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雄

更新时间:2023-03-06 16:29

金雄(1914- ? ),生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庆尚北道(今属韩国)。1933年9月考入南京中央军官学校,改名王信虎。1936年去延安,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10月作为军事教员随八路军第二纵队南下苏北,任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敌军工作科干部,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教育长。1942年8月,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发展为朝鲜独立同盟,自动转为独立同盟成员。此后,任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司令部作训科副科长、科长,第二十二团参谋长。参加盐阜地区反“扫荡”战斗,黄营、单家港战斗和讨伐伪军徐继泰部战斗。1944年1月,协助朝鲜人李成镐组建了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队。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随第三师进军东北,任朝鲜义勇军南满第一支队司令员。1947年奉命回到朝鲜,次年2月任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训练局局长。后任人民军第一军团军团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任中朝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人民军前线作战司令官,负责指挥前线作战的人民军部队,后任民族保卫省副相。1956年3月曾率朝鲜人民军代表团访华。

人物生平

为了改变自己国家的命运,他决心到红色苏区去取经

金雄,亦名王信虎,1914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30年代初,与一批流亡爱国青年一起, 为寻求救国之道来到中国,先后在沈阳、天津等几个城市谋生。他胸怀报国之志,1933年9月,考入了南京中央军官学校(前身为黄埔军校),在第十期步兵班学习。因为日本人的干涉,当时军校里的朝鲜学员都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纷纷改名为比较中国化的姓名,金雄就改名为王信虎,从此,这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名字伴随他十余年之久。与金雄同班的有两位朝鲜籍同学,一位是信仰共产主义的朝鲜义勇团团员崔仁(化名王子仁),另一位是来自上海流亡大韩民国政府的崔德新。来自一个共同的国度,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异国学习,三人的关系自然是很亲密的。但是闲暇之余,崔仁和崔德新却为了朝鲜光复的途径和未来的社会制度争吵不休。金雄此时还没有接触过多少政治理论,他总是在一旁倾听,当两人吵得实在太过火时则加以劝解。

在军校里,金雄接触了不少进步青年,渐渐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向往,他认为要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就要革命,就要建立自己的红色政权,同时他也听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创建苏维埃共和国的消息,这使他更坚定了信念,希望有一天,在自己的国家也开辟一片红色的天地。

国际友人 与爱国华侨在武乡

1936年,军校生活结束了,崔仁回到朝鲜义勇团的改组组织——朝鲜民族革命党,崔德新也继续回到流亡政府麾下,后来成了一名光复军军官。金雄却认为现在回国条件并不成熟,既然要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就要学到好的经验,所以他决心到红色苏区去取经。此时,红军早已离开江西北上,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于是他通过在军校结识的地下共产党同学介绍,秘密前往中国西北的红色圣地——延安。

由于他出色的学习成绩,抗大毕业后留校任军事教员

金雄到达延安以后,虽然有南京地下党的介绍,但由于红军初到陕北,而且周围还有国民党大兵压境,时常有国民党特务活动,金雄这样的外国人的到来,不能不引起怀疑。于是,金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等待,实际上是接受中央社会调查部的审查。

几个月后,中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红军也改编为八路军走上了抗日前线。此时,金雄接到通知,中央决定让他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大是为抗战形势需要培养军事政治骨干的学校,既重视政治教育,也重视军事教育,严格的军事生活,包括步兵战术原则、游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单兵动作等等,同时也有队列、射击、投弹、爆破伏击等。他是第二次进军校,在南京黄埔的训练是他军事专业的基础,所以在抗大,他很快显露出了自己的水平,在同班学员中他成为佼佼者。特别是有一次毛泽东主席到抗大视察,还进行了讲演,毛主席对抗大学员寄予厚望,要求广大知识青年在战争中学习,也要把知识贡献于战争。他说,你们不远千里几千里来延安的目的,当然不是升官发财,而是抗日救国。

毛主席的话对金雄的震动很大,他更加努力学习了。他- -心想学到丰富的军事知识,用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朝鲜的解放和独立。由于他出色的学习成绩, 1938年春毕业后,留校任军事教员。1939 年,根据党中央命令,抗大总校在副校长罗瑞卿的带领下东迁晋东南,直接为前线培养高级军事政治人才,因汾河涨水,转道晋察冀,于1940年2月,来到武乡县蟠龙镇,金雄也跟随总校来到武乡。

在武乡的日子里,虽然抗大教学条件比红军时期有较大的改善,但仍然是很困难的,教学与生活的条件也很差,例如:没有像样的图书馆、资料室、专修室、兵器陈列室,也没有像样的课堂、演习场等等,甚至教学用的油墨、蜡纸也没有,常常是组织学员去山上砍松树,用松油来自制油墨。更困难的是,老师学员的粮食非常紧缺,没有蔬菜,每天吃的是黑豆,菜也是用盐水泡过的黑豆。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克服困难,坚持教学与军事训练,日军来了就躲在山上学习,等日军撤走了才能回来。

由于八路军南下需要军事干部,金雄离开抗大到了抗日前线

1940年7月,组织决定,调金雄作为军事教员随八路军第二纵队南下苏北,他只好离开武乡,到达阳城跟随部队南下。当时,八路军第二纵队大部已经开赴冀鲁豫,金雄跟随部队来到冀鲁豫,为了部队正规化训练,分配他到第二纵队司令部队列科工作。

八路军第二纵队开到冀鲁豫之后,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协同新四军发展与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决定由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三四四旅和新编第二旅南下豫皖苏边区。5月,上述部队在冀鲁豫边区会合后,于6月中下旬进抵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集地区。7月,与新四军第六支队(欠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直属八路军总部,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8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将进入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淮河以北的皖东北地区活动的八路军部队和原在该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及地方武装,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归中共中央中原局指挥。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韩振纪任参谋长。

八路军第四、五纵队的成立,需要大量军事干部,金雄在第二纵队没住一个月,就奉命南下,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五纵队主力东渡运河,打退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的10多次进攻,初步开辟了淮海区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留在皖东北地区的第五纵队一部,就地坚持斗争,配合新四军第五支队和地方武装,进行反“扫荡”作战,拔除日伪军据点多处,抗日根据地发展到淮宝地区,并沟通了与皖东抗日根据地的联系。短短几个月,第五纵队开辟了包括皖东北、淮海和盐阜地区约1000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

在新四军中,金雄从组织朝鲜独立同盟到担任军事指挥,他的军事才能开始崭露头角

也在此时,蒋介石集团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1年1月发生了皖南事变,蒋介石倒行逆施,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并撤销新四军番号,在这样的形势下,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联合总指挥部为基础,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同时,将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金雄任三师敌工科的干部。

金雄到新四军之后,每天忙着侦察、审俘破译。这时的他,仍然不是什么风云人物,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抗日战士。不久他又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作训科副科长、科长。1941 年,他和同为敌工科干部的朝鲜人李成镐一起,建立了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在苏北根据地的分会;1942年8月,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发展改组为朝鲜独立同盟,他自动转为独立同盟的成员;1942年,为了发挥他的军事教育特长与才能,组织上又调他担任了抗日大学第五分校的教育长,并分管外籍学员队(主要是朝鲜人),他把在抗大总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全部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还翻译了日军的《步兵射击教程》,作为抗大的教材。

1943年夏,他又调任二十二团参谋长,与团长陈发鸿一起,带领该团先后参加了盐阜地区反“扫荡”作战.黄营战斗、单家港战斗,以及讨伐伪军徐继泰部战役。该团勇猛作战,作风过硬.打得日军胆战心惊,所以被誉为“虎团”。1944年10月,盐(城)阜(宁)地区军民向合德(今射阳)日伪军发起进攻,二十二团担任主攻任务,19日深夜,金雄与团长陈发鸿率团先后夺取南圩门敌碉堡.攻占伪警察局和四丈河边敌炮楼。继而率部攻克陈家炮楼,俘敌65人,毙伤敌30余人。21日,率部对合德日军发起总攻,团长陈发鸿在战斗中牺牲,金雄继续指挥部队,终于打退了敌人,取得胜利。

1944年1月,金雄协助李成镐在泗洪县半城镇组建了朝鲜义勇军的华中支队。彭雪枫师长出席了华中支队的成立大会,并作了《中朝两民族携手并肩作战》的报告.彭师长说:“今天到会的盟员还不多,但革命的力量从来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新生的力量是永远不会被消灭,最后一定会胜利的。

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队全体指战员,在金雄等人的领导下,与新四军-一起战斗,一同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抗日力量的中坚,是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一支新生的力量。

金雄奉命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因赫赫战功晋升为大将

日本投降之后,第三师奉命进军东北,而在此同时,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也进入东北。其第一支队初期仅有 60余名干部,尔后经抚顺、本溪等地赴通化地区扩军。1945年底,由通化、柳河、清原3个朝鲜族中队和集安、桓仁2个朝鲜族大队,正式合编为朝鲜义勇军南满第一支队, 1946年2月1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该支队易名为李红光支队,任命金雄为司令员,崔仁为副司令员。

金雄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他虽然在职时间不长.却成绩斐然。李红光支队成立后,即在通化一带担任保卫地方和剿匪任务,到1946年7月,不到半年的时间,匪患已经全部肃清。中国内战全面开始后,金雄率领该支队主要在南满进行独立作战。1947 年4月,该部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从三源浦、柳河出发,进攻沈长铁路中段之敌。

由于朝鲜人民军建设急需军事干部, 1947年夏天,金雄奉命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回到朝鲜后,金雄主要担任了人民军的训练工作。1948年2月,人民军成立后,他任总参谋部的少将训练局长。1950年6月,金雄以他出色的军事才能,被任命为中将军团长,为朝鲜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之后,中朝军队互不相识,作战当中又不协调,经常造成矛盾和误会,甚至有误把对方作为敌军的情况。金日成到北京与毛泽东会面,决定建立中朝联合司令部,金雄出任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同时也是人民军前线司令官,负责指挥前线作战的人民军部队。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金雄继续指挥前线人民军和志愿军密切配合作战。1953年2月,金雄因为其赫赫战功,被晋升为大将,出任民族保卫省副相。1956年3月,金雄大将曾率人民军代表团访华。

金雄回到朝鲜以后,便断绝了音信,有人称金雄回国后遇刺,数日后伤重不治。消息可靠程度难以估量,但金雄确实在回国后即从朝鲜政坛上消失。金雄是一名优秀的野战指挥员和军事家,又是一位能干的组织者和行政专家,是人民军的创建者之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