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8 15:29
银山银矿遗址,位于江西省德兴市银山铅锌现代矿区境内,为唐、宋时期矿冶遗址。
据史料记载,德兴银山银矿矿区是在隋朝大业年间(605~616年)被张蒙发现。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州刺史、郡守窦俨奏立银冶,获准。
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该矿区就产银高达88.3万余两。
清康熙年间,颁布《矿业条例》禁采金、银、铜矿,官办德兴矿业随之告停。
2008年,银山银矿遗址被发现。5月,江西省考古专家组在德兴市银山矿区方圆10多平方千米的采冶矿井遗址实地勘察。7月,德兴金山矿区的“110号矿洞”,正在作业的当代工人,不小心凿通了现代矿洞与古代竖井相邻的岩石。
银山银矿遗址由采矿区和冶炼区组成。已发现大型不规则形露采坑2处、探槽1处、古矿洞、古采矿巷道194处。开采区为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分布在南山坞、道士印、方家坞、十八脚、马脑坞、仙人窖顶、仙人架板、枫树坞、大坳山坞口、小坳山坞口、九龙上天、樟脑坞、南塘坞、五里亭、蝴蝶坞、天井坞等地,分露天采区和地下采区。露天采区有大型露天采坑和露天探槽;地下采区由竖井、平巷、斜巷(亦称斜井)、盲井等组成。冶炼区集中在铁石山一带,炼渣堆积约15760立方米,场面壮观。国内文物考古专家实地考察认为,银山银矿遗址是中国银矿遗址中发现的开采时间最早、面积最大、矿井数量最多、矿井形制最为复杂、延续开采时代最长的一处大型银矿矿冶遗址。
192号矿洞,位于银山矿区“九龙上天”区域内,洞口面积56平方米,平巷5米、10米、15米处,两旁对开巷道,井字分布,形成地下网格式开采。
190号矿洞,位于银山矿区“仙人架”景观区内,主洞21米处有向右开斜洞A,洞口宽1.65米,洞深25.9米,洞内可见木质台阶43级;此洞深23.2米处有横洞B,洞25.9米处有一平巷C,该平巷宽1.1米,高1.3米,另26米处有一斜井D,洞口宽0.5米,高0.3米,深2.3米。
86号矿洞,位于银山矿区“十八脚”景观区内,洞口朝东南,洞内有3个竖井通向山头,直径分别为1.3米、1米、0.6米,洞内左方横洞,进洞10米后,与山顶竖井相通。
2008年7月,发现了古代矿工使用的铁钎(凿)和十余件陶瓷器皿。
银山银矿遗址面积大,矿区与冶炼区齐全,矿冶遗迹完好,矿洞数量多,形制复杂,对研究中国古代银矿的开采与冶炼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银山银矿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银城与苗圃山脊分水岭、南至南山坞正湾南面山脊、西至银山矿区北面山脚、北至至马脑坞山脚,面积为214000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遗址保护范围周围外延50米,面积为390000平方米。
银山银矿遗址位于江西省德兴市银山铅锌现代矿区境内。
乘坐德兴市内公共交通德兴1路至银山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