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

更新时间:2023-07-14 01:30

《金融风险管理》是2009年3月1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海龙、王惠。

内容简介

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及回报之间的得失。金融风险管理这个词汇是金融语言的核心。随着金融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由于金融风险对经济、金融乃至国家安全的消极影响,在国际上,许多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组织、各国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都在积极寻求金融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以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

起源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内,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频繁发生,催生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需求;其次,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保障。世界经济环境主要发生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的经济开放程度逐渐提高,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制约;其次,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宣告了世界范围内的固定汇率制度的衰落。从此以后,公司以及个人就必须要面对诸如汇率风险等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了。特别是在过去短短的十多年内,爆发了几次震惊世界的大规模金融危机,如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大股灾,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给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了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古典经济学占据了经济学研究的主流地位。新古典经济学建立了一套基于信息和不确定性的经济分析框架,从而使人们对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进行了重新审视。同时,20世纪60年代以后,金融学作为-FJ独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期间产生了大量为广大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接受和运用的经典金融理论和模型,比如说,20世纪60年代由被称为“有效资本市场之父”的尤金·法玛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威廉·夏普和约翰·林特纳等人创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斯蒂芬·罗斯的“套利定价模型”以及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等。上述经济和金融理论的确立,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的迅猛发展,使人们有能力运用数学模型、仿真模拟等手段来解决各种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从而直接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一门新兴学科——“金融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

定义

所谓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未来收益、资产或债务价值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金融风险是指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它直接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相关。一般而言,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两种情形,需要说明的是现实中人们更关注的是损失的可能性。

分类

金融风险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划分,包括静态金融风险和动态金融风险。静态金融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产生的风险,基本符合大数定律,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预测。动态金融风险则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风险,其发生的概率和每次发生的影响力大小都随时间而变化,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

(2)按照金融风险涉及的范围划分,包括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风险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因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使其资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宏观金融风险则是所有微观金融风险的总和。

(3)按照金融机构的类别划分,包括银行风险、证券风险、保险风险、信托风险等。

理论

为什么要进行金融风险管理。早期的金融理论认为,金融风险管理是没有必要的,Merton Miller以及Modigliani(1958)就指出,在一个完 美的市场中,对冲或叫套期保值等金融操作手段并不能影响公司的价值。这里的完 美的市场是指不存在税收破产成本,以及市场参与者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因此,公司的管理者是没有必要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类似的理论也认为,即使在短期内会出现小幅度的波动,但从长期来讲,经济运行会沿着一个均衡的状态移动,所以那些为了防范短期经济波动损失而开展的风险管理只会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这种观点认为,从长期来讲,是没有金融风险可言的,因此短期的金融风险管理只会抵消公司的利润,从而削减公司价值。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金融风险管理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无论是金融市场的监管者,还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对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需求都空前高涨。主张应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各方认为,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主要基于下面的理论基础:

现实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并非完 美,因此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提升公司价值。现实金融市场的不完 美性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实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税收。这些税收会影响到公司的价值。由此看来,Miller和Modigliani的理论假设在现实经济状况下并不合适。其次,现实市场中存在着交易成本。最后,在现实市场中,金融参与者也是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的。从而,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是相当可能及有必要的。

体系

金融风险的管理过程大致需要确立管理目标、进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处置等三个步骤:

管理目标

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和准备处置方案,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保证货币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稳健进行。

风险评价

金融风险评价是指包括对金融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衡量、选择各种处置风险的工具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1)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识别是指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显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实施全面的分析研究。(2)风险衡量。是指对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范围、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并对不同程度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分析。(3)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是指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根据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金融风险管理的各种工具并进行最优组合,并提出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这是作为金融风险评价的最重要阶段。

随着金融交易电子化和互联网化,采用事件驱动(CEP)的实时金融风险识别和评价也越来越重要。

风险控制

金融风险的控制和处置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对策范畴,是解决金融风险的途径和方法。一般分为控制法和财务法。(1)控制法。是指在损失发生之前,实施各种控制工具,力求消除各种隐患,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因素,将损失的严重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方法。主要方式有避免风险、损失控制和分散风险。(2)财务法。是指在金融风险事件发生后己造成损失时,运用财务工具,对己发生的损失给予及时的补偿,以促使尽快恢复的一种方法。

机遇

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金融实业界的具体风险管理运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主流金融学也给予金融风险管理许多重要的理论支持。而在主流金融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基石却是“有效市场假说”。该理论认为:投资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他们追求在一定风险水平下的最大收益;金融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价格的变化互不相关,且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无法被“有效市场假说”所解释的异常现象,如股市存在的“周末效应”,“一月效应”以及价格波动的明显的自相关性特征等。这些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对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主流金融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以主流金融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置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克服主流金融学在解释实际金融市场异常现象时所暴露的种种不足,一类被称之为“新金融学”的研究就逐渐蓬勃地开展起来了。“新金融学”研究的代表流派主要有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行为金融学”流派和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经济物理学”流派。其中,“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以心理学上的发现为基础,辅以社会学等其它社会科学的观点,尝试解释那些实际金融市场中无法被传统金融学理论所解释的种种异常的现象。而“经济物理学”则是将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应用到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新金融学研究对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所提出的挑战主要针对金融风险的测度问题。因为一旦金融风险暴露的大小测度出现偏差,那么下一步针对风险暴露所开展的风险管理活动可能就会失效。因此风险测度问题在整个金融风险管理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新金融学研究表明,无论是金融风险的相对测度还是绝对测度指标,在理论上或实际运用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举例说,风险的相对测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比例概念,并没有回答某一资产或组合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另外,相对测度指标对测度对象的依赖性较高,它们无法测度包含不同市场因子或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组合的风险,从而无法比较不同资产的风险大小。就绝对测度指标而言,当实际市场的资产收益率分布不满足正态分布时,方差VaR指标的准确度都将大大降低。在正态分布假设下计算的VaR值,常常会低估实际的风险.。

书籍

作者:刘海龙,王惠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3-1

开本:16开

定价:66.00元

对于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金融市场逐步与世界接轨中的中国而言,如何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业已成为影响未来中国能否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所在。因此,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掌握风险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以期使中国能够顺利融入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进程,在当今有着前所未有的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特别强调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性、管理程序的逻辑性和管理技术的实用性,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对各类风险管理方法的运用作了深入分析。 本书可作为金融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使用教材,并对业内专业人士也有很好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目录

第一章 金融风险管理概论

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概念、意义与策略

第三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

第二章利率风险管理

第一节 利率风险概述

第二节 传统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

第三节远期利率协议

第四节 利率期货

第五节 利率互换

第六节利率期权

第三章汇率风险管理

第一节 汇率风险概述

第二节 汇率风险测量

第三节 汇率风险管理原则与战略

第四节 工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方法

第五节 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方法

第四章 证券投资风险管理

第一节 证券投资风险

第二节 证券投资管理策略

第三节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管理证券投资风险

第五章信用风险管理

第一节 信用风险概述

第二节 信用风险的衡量

第三节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第六章 操作风险管理

第一节 操作风险的识别

第二节 操作风险的衡量

第三节 操作风险的管理

附录: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做法

第七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的概念、来源和衡量

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第八章 国家风险管理

第一节 国家风险概述

第二节 国家风险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国家风险的评估和衡量

第四节 国家风险的管理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