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国

更新时间:2024-09-27 11:45

金正国(1912年3月1日-1938年5月),原名金相周,别名金相奎、金振国,朝鲜族,生于朝鲜庆尚北道礼泉郡虎鸣面山合洞。1916年全家流亡到东北宽甸县。1922年全家又搬到黑龙江省鹤岗东门外,后又搬到黑龙江汤原县古城岗定居。1924年上小学,1929年毕业后当教师。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中共黑龙江省汤原县委机关当秘书。1934年冬任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政治指导员。1935年派到“明山队”做政治工作。1936年夏任东北抗联独立师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10月任东北抗联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上旬被叛徒杀害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李贵屯。

人物生平

金正国,原名金相周,又名金相奎、金振国。朝鲜族。1912年3月1日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礼泉郡虎鸣面山合洞。

1916年,金正国全家为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从朝鲜逃亡到中国奉天省宽甸县。后几经搬迁,在黑龙江省汤原县古城岗定居。汤原县古诚岗是朝鲜族聚居的村屯,也是东北地区革命活动开展较早的地方之一。

1927年,金正国在古城岗小学校里受到进步教师的教育和影响,阅读了一些革命书刊,思想进步很快。特别是受崔石泉(即崔庸健)在通河、汤原等地的革命活动影响,便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参加撒传单、贴标语等反日宣传活动。1929年金正国在古城岗当了教师,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初,全正国调中共汤原中心县委任秘书,经常到格节河、亮子河、黑金河等地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1933年中共中央发出了“一·二六”指示信,号召广泛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金正国与县委其他成员一起,奔走各地,开展建立抗日群众组织工作。同时发动群众,筹款买枪,收缴地主武器,于1933年末建立起汤原反日游击队。1934年春节时,金正国和前任县委书记李春满等4人,化装成送礼的农民,到安邦河地主高大冤家收缴武器。由于地主武装的反抗,李春满等3人不幸牺牲,金正国夺得一支步枪,越墙逃走。

1934年冬,汤原反日游击队已改编为汤原反日游击总队,县委派金正国任政治指导员。1935年冬,由桦川县驼腰子金矿工人起义组织的抗日队伍——明山队,进入汤原县境,接受汤原县委领导,该队首领祁致中经县委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帮助这支抗日队伍更快的发展,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派金正国等3名党员干部,到明山队做政治工作。金正国以自己英勇作战、吃苦在前、爱护战士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他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八一宣言”精神,执行反日统一战线政策,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发展了30多名党员,使这个部队得以很大发展,成为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抗日武装。

1936年5月,祁致中队伍在中共勃利县委帮助下,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车独立师。祁致中任师长,余正国任指导部主任。同年10月,独立师改编为3个旅,金正国任一旅政治部主任,与旅长张建国一起率领全旅在依兰县东来材河一带活动,曾夜袭当地伪大排队,击毙大队长江静波以下官兵20余人,俘虏170多人,缴枪200余支和许多弹药。这时松花江右岸依兰、方正地区,集中了抗联三、五、八、九军及独立师等部队。为了避免各部队筹备给养上的混乱,经各部队协商组成“依东办事处”,任命金正国为办事处副处长,日常工作均由他负责,在统一收缴地亩税、马匹税和发放税收票证方面,受到联军各部队和广大群众的拥护。1937年夏末,一旅得到情报:伪军一支队伍由驼腰子金矿往佳木斯押送黄金并要运回给养。金正国率队在敌人必经之路的孟家岗后背长石砬子山脚下埋伏,一战击毁敌4辆汽车,击毙敌参谋长以下10余人,其余全部俘虏,缴获步枪百余支,黄金数百两。8月21日又率领一旅骑兵,协同抗联八军三师骑兵,诱敌骑兵黑石部队700余人至五道岗,配合抗联五军三师截击,歼敌 370余人。同年10月间,独立师在富锦县二区正式改成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金正国任军政治部主任,兼任一旅党委书记。他仍率队坚持在桦川地区活动。当时敌人派出许多特务打入抗联部队刺探军情、收买瓦解抗联队伍、暗杀干部战士,金正国与敌特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2月下旬,他设计打死了敌人派来收降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特务、伪三江省协和会特别工作部部长金东汉,给敌人以有力打击。1938年春,金正国率一旅部分队伍在桦南县大锅盔山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转移到七星砬子山里。

1938年5月上旬,金正国在富锦县李家粉房(现为桦川县永贵屯)执行任务,不幸被叛徒杀害,时年26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