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3 21:22

铁(拼音:tiě)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秦代篆书,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普遍使用铁。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又转指铁制的各种器物;古代战场上的兵器也常用铁制作,故铁又转指武器。铁的质地坚硬,因此又用于比喻坚强、坚硬,或用来形容精锐或无情。

文字源流

形声字。铁字在汉字体系中出现得比较晚,最早见于秦代文字,在传世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秦代文字从(dié)声。形旁“金”说明该字本义是和金属有关的;右边的戜(dié)指示它的读音。《说文解字》小篆声旁改为“𢧜(zhì)”,隶变后楷书写作字形9。现行简化字“铁”来自“鐵”的俗字“鉄”,将右边的“金”类推简化为“钅”,就写成“铁”字。铁指一种金属,古时又叫“黑金”。

铁字出现得晚,并不等于铁发现或使用得晚。现代考古发掘中,春秋战国的墓葬中经常发现铁制品,说明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普遍使用铁了。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曾出土5件西周晚期的铁器,是人工冶制而成,说明至迟西周晚期已经发明了冶铁术。郭沫若《〈班簋〉的再发现》认为班簋铭文中“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土驭、𢧄人伐东国”之𢧄为铁的初文即戜,春秋时代齐叔夷钟铭文有“造戜徒四千”,即冶铁工人四千。西周晚期晋侯苏编钟铭文:“晋侯率厥亚旅、小子、戜人先陷人。”也有人认为此“戜人”也为冶铁工人。如果西周金文班簋和晋侯苏编钟铭文中的“戜”确为铜铁之“铁”的初文,说明西周中期穆王时代就已经有了“铁”这个名称了,并且西周中期已经发现了铁这种金属。

文献还有其他的线索,如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铁,黑金也。……銕,古文铁从夷。”有学者考证说,“銕”是古代东夷人(居住于今山东滨海地区)使用的字,“銕”从金,从夷,有东夷人发明人工冶铁的含义。这样说的话,人工冶铁可能还要早些。

进入铁器时代后,刀枪等武器就用铁来制做,成语“手无寸铁”意思就是手中没有任何武器,指赤手空拳。

铁的突出特点是坚硬,因此“铁”字很自然地引申出了坚硬、坚强的意义。比如把坚强有力的拳头称为“铁拳”,把战斗力强的队伍称为“铁流”,把难以攻破的防线称为“铁壁铜墙”或“铜墙铁壁”。强有力的精锐骑兵队伍称为“铁骑”,如果这样的队伍代表一种非正义的暴力用来蹂躏人民,就被称为“铁蹄”。“铁蹄”也泛指军队的暴行,不一定专指骑兵的暴行。形容人的心肠硬,不为感情所动,就说是“铁石心肠”。“铁”由坚硬、坚强进一步引申,就产生了确定不移的意义。如“铁的事实”“铁案如山”的“铁”都有不可更改、确定无疑的意思。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天结切(tiě)

黑金也。从金𢧤声。

𨫓,铁或省。

銕,古文铁,从夷。

说文解字注

“黑金也。从金,𢧤声”注:天结切,十二部。

“銕,古文铁,从夷”注:按夷盖弟之譌也。

广韵

他结切,入屑透 ‖呈声质2部(tiě)

铁,《说文》云:“黑金也。”《神异经》云:“南方有兽名曰齧铁,大如水牛,色如漆,食铁饮水,其粪可作兵器,其利如钢也。”又虏复姓,赫连勃勃改其支庶为铁伐氏,云:“庶朕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伐人也。”又作𨫓。俗作鐡。他结切。八。

銕,古文。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部】 铁

古文:銕、䥫

(tiě)《唐韵》天结切。《集韵》《韵会》《正韵》他结切,竝天入声。《说文》:黑金也。《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史记·货殖传》: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冶铁富鲁人,曹邴氏亦然。江淹《铜剑赞序》:古以铜为兵,至於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铜既不克给,故以铁足之。

又黄铁,铜也。《书·吕刑》其罚百锾传:锾,黄铁也。疏:古者金银铜铁,总号为金,此传言黄铁,舜典传言黄金,皆是今之铜也。古人赎罪,悉皆用铜,而传或称黄金,或言黄铁,谓铜为金为铁耳。

又《礼·月令》:孟冬驾铁骊。注:铁骊,色如铁。《诗·秦风》:驷铁孔阜。传:铁骊也。疏:铁者,言其黑色如铁。◎按今集注作驖。

又地名。《春秋·哀二年》:战于铁。注:铁,卫地,在戚城南。

又水名。《山海经》:敝铁之水出焉。

又兽名。《神异经》:南方有兽,名曰齧铁,大如水牛,色如漆,食铁,饮水,其粪可作兵器,其利如钢。

又书名。《前汉·艺文志》:桓宽《盐铁论》六十篇。

又姓。《正字通》:宋铁南仲,明铁铉。

又《广韵》:复姓。赫连勃勃改其支庶为铁伐氏,云庶朕宗族,刚锐如铁,皆堪伐人。

(dié)又《集韵》徒结切,音耊。利铁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钅”的第二笔是横,末笔㇙(竖提)一笔写成。“钅”窄“失”宽,顶部和底部左右旁齐平。“钅”第三笔横在横中线。“失”,第一笔短撇起笔于竖中线;两上短下长,下横收于横中线;第四笔长撇撇尖伸向“钅”下;捺与撇底部持平。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