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荣县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

更新时间:2023-06-27 20:33

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是四川省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出现于石炭纪、距今约3亿年历史,比恐龙出现还早1亿年的“活化石”桫椤,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之一。

历史沿革

四川省荣县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6年10月,1986年10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四川荣县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的批复(川府函〔1986〕404号),设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由自贡市人民政府管理,具体业务主管部门是自贡市林业局和荣县林业局,该保护区是自贡市境内唯一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面积48.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8.7公顷,未建缓冲区。

该保护区位于荣县金花乡境内,包括金花乡所属大坪村、大天井村、学堂坝村、石骨坝村、土门子村、马湖坝村及犍为县公平乡的一部分,主要集中成片分布在金花乡大坪村。201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四川省林业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名录的通知》,确定该保护区总面积为110公顷。目前,我市正结合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拟调整该保护区面积。

保护对象

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植物。以保护野生植物为重点,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

历史背景

桫椤树,曾是恐龙的食物。自贡荣县境内,既有距今1亿6千万年至1亿7千万年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群的青龙山遗址,也有原荣县金花乡四方井沟那成片自然生长的“国宝”桫椤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保护区处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84 m。保护区海拔高度区间504-586m,最高峰586m。区内地质构造属扬子区,四川盆地分区,威远地层小区。位于川中台隆、资威背斜西南段,属四川中台坳川南台凸的一部分。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主要是褶皱、断层作用形成的构造地貌。但由于岩层的新老和类别差异,地势的高差悬殊,在构造地貌中也夹有风化地貌、岩溶地貌等。

位置境域

保护区以自然屏障为界,东面以河流断崖为界、南面以河流断崖为界、西面以河流汇合处为界、北面以山脊为界,而且都不直接与社区接壤。保护区基本上为未受人为干扰的完全自然的保护区。

气候条件

区内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红壤、石灰土等。,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春夏短,秋冬长,雨量丰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

水文条件

水系和河流,属岷江水系,越溪河流域冷水桥沟。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保护区多样的植被类型,随海拔不同,分别分布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萌生矮林。据统计,区内森林植被7类、243种,其中乔木类34科92种,以马尾松为主,杉木次之;灌木类28科79种;竹类1科9种,以慈竹、毛竹居多;草本类6科13种;藤本类7科13种;蕨类17科26种;苔藓类7科8种。马尾松针叶林是本区域主要森林类型。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红豆杉、珙桐、等珍贵树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鹅掌楸、连香树、凹叶厚朴、金钱松、香榧、樟树、天竺桂、楠木、榉树等。

动物资源

区内共有野生动物46科300余种,以蛇、蛙、鸟类等有益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居多,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苍鹰、雀鹰、长耳鸮、短耳鸮、红角鸮、领角鸮、鵰鸮等,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香鼬、普通夜鹰、鹰鹃、小白腰雨燕、中白鹭、秧鸡等。1998年以来,区内鹭鸟数量急剧增加,由当初的几十只发展到2004年的约几千只。2004年3月,经荣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金花鹭鸟保护小区,现有鹭鸟2000多只。

价值意义

四川省荣县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气候、土壤、植被等垂直分布带谱保存完好,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在川南地区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物种资源丰富,是川南地区重要的野生物种基因库和宝贵的自然生态遗产,保护区,紧邻自贡恐龙博物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与恐龙同时代的保护植物,在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