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脚

更新时间:2024-04-12 10:47

金鸡脚,土生植物。产云南、西藏、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山东、辽宁,河南、陕西、甘肃、台湾等。生林缘土坎上。日本、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形态特征

植株高10-35cm。根茎细长,横生,与叶柄基部密被红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盾状着生,边缘略有齿。叶疏生;叶柄长5-20cm,禾秆色,基部有关节,向上光滑;叶片厚纸质,通常3裂,偶有5裂或2裂,长5-15cm,宽4-10cm,基部圆楔形或圆形;裂片披针形,长5-10cm,宽1-2cm,中间1片

最长,先端渐尖,全缘或略呈波状,有软骨质狭边,两面光滑;中脉与侧脉两面均明显,小脉网状,有内藏小脉。孢子囊群圆形,沿中脉两侧各成1行,位于中脉与叶边之间。

生长环境

常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林缘湿地、岩石上。

分布范围

长江流域以南及陕西、台湾等地,日本、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主要价值

药效

【中药名】金鸡脚

【别名】鹅掌金星草、鸭脚草、鸭脚掌、鸭脚香、三角风、鸡脚叉、三叉剑、七星草

【来源】水龙骨科假密网蕨属植物金鸡脚Phymatopsis hastata (Thunb.) Kitag.,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苦、微辛,凉。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解毒。用于小儿惊风感冒咳嗽小儿支气管肺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中暑腹痛,痢疾,腹泻,泌尿系感染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疖,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300m的林下或少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陕西、甘肃、台湾、河南等地。

【化学成份】叶含香豆精(coumatin)。

【性味】甘;微苦、微辛;凉;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风镇惊;利水通淋。主外感热病;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小儿惊风;痈肿疮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痢疾;泄泻;小便淋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本品之叶有二、三歧似禽掌者,背生黄褐色孢子囊群,状若星点,故有鹅掌金星草、鸭脚金星草、金鸡脚、独脚金鸡诸名。辟瘟草者,《纲目拾遗》云:佩带之可辟疫气。由其效用得名。

【摘录】《中华本草》

生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细长,多折断,长短不一,直径2-3mm,密生鳞片,棕红色或棕褐色。叶片多皱缩,润湿展平后,多呈掌状3裂,也有1-5裂的,裂片或叶片披针形,长5-10cm。上表面棕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缘内卷,叶片厚纸质,易破碎;叶柄长2-18cm。孢子囊群圆形,红棕色,稍近主脉,或有的已脱落。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列呈长方形,具有气孔;栅栏组织1列,细胞矩圆形,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或卵圆形,和栅栏细胞区分不很明显,但排列疏松;下表皮细胞较小,气孔较多。主脉处表皮细胞内方均有厚角组织,维管束1个,周韧型,本质部呈T形,由管胞和纤维组成,内皮层明显,其外方有一棕色环。

粉末特征

棕褐色,气孔为不定式,副卫细胞2-4。孢子囊呈椭圆形,长220-260μm,直径260-340μm,孢子囊细胞作环状排列,外壁及侧壁呈马蹄形增厚,棕黄色或红棕色,孢子囊柄由1-2列长方形薄壁细胞组成,长约320μm。孢子类圆形,直径30-40μm。分泌块大小不等,红棕色或褐色,有不明显的纹孔。

理化鉴别

(1)取粗粉1g,加乙醇10ml,置水浴上回流15min,滤过。取滤液1ml,加盐酸数滴及镁粉少许,显樱红色。

(2)取上述滤液1ml,加3%碳酸钠水溶液1ml,在水浴中煮沸3-5min,放冷,加重氮化试液数滴,显红色。

(3)取粗粉1g,加水10ml,置60℃水浴上加热2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蓝绿色。

(4)取上述水溶液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1ml,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发生红色沉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