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岛2式战斗机

更新时间:2024-03-08 04:25

中岛2式战斗机是二战期间的日本陆军航空兵主力战斗机之一,该战斗机1940年8月首飞。这架飞机装备有2挺位于发动机整流罩内的89式7.7mm机关枪以及每边主翼起落架支撑处上的一门“一式”12.7mm机关枪(Ho-103)。

战机介绍

中岛2式战斗机,是继1式“隼”之后研制,1938年秋日本军方提出设计重型防空战斗机要求,规定速度在600千米/时以上,5分钟内要能爬升至5000米高度,作战半径600千米(航速400km/h,必须2小时内到达,并保有30分钟滞空作战油料。)不过在竞争过程中,日本航空三巨头中的川崎和三菱终究因为军方的设计任务难度较大而最终放弃。中岛公司设计时曾经参考过德国的Bf 109E的战术指标,外形看上去基本是1式“隼”的大型化设计,由于换装了尺寸更大的Ha-41四缸复列式星型发动机(实际上此种发动机原先是用于装备轰炸机的)以增强飞机动力性。因此机头显得粗大而后机身瘦小,细小的尾翼也成了其比较显著的特征。后来设计者也为其安装了蝶形空战襟翼用以改善高翼载飞机的机动性,并同时解决了起飞着陆滑行距离和稳定性方面的问题,该机机动性优良,能作小半径的急转弯,当它投入中国战场时,中国空军称其为“东条”式。

该机依旧由小山悌担任主设计师,原型机于1940年8月首飞,“钟馗”的首飞非常成功,机体的操纵性还算凑合。但笨重的机首仍给飞机的着陆带来了问题。同时作为一型高翼载飞机,仍飞出了一个很高的速度,爬升率为5分54秒爬升到16400英尺只能勉强达到航空本部的设计指标。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中岛公司对原型机做了设计修改,在不影响整体设计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细部减阻修改,同时为发动机加装了增压器并更换了整流罩。经过这样修改后的原型机在不带任何武装的情况下也只飞出了354mph的最高速度,依旧低于设计规定。由于设计小组已经对原型机的整体结构进行了修改,如果再对其实施大规模“手术”不仅不利于机身的整体结构,同时也拖延了对军方的交货时间。因此,设计人员决定针对原型机发动机做修改。中岛公司发动机设计部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发动机的潜能,重新设计了气冷系统布局并最大限度地提升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再次修改的原型机又一次飞上了天空,终于在这一次飞出了389mph的速度达到了设计规定速度。但值得注意的是389mph仅是不带任何武器下飞出的成绩,经过设计者的详细计算认为,在满载武装的情况下,“钟馗”原型机的最大速度仅为360mphh。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但陆航本部依旧决定将其投入现役使用。“钟馗”的原型机一共制造了10架,陆续用于飞行测试以及修改验证。军方接收后命名为中岛2式重型战斗机,当投入批量生产时日本已与美国开战,该机便采用了由中国流传到日本的民间传说中捉鬼神的神将“钟馗”为副名。

这型飞机早期装备有2挺位于发动机整流罩内的89式7.7mm机关枪以及每边主翼起落架支撑处上的一门“一式”12.7mm机关枪(Ho-103)。但是对于B-29等大型飞机,这样的武备仍略显不足,后续机型有对其武备进行改进。

中岛2式重型战斗机分为Ⅰ、Ⅱ两大改型,后者更换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1941年11月正式编入独立飞行第47战队试用,12月25日首次用于太平洋战争。其后,大部分用于本土防空作战,其中Ⅱ型丙曾配属于中国战线的陆军航空队第9、第29、第85飞行战队。在东北地区配属于第70、第104飞行战队。曾经作为截击美国陆航的B-29轰炸机和基地1000千米范围内的防空作战专用。

抗战胜利后,少量的中岛2式战斗机被国民党空军缴获,编入第6大队第18中队,但不久后因为缺乏零件而退役。此外,在东北地区的解放军也缴获过3架,但这3架飞机没有见到过使用记录。

各改型演变

Ki-44原型机

Ki-44原型技术升级机

Ki-44-Ⅰa甲

Ki-44Ⅰb乙

Ki-44Ⅰc丙(改进型)

Ki-44Ⅱ原型机(换装中岛Ha-109发动机(1520hp/1130kw))

Ki-44Ⅱa甲

Ki-44Ⅱb乙

Ki-44Ⅱc丙(换装重武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