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5 17:38
铜钱树(Paliurus hemsleyanus Rehder)是鼠李科马甲子属乔木或稀灌木,铜钱树的小枝黑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互生,纸质或厚纸质,宽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顶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偏斜,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圆锯齿或钝细锯齿,两面无毛,基生三出脉;叶柄近无毛或仅上面被疏短柔毛;无托叶刺,但幼树叶柄基部有斜向直立的针刺; 聚伞花序或聚伞圆锥花序,顶生或兼有腋生,无毛;萼片三角形或宽卵形,花瓣匙形,雄蕊长于花瓣;花盘五边形,核果草帽状,周围具革质宽翅,红褐色或紫红色,无毛,花期4~6月,果期7~9月。铜钱树的果实生得十分别致,有两个弯月形的膜翅相互连接,中央包围着种子,远远望去,树上仿佛吊着一串串的铜钱,风一吹,哗哗作响,因此而得名。
铜钱树的果实生得十分别致,有两个弯月形的膜翅相互连接,中央包围着种子,远远望去,树上仿佛吊着一串串的铜钱,风一吹,哗哗作响,因此而得名。
乔木,稀灌木,高达13米;小枝黑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互生,纸质或厚纸质,宽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4-12厘米,宽3-9厘米,顶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偏斜,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圆锯齿或钝细锯齿,两面无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0.6-2厘米,近无毛或仅上面被疏短柔毛;无托叶刺,但幼树叶柄基部有2个斜向直立的针刺。
聚伞花序或聚伞圆锥花序,顶生或兼有腋生,无毛;萼片三角形或宽卵形,长2毫米,宽1.8毫米;花瓣匙形,长1.8毫米,宽1.2毫米;雄蕊长于花瓣;花盘五边形,5浅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3深裂。核果草帽状,周围具革质宽翅,红褐色或紫红色,无毛,直径2-3.8厘米;果梗长1.2-1.5厘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
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生长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地林中,庭园中常有栽培。
铜钱树的繁殖主要采用播种繁殖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压条、插条繁殖。
采集时摘取翅果小枝,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阴干(约5天),干后除去小枝等杂物,搓去果翅,贮藏或处理。铜钱树每个果实里包含3-4粒种子,果壳木质、坚硬,种子不易脱出,脱粒时可用压面机,将机辊调到合适的宽度,挤碎果皮脱出种子。
室内贮藏温度控制到0-5℃,不能过分干燥。种子需要沙藏处理。由于自然分布的铜钱树较少,所以种子也比较少,在处理时把种子与湿的河沙按体积1:3的比例混拌均匀,置于木箱或其它容器中,埋入背阴处坑内,覆盖湿沙。播种前取出种子,催芽处理后即可播种。如果种子未经过沙藏处理,播种前需要将种子用浓硫酸烧去种子表面致密蜡质层(操作要快捷,种子表面须全部接触到硫酸,数秒钟即可),清水洗去种子表面硫酸,用40℃温水浸泡种子约30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期间换水5次,后置盆内或其他容器内催芽,种子露白后播种。
苗圃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段,作高床,大田播种株行距稍大为好,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点播,播种深度1厘米;播种后须充分灌水。苗木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6月上、中旬,在水肥供应充分的条件下,苗高生长期可延长到8月,平均苗高可达30厘米以上,或育苗盘育苗,每穴播1粒。
除草:铜钱树幼苗上遍布枝刺,给田间除草管理带来不便,尽量用锄等工具除草,沿株间和行间钩锄;或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即草甘膦40%药液,用毛刷涂于草上,约7天后杂草逐渐死亡。
浇水:苗期尽量保持表面土壤湿润,8月后逐渐控制水分供应,避免苗木贪青而造成越冬困难。雨水太多必须及时排水。
施肥:幼苗长出真叶后可开始施肥,一般施追肥,用0.30%尿素溶液页面喷施,每7天1次,至7月下旬停止施肥,以免枝条疯长,冬季受冻害。
由于苗木根系较大,在落叶后结冻前起苗或春季解冻后造林时起苗。起苗时主根长度保留15-20厘米,注意保留较多的侧根,减少造林后的缓苗时间。铜钱树成片造林一般是用于栽植试验林,造林地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格,选择山脚、缓坡、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壤土和沙壤土栽植。造林株行距2米×2米。非试验造林一般用于“四旁”栽植和森林公园等区域的林缘大株距单行栽植,选择土壤较深的地点,挖50厘米×50厘米×50厘米大穴,栽植时回填活力较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表土。
铜钱树系阳性树种,试验造林密度不能大,否则侧方枝叶容易枯死,影响树木生长。造林当年割灌草2次,防止灌草上方、侧方遮阴;第二年割灌草2次,第三年割灌草1次。
铜钱树是亚热带区系成分种,对研究秦岭南坡植物组成有重要意义。
其树皮含有鞣质,可提炼栲胶。幼苗可作为砧木嫁接枣树,具有根系发达,造林成活率高,幼苗生长迅速、健壮、抗病虫害、挂果早、产量高等特点。铜钱树是典型的观叶、观果、观枝、观树型树种,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苗木可作枣的砧木,具有经济价值。
翅果果型特别,是优良的观赏树种。
铜钱树可补气,主治劳伤乏力等,调谷道、除湿毒,主治白冻(泄泻)等。
中国甘肃省二级保护树种。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