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3 02:08
钟荐勤(1975年12月~2010年1月12日),男,汉族,,江西省南丰县人,1993年12月入伍,1999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曾任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文化工作记者站正营职干事,武警少校警衔。2007年5月赴海地参加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工作,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终年35岁。
1993.12 红河边防支队战士;
1996.09 昆明边防学校学员;
1998.07 金水河边防检查站司务长;
1999.01 红河边防支队坝洒边防工作站正排职检查员; 2000.02 红河边防支队河口城关边防派出所正排职干事;
2000.08 红河边防支队河口大队正排职干事;
2001.01 红河边防支队老范寨公安检查站副指导员;
2004.02 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文化处副连职干事;
2004.06 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文化处正连职干事;
2005.08 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边防战士报社正连职干事;
2007.06 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文化工作记者站副营职干事;
2008.12 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文化工作记者站正营职干事;
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分别入选中国第六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任驻海地维和防暴队宣传官兼战斗队员。
1999.11因双缉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1次;
2005.10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1次;
2006.12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1次;
2008.08因参加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成绩突出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被公安部记一等功1次。
拍摄制作的电视作品获全国法制好新闻二等奖、公安部金盾文化奖、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特别贡献奖和最佳取证奖。
海地 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坍塌,中国8名维和人员被埋。地震发生时,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成员与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一行8人正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的四层(平街一楼)与联合国秘书长海地问题特别代表商谈维和工作。海地时间16日7时12分挖出第二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根据胸牌姓名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钟荐勤。海地时间1月17日9时36分(北京时间17日22时36分),搭载中国8名海地地震遇难人员遗体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包机从海地首都太子港起飞,飞机经停美国迈阿密机场和安克雷奇机场,于19日上午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钟荐勤同志1993年12月入伍到红河边防支队服役。1996年9月,钟荐勤同志以优异成绩考入公安边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后勤管理专业,两年学习期间取得优秀学业。1998年7月至2004年1月,先后任金水河边防检查站司务长、坝洒边防工作站检查员、河口城关边防派出所干事、河口边防大队干事、老范寨公安检查站副政治指导员、南溪公安检查站检查员等职。2004年2月,因工作成绩突出,被选调到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工作。入伍16年来,他忠诚公安边防事业,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始终以一名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引前进方向,培育了坚定理想信念、忠诚职责使命的高尚品质。他长期坚持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勇创一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突出成绩,荣立三等功3次。特别是冒着生命危险全程参加“2004.11.02”特大武装贩毒案的拍摄取证工作,贡献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拍摄制作的有关电视作品荣获全国法制好新闻二等奖、公安部金盾文化奖、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特别贡献奖和最佳取证奖等。
2007年6月,钟荐勤同志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加由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组建的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 ,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光荣地成为了125名正式队员中的一员,担任宣传官兼战斗小队队员。他与战友们一道,发扬“忠诚、拼搏、团结、奉献”的精神,不畏艰险,积极作为,出色地完成了武装巡逻、现场警卫、重大活动保卫等各项高危勤务及宣传任务,因成绩突出,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被公安部授予“中国维和警察荣誉勋章”并荣立一等功。
2009年4月,公安部下达由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组建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命令后,钟荐勤同志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毅然告别即将临产的妻子,没有来得及看一眼还有几天就要出生的孩子,第二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在执行勤务的同时,他冒着生命危险现场拍摄了许多珍贵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采写刊发了大量反映中国防暴队执勤、战斗的新闻报道,为全面、生动展现中国维和警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风采做出了突出贡献。
钟荐勤同志的生命是短暂的、高尚的、无私的、光辉的,他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他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钟荐勤烈士永垂不朽!
2010年1月18日下午,钟荐勤身前所在的母校南丰一中举行了悼念钟荐勤的悼念会,以此来激励祖国未来的花朵健康、积极地成长。南丰一中校长激动地对记者说:“钟荐勤同志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南丰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南丰一中的骄傲,南丰一中为有英雄校友备感自豪,我们全体师生要以英雄的感人事迹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7年5月初,当公安部关于由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组建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通知下达后,钟荐勤积极响应总队号召,报名参加选拔,并在层层选拔中光荣地成为了125名正式队员中的一员,在防暴队担任宣传干事兼战斗小队队员 。
在宣传的主阵地上,为全面宣传报道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国内培训和海地任务区执勤、生活等方面情况,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凝聚警心,为执行维和防暴任务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一名宣传干事钟荐勤深感责任重大,心里装着有责任和有义务把第六支防暴队宣传好,扩大云南公安边防部队在社会的影响,弘扬公安边防部队官兵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大舞台上良好的精神风貌,钟荐勤在防暴队党总支的工作安排下,从组队初期就展开了宣传工作,本着防暴队员一专多能的原则,在战斗小队任队员,在紧张的训练、勤务之余,更多的时候顾不上休息就立即投入到宣传工作中。
在国内组训期间,钟荐勤根据在组队之初党总支审定的《防暴队宣传工作策划实施方案》,由于组队初期,工作头绪多,钟荐勤和其他宣传骨干创办了《维和简报》并按照要求做好内部宣传工作,带动了广大队员写稿的热情。到达维和培训中心后,钟荐勤根据党总支的安排和按照维和处的对宣传的工作要求,适度集中开展了对外宣传,在开训、甄选、联合国副秘书长视察、结业等重大环节进行了重点报道,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工作中,钟荐勤吃苦耐劳,在新闻发生的当天就准备好稿件,经过审批后,及时发往各大媒体,增强了稿件的时效性,特别是电视新闻工作量大,摄录编辑设备简陋,该同志加班加点工作,尽快将稿件送到中央电视台,有时甚至要在台里配合记者一同编辑。在适当加大对外宣传的同时,钟荐勤在原有的简报的基础上编辑了由维和培训中心主办的《维和之声》,并将版面扩大了一倍,增加了信息量,报纸深受武警学院教职员工的喜爱。
在出征前夕,钟荐勤提前准备好通稿和电视新闻稿件,和总队宣传处的同志一起协调联系媒体,仅出征的新闻就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解放军报》等12家中央级媒体刊用。
到达任务区后,本着宣传工作围绕防暴队党总支中心工作的思路,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在两天时间内迅速与新华社巴西分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省内各大媒体建立了通联,理顺了发稿的途径,在国内重大事件频发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协调和努力仍播发了大量的稿件。与云南电视台《警方栏目》和昆明电视台《子弟兵·老百姓》栏目协商了播发海地维和系列的专题片。在国内,基本每个月都有2-3期反映防暴队员在海地任务区工作生活的电视专题。
在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公安部首长慰问、莱卡平暴处突、授勋、迎接奥运等重大时段和时间进行集中和重点报道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晚会播出的半小时的黄金时段播出了“中国第六支赴海维和警察防暴队向全国人民拜年”的滚频字幕,大年初一中午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了5分钟反映防暴队员一天执勤生活的专题,在新华社播发了《海地春节乐融融》的通讯通稿件,稿件并刊登在《参考消息》重要版块上。在国内遭受重大雪灾和地震灾害后,在党总支的倡仪下,全体防暴队员捐款达11万余元。钟荐勤积极与新华社巴西分社陈威华老师联系,及时将防暴队员心系灾区的稿件刊发。
部队即将回国,在党总支的具体策划下,钟荐勤积极配合部队在任务区开展的第五个专题教育,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在全体队员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之际,钟荐勤积极与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新华社巴西分社、墨西哥国际在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公安报》等大的媒体联系,多渠道报道第六支防暴在任务区为海地和平进程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达到了扩大影响,鼓舞士气,凝聚警心的作用。
为真实反映队员在任务区牢记使命,不畏艰险的良好精神风貌,彰显中国维和警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钟荐勤在队伍开展勤务时随队作战,在一线拍摄了不少珍贵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先后参加了联海团下达的太阳城、家乐福、马提桑、德尔马斯、佩森威尔、夸得布格、夸得布萨莱、中心城区、DDO、DCPJ等执勤区域的武装巡逻、定点查缉任务,承担了往返戈纳伊夫护卫运送巴基斯坦防暴队轮换、总统演讲警卫、三次搜捕绑匪、太子港狂欢节现场警卫、大规模游行示威控制、临时高危抓等专项勤务积极主动参加了防暴队组织的每一项重大特别勤务。
在2008年4月4日,距离太子港200公里远的南部城市莱卡由于物价过高和食品短缺而引发的游行示威在别有用心的政治集团操纵下进一步升级,迅速演变为大规模暴力骚乱事件,骚乱人群在莱卡市的大街小巷设置路障、焚烧轮胎,对沿街商铺进行打砸抢,政府机关完全丧失功能,海地警察不敢与联海团维和 警察一同行动,整个城市陷入完全瘫痪状态。歹徒袭击联海团人员、车辆事件愈演愈烈,民事警察执勤用车被当街烧毁,一名民事警察的手枪被抢走,联海团莱卡营地也先后两次遭到冲击,营地围墙被推倒,鉴于莱卡地区安全形势,中国防暴队处突分队紧急前往莱卡。在前往莱卡的路上,车队遭到了武装匪徒的枪击,还正在装甲车塔台上拍摄的在钟荐勤没有躲避,一直冒着随时飞来的流弹站在装甲车塔台坚持拍摄,完成记录了枪击的全过程。
随后几天时间里在李钦政委的带领下参加了解救联海团车辆、营救被围困的联海团雇员一家五人、抢修装甲车和护卫民事警察取行李、出城接应并护卫联海团油罐车、防止歹徒冲击营地、营救被困的海地议员、市区平暴、清理市区街道路障、夜巡莱卡“小太阳城”、武装押解要犯至机场、清理莱卡市郊70公里公路沿线路障、搜捕藏匿村寨的持枪匪徒、街面显示武力等每一项勤务。在危城莱卡,每一项勤务潜在的危险都是如影随形,为了真实、近距离拍摄,该同志总是战斗在一线跟踪拍摄。在营救海地被困议员的勤务中,李钦政委出于安全的考虑,没有让钟荐勤下装甲车进入议员家,但为了拍摄的真实效果,钟荐勤不顾周围复杂的环境,毅然跳下装甲车,进入巷道,冒着生命危险完整记录了整个营救过程。由于贴近实战拍摄,镜头真实、感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节目邮寄回国内在电视台播出后,观众的反响很大,进一步了解了维和的危险和艰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在远离祖国而又艰苦危险的异国他乡,钟荐勤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中国维和防暴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钟荐勤:“记录下发生的一切,包括每颗子弹划过空气的声音”
“很活泼,很开朗,很爱开玩笑。”说起钟荐勤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文化处处长刘广雄一连用了三个“很”字来形容。
在海地维和,一旦执勤时遇到突发情况,其他队员们一个动作就进入战斗状态,而钟荐勤要放摄像机、拔枪才能完成出枪。他主动申请编入战斗小队,刻苦训练,终于做到了普通队员拔枪时自己同时完成两个动作。单独比试出枪速度,战友们纷纷败下阵来,“快枪手钟Sir”由此不胫而走。
钟荐勤的“不怕死”的新闻工作作风,更令人敬畏。
为更全面地记录防暴队员的工作,钟荐勤要比其他队员面对更多的暴力场面。每一场暴力面前,明明带枪的他不断按快门。“这等于放弃了对自己生命的保护。”战友们说。
2008年4月,海地莱卡地区发生大规模骚乱,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营地遭到武装匪徒袭击,一时间枪声大作,硝烟弥漫。在装甲车半封闭塔台上警戒的钟荐勤始终没有躲避,坚持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切,直到被队员们拖进车里。
“钟,你是在玩命。”乌拉圭维和部队的一名士兵对他说。
然而, 他的回答却是:“身为新闻官,这就是我的战场,我的职责就是用我手中的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发生的一切,包括每颗子弹划过空气的声音。”
在第六支维和警察防暴队驻扎海地的8个月期间,他共发稿286篇,随手拍摄的视频资料DV带多达267盒,资料照片更是达到6万余张。
钟荐勤的记录——维和警察防暴队地震前的工作生活照,在他遇难后,登上了国内各大网站海地地震专栏。
2009年6月13日,钟荐勤告别临产的妻子,作为第八支维和警察防暴队成员之一再次开赴海地。四天之后的6月17日,他的小女儿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出生了。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QQ视频成为钟荐勤最大的生活乐趣之一。因为时差,他每天只有下班后的一小时可供珍惜——那时,国内刚天亮,妻子徐宏会趁着上班前的间隙,将女儿抱到电脑前让爸爸看看……
刘广雄记得,远在海地的钟荐勤给女儿起了好几个名字,但都由于太“文气”,被家人否定了。“小钟说,他回国后一定要给女儿好好地起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