鉏铻

更新时间:2024-07-04 22:20

鉏铻,拼音为jǔ yǔ,汉语词语,意思是不相配合,出自《楚辞·九辩》。

词语信息

【读音】:jǔ yǔ

【出处】:《楚辞·九辩》:“圜凿而方枘坐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枘,榫。

【同义词】:龃龉、岨峿。

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比喻意见不合、不融洽。

【出处】:《太玄·亲》:“其志龃龉。”白居易《达理》诗:“谁能坐此苦,龃龉于其中。”

岨峿:同龃龉义:不相配合。

【出处】:陆机《文赋》:“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

鉏:另读 chú。

【字义】:姓。春秋时晋有鉏麑。

鉏:又读 xǘ

【字义】:古国名。

【出处】:《左传·襄公四年》:“后羿自鉏迁于穷石。”杜预注:“鉏,羿本国名。”按,在今河南滑县东。

以上内容考自《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

词语释义

(1).互相抵触,格格不入。

《六韬·军用》:“盖重车上板,结枲鉏鋙。”

《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 洪兴祖 补注:“﹝鉏鋙﹞不相当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与宋玉山元思书》:“方凿圆枘,鉏鋙难从。”

清曹寅《书院述事三十韵》:“经义与治事,枘凿两鉏鋙。”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文选》録《易水》《大风》二歌,而独汰去辩说,亦自相鉏吾矣。”

(2).栉齿状物。

《吕氏春秋·仲夏》“饬钟磬柷敔” 汉 高诱 注:“敔,木虎,脊上有鉏鋙,以杖擽之以止乐。”

清 赵翼 《观西洋乐器》诗:“连桐椌楬底,频擽鉏鋙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