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13:50
钟世藩(1901年5月2日—1987年6月),出生于福建厦门,中共党员,儿科医学专家,医学教育家,病毒学家,生前是广州中山医学院教授。
1901年5月2日,钟世藩出生于福建厦门。
1924年,入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医师,之后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35年7月,任南京中央医院儿科主任。
1938年9月,任贵阳中央医院院长、内科副主任。
1944年,获得获洛克菲勒奖学金,赴美国辛辛那提医学院儿科研究院进修深造。
1946年,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儿科主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柔济医院儿科主任。
1948年9月,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
1953年,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教授。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8月,正式退休。
1987年6月,逝世,享年86岁。
早在20世纪30年代,钟世藩与谢和平在协和医学院研究肺炎球菌时发现,用加有不同型别肺炎球菌抗血清的琼脂平板来培养肺炎球菌,在相同血清型别的菌落周围形成一个沉淀环,细菌繁殖受到抑制,认为这是一种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这种方法缩短了鉴定该菌的时间,提高了可靠性。
钟世藩研究肺炎球菌的快速分型鉴定,发现用加有特异型肺炎球菌抗血清的琼脂平板培养肺炎球菌时,在相同血清型别的菌落周围会形成沉淀环,提示细菌繁殖受到抑制。
钟世藩摸索给胎鼠接种乙脑病毒的技术,最终证实乙脑病毒可在胎鼠体内大量繁殖,理论上支持胎鼠可作为乙脑病毒分离的实验动物。
钟世藩应参与编写《实用儿科学》1—4版部分章节,《医学百科全书》儿科分卷一些条目,另编写了《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
20世纪50年代,钟世藩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
钟世藩告诫学生们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病历的质量,因为看一个医生所写的病历,就大致可以看出其临床思维和学识水平。除此之外,他还要求学生们从小事做起,如饲养和观察实验动物,清洗试管仪器等等,从点滴处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科研态度和职业操守。
1959年,钟世藩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指导学生们开展病毒学研究工作,培养出了大批儿科人才,其中包括沈皆平、吴梓梁、何庆兰、廖清奎等多名儿科专家,其余门生中尚有具备高水平学术研究能力及培养人才能力的有叶彼得、官希吉、朱昌国、陈述枚、李文益等人均曾在钟世藩领导下开展儿科工作并在全国儿科学会担任要职。
钟世藩是个孤儿,从小跟着一位叔父在厦门长大,叔侄俩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9岁那年钟世藩被人带到大上海给人家做仆人。特殊的身世和寄人篱下的生活,使钟世藩养成了独立和坚毅的性格。艰难的时世和沉重的生活担子,使他惯于脚踏实地做事而不善辞令。
钟世藩的妻子廖月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曾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学家钟南山,女儿的名字是钟黔君。
“钟世藩是一位治学严谨、医术高超的专家学者,是一位深明大义、心怀家国的爱国知识分子,并对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档案报》评)
“他(钟世藩)是著名的儿科临床专家,但是他又是一个研究者,对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有着重要贡献。”(《南方都市报》评)
“钟世藩是中国现代临床儿科学先驱,在儿科学和病毒学方面均有突出贡献,至今影响深远。”(《协和医学杂志》评)
2021年12月3日,钟世藩铜像揭幕仪式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