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5 14:12
1955年美国国家李德公司用焰熔法制成的一种无天然对应物的人工宝石。其化学成分为SrTiO3。钛酸锶是具锶和钛的氧化物。 在室温下,它是具有钙钛矿结构的中心对称的顺电态介质材料。 在低温下,它接近具有非常大的介电常数〜10的铁电相变,但是保持顺电态,直到作为量子涨落的结果测量的最低温度,使其成为量子顺电态。它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完全人工的材料,直到1982年,它在西伯利亚被发现并命名为tausonite的自然对应物--并已经被国际矿物学协会(IMA)认可。Tausonite仍然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矿物质,发生于非常微小的晶体。其最重要的应用是其合成形式,其中偶尔会遇到作为金刚石模拟物,精密光学,压敏电阻和先进陶瓷。
熔点:2060℃
等轴晶系。
无色。
折射率n=2.409。
色散0.190。
相对密度5.13。
硬度5~6。
在紫外光下无荧光。
高纯四氯化钛、氯化锶和高纯草酸溶液在60~70°C下反应1小时,得到草酸氧钛锶。草酸氧钛锶经洗涤、烘干、煅烧,制得钛酸锶粉体。
钛酸锶(SrTiO3)具有典型的钙钛矿型结构,是有毒化学物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电子功能陶瓷材料,具有介电常数高、介电损耗低、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和陶瓷工业。同时,作为一种功能材料,钛酸锶具有禁带宽度高(3.2 eV)、光催化活性优良等特点,并具有独特的电磁性质和氧化还原催化活性,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光化学电池等光催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作为人造宝石常被切磨成祖母绿型是一种十分良好的钻石代用品。
北京时间2023年3月9日凌晨,相关论文《一种钙钛矿氧化物上的反常强烈相干二次光电子发射》,已提前在线发表于《自然》期刊。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洪彩云、邹文俊和冉鹏旭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理学院终身副教授何睿华为通讯作者。
此前以钛酸锶为首的氧化物量子材料研究,主要是将这些材料当作硅基半导体的潜在替代材料来研究,但何睿华团队却通过一种强大的、但很少被应用于光阴极研究的实验手段: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出乎意料地捕捉到这些熟悉的材料竟然同样承载着触发新奇光电效应的能力——它有着远超于现有光阴极材料的光阴极关键性能:相干性,且无法为现有光电发射理论所解释。
超快电镜专家、论文合作者、西湖大学理学院研究员郑昌喜认为,合作团队的这一发现,其重要性不在于往钛酸锶的神奇性质列表增添了一个新的性质,而在于这个性质本身,它可能重启一个极其重要、被普遍认为已发展成熟的光阴极技术领域,改变许多早已根深蒂固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