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5 09:34
银杏纲(拉丁文:Ginkgopsida)是裸子植物门下的一个纲,银杏类植物的统称,银杏纲在地质历史上出现于晚石炭世,在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达到极盛,广布于欧亚北美大陆的温带地区,第四纪冰期后,该纲植物在中欧、北美等地全部绝灭,现该纲仅存1种是银杏(Ginkgo biloba Linn),仅分布于中国浙江省天目山。是一种典型的孑遗植物。该纲其余所有物种均为化石植物。叶扇形,先端2裂或波状缺刻,具分叉的脉序是现生银杏纲与部分银杏纲灭绝植物的重要特征,本纲的化石植物类群中尚有许多特例。
落叶乔木,树干端直分枝,次生木质部由管胞组成,无导管。叶为单叶,扇形,具长柄,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短枝顶部的鳞片状叶的腋内;雄球花具梗,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具短梗,螺旋状着生,常具2花药,花粉萌发时产生2个有纤毛能游动的精子; 雌球花具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分多叉,叉顶具珠座,每珠座生1枚直立胚珠。种子核果状,具三层种皮,胚乳丰富。
该纲物种(包括已经灭绝的银杏古化石)与现存的物种均有叶扇形,先端2裂或波状缺刻,具分叉的脉序的三项重要特征。地质历史上银杏类植物为高大多枝落叶乔木、具有挺拔的树干与独特的扇形叶片。由于现存大多数银杏类化石是营养器官,繁殖器官很少见;又由于银杏纲中化石极为庞杂。所以该段仅对银杏类植物的营养器官作一般性描述:叶一般具柄,叶片呈扇形,不分裂或分为多条裂片,分叉的脉序。
该纲最古老的银杏类化石是在法国南部早二叠世(距今约2.7亿年左右)发现的毛状叶科(Trichopitys)化石(也有认为晚石炭世的两歧叶属(Dichophyllum)是最早的银杏类化石)。证明银杏纲在二叠世开始分布于欧洲西部。种属和地理分布都相当局限。该纲的楔拜拉属(Sphenobaiera)于晚二叠世时出现。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使银杏纲植物濒临灭绝。证明银杏纲在二叠纪中期分布范围急剧缩小。 晚三叠世时,银杏纲物种快速发展,之后的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达到了鼎盛时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北起东格陵兰以及整个北半球,南到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南非,都有其踪迹,分布几乎遍布全球但在赤道地区和南极洲没有发现报道。占据了地球上的绝大部分地区。
当被子植物于早白垩世晚期迅速崛起时,银杏纲像其它裸子植物一样也急剧衰落。银杏类的化石明显地减少,同时,银杏属的分布面积也逐渐缩小并限制于温带森林之内。晚白垩世和新生代早期(古近纪)银杏在欧亚大陆和北美高纬度地区呈环北极分布,渐新世时由于寒冷气候不断向南迁徙,并在此之后不断衰落。中新世末(约1000万年前)在北美消失,上新世晚期(约170万年前)在欧洲消失。而东亚是银杏类植物的最后栖息地。中国目前尚无始新世以后的银杏大化石记录。日本直至上新世,甚至更新世早期都有银杏叶化石发现,但没有发现繁殖器官。该纲唯一的现存物种野生状态的银杏(Ginkgo biloba)分布于中国浙江省西天目山,中国安徽省大别山、中国湖北神农架和大洪山以及广东省南雄。
在学术界至今还没有找到确确凿的证据和得出公认的结论。从植物生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现代银杏的生殖方式和胚胎发育比较原始,和苏铁类较为接近(王伏雄等,1983;Hori t et al.,1997):从植物形态解剖学上来看,它的次生木质部威为密木型,生殖短枝腋生,叶片和叶脉两歧分叉,这些形态特征都曾出现在古松柏类和科达类中。它们很可能共同起源于距今3.6亿年前的泥盆纪的钱裸子植物。也有可能银杏类是单独的或经由华丽木目自前裸广植物演化而来。这些推测都有待于发现关键性的化石来验证。进入21世纪后,在分子系统学方面进行的研究表明,银杏的某些细胞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rAcL序列和核糖体核酸rRNA序列同苏铁类近似的程度超过同柏松类等有较密切关系。银杏类自种子厥植物起源也有一种一度流行的假说,但因存在种种问题,一直未得到学术界广泛支持。
中国和日本很早就开始人工种植银杏(Ginkgo biloba)。169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Englebert Kaempfer博士首次描述了在日本栽培的银杏,并建立了银杏属(Ginkgo)。1771年,林奈正式描述了银杏,并以biloba作为种加词,以表示银杏叶片二裂的特点。十九世纪后半叶,由于银杏的种子与榧属(Torreya)和粗榧属(Cephalotaxus)的种子相似,银杏被放入松柏类的紫杉科(Taxaceae)。1896年,日本东京大学的植物学家平濑作五郎(平瀬作五郎)发现了银杏具有多鞭毛的游动精子,而与松柏类的无鞭毛精子明显不同,显示出银杏在进化上的特殊的地位。此后,银杏长期被归于裸子植物。但随着大量化石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裸子植物并不是一个单系群,一般把各类裸子植物都被提升到纲的分类阶元。由此,银杏类植物也被提升为银杏纲。
银杏目 Ginkgoales
银杏科 Ginkgoaceae Engler
银杏属 Ginkgo Linn
银杏 Ginkgo biloba L.
1、银杏(本草纲目)
2、洞庭皇(栽培变种):
种子倒卵圆形,丰满,核平均重3.53克,大小为1.75×2.93×1.48厘米(大小指纵径×横纵×厚),为洞庭山银杏中种子最大的一种。产于江苏苏州洞庭西山。苏州洞庭山所产大佛手(又名大长头)的种子形状、核的平均重与洞庭皇相同。
3、小佛手(栽培变种):种子矩圆形,核平均重2.6克,大小为1.62×2.62×1.32厘米。产于江苏苏州洞庭山。
4、鸭尾银杏(栽培变种):核先端扁而尖,形同鸭尾,多为实生。产于江苏苏州洞庭东山。
5、佛指(栽培变种):种子倒卵状矩圆形,核平均重3克,大小为1.7×2.7×1.3厘米,壳薄,仁饱满,浆 水足,产量高,每个结种子枝上可结种子1-20个不等,一般以2-4个为好。产于江苏泰兴。
6、卵果佛手(栽培变种):种子形如鸡蛋,先端略小,中部以下渐宽;核大而丰圆,椭圆形或菱形,两端微尖。产于浙江诸暨马店。
7、圆底佛手(栽培变种):种子矩圆形,两端均圆钝;核长椭圆形,先端微尖而基部圆钝,极丰满。产于浙江诸暨下度。
8、橄榄佛手(栽培变种):种子长倒卵形,先端微圆钝,中上部最大,下部狭窄;核狭长椭圆形,先端圆,顶端尖,基部极狭窄。产广西兴安。
9、无心银杏(栽培变种):种子扁圆形,顶端圆钝而饱满,基部平而微凹;核宽卵状扁圆形,棱脊不明显,大小为2.1×2×1.6厘米,胚乳发育丰富而无胚,无苦味。产于江苏苏州洞庭山。
10、大梅核(栽培变种):种子大,近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微宽;核圆略扁,先端圆钝或微尖,基部渐狭。产于浙江诸暨。
11、桐子果(栽培变种):种子大,扁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宽;核近圆形,先端宽,钝圆无尖,基部较宽,两侧棱脊显著,底部鱼尾状。产于广西兴安。
12、棉花果(栽培变种):种子椭圆形,先端钝圆,顶端有细的顶点凸起,顶点附近有“一”字或“十”字形的沟纹,种子基部较宽,常结双种子;核扁椭圆形,略狭窄,先端圆宽而尖,两侧棱脊显著,边缘尖锐,下部较狭,底部具1个或2个小凸点。产于广西兴安。
13、大马铃(栽培变种):种子矩圆形,顶端圆钝而基部平宽顶端凸起而有尖头;核椭圆形,肥大,先端钝尖而基部宽圆,中部以上有棱脊,翼不明显。产于浙江诸暨夫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