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8 16:26
金花小檗(Berberis wilsonae Hemsl.)是小檗科、小檗属半常绿灌木,高约1米。枝常弓弯,具棱,散生黑色疣点;茎刺细弱,三分叉,淡黄色或淡紫红色,叶革质,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形,上面暗灰绿色,网脉明显,背面灰色,网脉隆起,近无柄。花簇生;花梗棕褐色;花金黄色;小苞片卵形;外萼片卵形,内轮萼片倒卵状圆形或倒卵形,花瓣倒卵形,浆果近球形,粉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微被白粉。6-9月开花,翌年1-2月结果。
半常绿灌木,高约1米。枝常弓弯,老枝棕灰色,幼枝暗红色,具棱,散生黑色疣点;茎刺细弱,三分叉,长1-2厘米,淡黄色或淡紫红色,有时单一或缺如。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6-25毫米,宽2-6毫米,先端圆钝或近急尖,有时短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灰绿色,网脉明显,背面灰色,常微被白粉,网脉隆起,全缘或偶有1-2细刺齿;近无柄。
花4-7朵簇生;花梗长3-7毫米,棕褐色;花金黄色;小苞片卵形;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内轮萼片倒卵状圆形或倒卵形,长5-5.5毫米,宽3.5-4毫米;花瓣倒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缺裂,裂片近急尖;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先端钝尖;胚珠3-5枚。浆果近球形,长6-7毫米,直径4-5毫米,粉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微被白粉。花期6-9月,果期翌年1-2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甘肃。生长在海拔1000-4000米的山坡、灌丛中、石山、河滩、路边、松林、栎林缘或沟边。
植株:移栽植株的选择长势较好,相对独立生长的植株。
种子:种子取自野生植株上的成熟、大而饱满的果实,每个果实内含2-4粒种子。果实冷水浸泡2小时后,用手挤压脱出种子,清水漂洗4-5次,除去果皮、果肉等杂物及瘪种子,获得纯度较高、成熟饱满的种子。可随采随播种或风干贮藏备用。
插穗:可选用3种插穗:
基质:播种、扦插基质选择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培养土,均采用园土+腐质土+珍珠岩(6:3:1)的混合土。
生根:促进剂选用生根粉,用0.5%的溶液浸蘸插条基部(2-3厘米)10-15秒后扦插。
播种方法:在塑料大棚内穴盘点播。大棚内配有遮阴网,棚内温度白天15-28℃、夜间6-20℃,湿度75-95%。播种容器用10×20孔的穴盘,覆土0.5-1.0厘米,播种后盖一层无纺布,浇足水。开始出苗时去除无纺布,并视苗床湿度进行水分管理。
扦插方法:在塑料大棚内,扦插床用砖砌成长10米以内,宽1.0-1.2米,高0.25-0.30米的床框,底部垫少量碎石作排水层,上层铺配制好的基质20厘米,稍加压紧即可扦插。
水分管理:每天浇水1次,水量以保持插床表层土壤潮湿为宜。
温度、湿度调节:扦插后,适时调节棚内温度、湿度,当温度达30℃时应揭开两头或多处棚盖以利通风降温。当湿度低于50%或高于98%时,应喷雾或揭开两头棚盖,以利通风换气升降湿度。
施肥:当插条生根后,便可开始施肥。前期每7天施1次,施0.05-0.10%的尿素溶液,随着苗木的生长适当加大用量并延长施肥周期。
药用:金花小檗的根枝入药,可代黄连用。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用于止痢、赤眼红肿等。也可用为饮料资源。
景观:金花小檗也是优良的乡土灌木之一,适宜丛植于草坪、山坡、假山石边,也可成片栽植,颇具特色,是理想的灌木地被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