩条石铺地面,仍作宗祠使用,同时也是老人活动中心。

友松公祠,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227平方米,仍作宗祠使用。

喜苍公祠,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58平方米,仍作宗祠使用。

光公祠,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57平方米,已破败。

其他传统建筑有红花庙,坐北向南,建于明代初期。当时村民在村西南高地兴建土地神社坛,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清代,土地神社坛经逐步扩建,并在门前露天小院种一棵红花,故得名“红花庙”。庙长21米,宽18米,占地面积378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建筑。正厅塑观音菩萨像,左右为土地神、关帝、文昌、十二奶娘等28尊神像。1994年,由祖籍金桔村的港澳同胞捐款重修,并有专人管理。村民一般于春节、清明、重阳等节日到红花庙拜祭。

红砂岩牌坊,宽7.4米,高6米,建于清代。代表性匾额“枢密流芳”,书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镶嵌于牌坊正面上方。代表性碑刻“光前裕后”,镶嵌于牌坊背面,书于清同治四年。“功名石碑”是叶氏为有功名人士所立,其中一块刻有“光绪二年丙子恩科会试中试第七十五名进士,钦点营用守备,叶国昌立”,存叶氏宗祠。代表性楹联“金枝挺秀,玉叶流芳”,为叶氏宗祠大门联。叶氏宗祠正门柱联:“石榴献瑞并双辉,祖荫德宗荫功,俾尔文章腾翰院;金桔发祥分五派,父言慈子言孝,无惭宰相旧家风。”

地方特产

金桔村农产品有大岭山荔枝、龙眼、黄皮。传统节庆食品有红团、松糕、硬饼、糖环、荔枝干、龙眼干、烧鹅等。

著名人物

叶遇科(生卒年不详),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中武举。

叶遇春(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中武举,解元。

叶大勋(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中武举。

叶遇贵(生卒年不详),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武举。

叶国昌(生卒年不详),清同治九年(1870年)中武举,清光绪三年(1877年)中武进士。

叶朝栋(生卒年不详),清光绪三年(1877年)中武进士,任济南府守备。

叶杰英(生卒年不详),任民国东莞县参议员,承审员,在金桔村创办东莞县立第七小学。

叶学彬(1891一?),任东莞县参议员,承审员。

叶少鼎(1894一?),任东莞县参议员,承审员。

叶苏(1927年生),先后任顺德县武装部副部长、政委。

叶海斌(1942年生),先后任东莞市邮电局、电信局副局长。

叶伟洪(1945年生),先后任东莞市中医院副院长、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市中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东莞市专业技术人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