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30 19:21
钱永刚(英文:Qian Yonggang),男,汉族,1948年10月出生于美国,浙江杭州人,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教授。
1948年10月13日,出生在美国。
1965年,进入北京一零一中学读高中。
1969年春,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技师,技术助理员。
1977年,参加首次恢复后统一高考。
1978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1982年,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后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期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留学。
1988年,在美国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后继续从事技术工作。
自2004年起,相继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当选为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沙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中国航天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荣誉院长、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名誉院长、西安市人民政府创新教育顾问。
2012年,钱永刚被正式聘任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沙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钱永刚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
中国航天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钱永刚当选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沙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天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钱永刚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子蒋英和儿子钱永刚、女儿钱永真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启程回国。那年,钱永刚7岁,妹妹钱永真5岁。邮轮开动了,兄妹俩俩在甲板上跑来跑去,异常兴奋。年幼的孩子没有父母心中的家国之忧,钱永刚回忆说,那时最着急的是一件事,“这船开了这么久,怎么还没离开海岸呢。”
钱永刚跟妹妹眺望了很久,最后都困了。一觉醒来,这才高兴了,“终于开进大海里啦。”多年之后,这艘邮轮一再被人提及,它被称为“改变钱学森命运和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一艘大船。
1966年,钱永刚18岁,正是该上大学的年纪。可因为文化大革命,到处都在停课闹革命。
钱永刚在自己所读的高中耗了一阵子,实在看不到什么前途。碰到一个征兵去解放军的机会,他就跟家里说了一声,参军入伍了。
钱永刚父亲钱学森那时候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面对高中都没有念完、不得不投身行伍的儿子,也提供不了更多更优的人生选择,只有一句话,“你如果真的想去,你就去吧。闯一闯,好好干。”
钱永刚没有让父亲给部队打招呼,“那时候不兴这个,我爸爸也不是这样的人。”钱永刚跟同年入伍的新兵一起坐闷罐子车南下,在江南某部服役。没有人因为钱永刚父亲的地位和影响力给钱永刚什么特殊照顾。
极左思潮下,知识分子不受信任,被视为异己,即便是钱学森这样的国家重臣,也不会例外,其家人时时可以感受到“歧视”,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早就学会了隐忍低调。
通过在基层部队9年的磨砺,钱永刚切切实实感受到工农大众与知识分子之间的隔膜,甚至是某种嫉妒。家庭背景拖累了钱永刚的进步,他已经做到了可以评五好战士,可以入党、可以提干了,工农家庭出身的战士做到这样可以了,他还是不行,对他的考验还要再加码。争取入党时钱永刚拿出一股狠劲,拼命表现。连里面想办法把钱永刚调到一个技师培训班,他离开后连里发展那个表现第二的人入党了。
这些经历和遭遇钱永刚没有向父亲讲过,回家探亲时,钱永刚有时会跟母亲蒋英聊一聊。父亲是如何走过那段非常岁月的,钱永刚也从来没有问过。
刚回国的时候,钱永刚基本不会说中文。小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是惊人的,钱永刚很快学会了说中文,满口流利的普通话,可惜,英文又不会说了。
中学开始学俄语,高中时教俄语的是班主任,老师让钱永刚做课代表。“文革”后,停课闹革命、参军入伍,折腾下来又把俄语忘了。
入伍后第一次探家,钱永刚翻出念书时买的俄语课外读物,发现只能读个标题了。
1977年末,国家通知恢复高考,听到这个消息钱永刚心想,从小念书就没让父母操过心,“如果不是‘文革’,考个不错的大学肯定是没问题的。”但课本一放就是10年,怎么复习。能不能考上。钱永刚一点儿底都没有。
钱永刚去找部队领导,申请参加高考并表示:如果考上就去深造,没考上,回来老老实实接着干。
1978年钱永刚考入大学,入校的时候得知,全系同年级钱永刚的年龄排第三,班上最小的同学小他10岁
钱永刚被聘为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荣誉院长;
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名誉院长;
“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名誉院长;
西安市人民政府创新教育顾问。
钱永刚与在美国的堂兄钱永佑,堂弟钱永健相比:钱永佑大三两岁,是世界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曾任该校生理系主任;钱永健更加大名鼎鼎,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当年两家在美国往来很密切,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由于中美是敌对国家,两家渐渐断了往来。中美建交后,钱学榘夫妇来华,钱学森和蒋英一起去看望过他们。后来,钱永佑又随母亲来过中国。
2008年10月26日,蒋英邀请一直在北京工作的钱永佑的女儿钱向民到家里做客,听力已经严重受损的钱学森笑着称她是“来自获诺贝尔奖家庭的特使”。
“如果你父亲钱学森当年不回国,你和妹妹钱永真一样可以平顺成长。也许可以像他们一样卓有成就。”
钱永刚讲“我妈妈曾经跟我说过,当时我父亲从监狱出来,加州理工学院的校长安慰我父亲,‘不要消沉,工作吧。不为政府,为孩子。孩子将来上加州理工学院免试。’后来我父亲回国,临走的时候,校长又说了,‘我说过的那句话还是算数的。’后来,我去加州理工学院的时候,确实没有让我考试,是不是30年前校长的话仍在起作用,我不知道。”
有时钱永刚也会假想一下,如果当年一家人没有坐船回国,如果父亲还是留在美国任教,做研究,“可能我的成长会更顺利一些吧。至少不会在该上大学的时候没学上,折腾到34岁才大学毕业,40岁拿到硕士学位。”
“可人生是没有如果的。自己觉得日子过得挺充实:建馆、出书、拍片、办班、办展……在办这些事的过程中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他们给了我不少鼓励和帮助,使我觉得自己年年都有小进步。”
2021年5月1日,武汉市第三中学举行“116周年校庆暨钱学森铜像落成仪式”,钱永刚教授为钱学森铜像揭幕,为“钱学森科技班”“钱学森科技馆”授牌。
2020年2月28日《解放日报》发表《7个故事,串起他爱国奉献的一生——钱永刚讲述父亲钱学森》一文中介绍:对于报纸上宣传自己的事,钱学森说:“把宣传我的稿子统统撤下来,不要再宣传。”表现出在荣誉面前的冷静心态和谦虚态度。
2021年10月12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赴中国科学院大学,做客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科普系列讲座(明德讲堂),在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为国科大学子做《讲钱学森故事,明人生方向》专题报告。
出版图书
2017年1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发行钱永刚等主编的《重读钱学森》一书,通过记录钱学森作为战略科学家的光辉历程,传播钱学森思想。
2019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发行钱永刚主编的《钱学森精神读本》一书,讲述了钱学森的爱国故事,带领读者走近钱学森这一伟大的人民科学家的精神内核,弘扬中国的科学家精神。
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发行钱永刚主编的《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一书,钱永刚从钱学森人生中遴选了110个故事,带领读者重温钱学森成长成才的历程,再现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对国家对民族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