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瓦赋

更新时间:2023-08-30 21:26

《铜雀瓦赋》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陈维崧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此赋缅怀曹魏历史,先描绘魏国兴盛时铜雀台的胜景,再写亡国后人去台空的荒凉,最后发出千秋功绩只剩一片遗瓦的感叹。全文意蕴丰盈,感慨深沉,虽体制精短却辞藻清丽,没有旖旎之气,独具出尘清凉之致。

作品原文

铜雀瓦赋①

魏帐未悬②,邺台初筑③,复道袤延④,绮窗交属⑤。雕甍绣栋⑥,矗十里之妆楼;金埒铜沟⑦,响六宫之脂盝⑧。庭栖比翼之禽⑨,户种相思之木⑩。馺娑前殿⑪,逊彼清阴⑫;柏梁旧寝⑬,嗤其局蹙⑭。

无何而墓田渺渺⑮,风雨离离⑯;泣三千之粉黛⑰,伤二八之蛾眉⑱。虽有弹棋爱子⑲,傅粉佳儿⑳,分香妙伎㉑,卖履妖姬㉒,与夫杨林之罗袜㉓,西陵之玉肌㉔,无不烟销灰灭,矢激星移㉕;何暇问黄初之轶事㉖,铜雀之荒基也哉㉗!

春草黄复绿,漳流去不还;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玉颜㉘。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铜雀:台名。曹操所筑,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北角,台基大部为漳水冲毁。

②魏帐未悬:指曹操生前。魏帐,魏国的帐幔。

③邺台:即铜雀台。

④复道:指楼台上通道。袤(mào)延:纵横绵延。

⑤绮(qǐ)窗:镂花窗户。交属:交叉错杂。

⑥甍(méng):屋脊。栋:屋梁。

⑦埒(liè):矮墙。

⑧脂盝(lù):脂粉盒。盝,小型妆具。

⑨比翼之禽:指鹣鸟。常用来比喻夫妇。

⑩相思之木:指文梓木。典出《搜神记》。

⑪馺娑(sà suō):汉宫殿名。

⑫逊:差,不及。

⑬柏梁:汉台名。

⑭嗤:嘲笑。局蹙(cù):狭促。

⑮无何:不久。墓田:指曹操死后所葬之地。

⑯离离:凄伤的样子。

⑰粉黛:原指白粉和黑粉,后指貌美的女子。

⑱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这里代指妇女。

⑲弹棋爱子:代指宫中美人及亲属。

⑳傅粉佳儿:代指宫中美人。傅粉,搽粉。

㉑何暇:哪里有闲暇。黄初:魏文帝年号。轶事:遗事。指曹操死亡一事。

㉒分香妙伎:指曹操的姬妾及伎人。

㉓卖履妖姬:指曹操的姬妾。履,鞋。

㉔罗袜:丝罗制的袜,代指美人。

㉕西陵:曹操墓所在地。

㉖矢激星移:比喻时光流逝。矢,箭。激,迅疾。

㉗荒基:荒凉的台基。

㉘覆:遮盖。玉颜: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

白话译文

魏帐还没有悬起,铜雀台已经筑好,台上通道蜿蜒纵横,刻花窗户错综交织。雕饰的屋脊,彩绣的房梁,铜雀台屹立在十里妆楼中;金堆的矮墙铜构的河沟,六宫的脂粉盒日夜碰响。庭中栖息着比飞的鹣鸟,门前栽种着相思的文梓。清凉阴郁,胜似先前的馺娑殿;舒裕宽敞,赛过旧时的柏梁台。

不久,魏帝墓荒凉幽寂,风雨凄凄,令三千宫女哭泣,使二八佳人悲伤。虽有爱子佳儿,妙伎妖姬,以及杨林美女,西陵佳人,无不烟消灰灭,一去不返,哪会有时间问及魏帝的死亡。

铜雀台荒凉的台基春草黄了又绿,漳水永逝不还。只有铜雀台千年的遗瓦尚在,高卧在台顶覆盖着往昔的玉颜。

创作背景

清圣祖康熙七年(1680)冬,陈维崧离京南下,取道河北,游幕于中原,在漂泊中原五年的岁月里,陈维崧两度途经邺下,《铜雀瓦赋》当为其游历邺下时所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铜雀瓦赋》文字简洁,文气贯通,全篇主要是抒写铜雀台,仅仅最后两句“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玉颜”才涉及到铜雀瓦,算是画龙点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吟咏铜雀台的作品不胜枚举。相比较而言,陈维崧这篇小赋的独特之处在于别具匠心的取材。曹操所筑的铜雀台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物,可资入笔的实在太多,但作者却只取铜雀台上的“瓦”作为抒咏的对象,而将众多的人和物作为深化主题的铺垫,从小处选题,从大处入笔,一反前人沿习,给人一种新颖别致之感。末尾“只有千年遗瓦在,曾向高台覆玉颜”一句,不仅昭示了这种组织安排材料的妙处,而且使人生发出无限的感叹:一代枭雄,千秋功绩,满室妻妾,三宫佳丽,留下来的却只是一片“遗瓦”。用意之深,使人掩卷叫绝。

这篇吊古抒情小赋是陈维崧赋的代表作。全赋虽篇幅短小,但作者充分发挥四六排比的优势。篇中多为整齐对偶的句式,毫无呆板的感觉。作品内容充实,无论是写兴,还是写亡,都显得气魄雄浑,令人心魂悸动。历来吟咏铜雀台或铜雀伎的诗文,皆因缺乏气魄和震慑人心的力量而显得平淡,难以与此赋媲美。此赋作者犹如一个楼房设计师,“基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使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李渔闲情偶寄》)。整篇赋选材精细,结构紧凑,组织严密。大小高低、楼人木鸟、风雨河流、自然山水、人情物态,无不跃然纸上。鲜明的形象,更有助于作者篇末感慨的抒发。统观全篇,一字—句都经作者反复锤炼,因而虽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辞藻清丽,无旖旎之气,独具出尘清凉之致,在抒情小赋中可谓上品。

此赋曾误入冒襄《巢民文集》,比陈维崧《迦陵俪体文集》的《铜雀瓦赋》多了十五句七十六字、且末二句有四字异文,所多出内容在“铜雀之荒基也哉”和“春草黄复绿”之间,文字为“乃有遗瓦,如舟绣菭似,错德俪泓,声谐松壑,醉素留草圣之墨痕,颠米镌秘书之宝阁。光泽莹腻,古灏磅礴,见之三十九年以前,怃焉千四百载如昨。唐宋文房,此为鼻祖;西京玉质,还其大朴。已焉哉”。末二句的四字异文是“千年遗瓦”替换为“土花留碧”。据考证,《巢民文集》中的《铜雀瓦赋》当为陈维崧所作的原稿,而《迦陵俪体文集》中的《铜雀瓦赋》是陈维崧删改而成的定稿。经过删改,此赋在结构上更为紧凑、贯通,而且在意蕴上也更为警策。

名家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黄瑞云《历代抒情小赋》:这篇小赋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无非是一般的兴亡之感。但材料的组织安排,确能别出心裁。全赋仅三十二句一百六十五字,作者用十四句写兴,十四句写亡,到最后四句收结全篇时才落到题目铜雀瓦上,然而这最后一点,分量实在不轻:一代英雄,千秋往事,留下来的就只有一片“遗瓦”!感慨之深,令人心魂悸动。

作者简介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出身显贵,后家道衰败。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曾撰修《明史》,越四年,卒于官。早年与朱彝尊齐名,为一代词家。一生作词一千余首。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陈迦陵文集》《迦陵词》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