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6 14:09
分类系统: 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脊索动物门 - Vertebrata:脊椎动物亚门 - Amphibia:两栖纲 - Anura:无尾目 - Anomocoela:变凹型亚目 - Megophryidae:角蟾科 - Leptobrachiinae:拟髭蟾亚科 -Scutiger:齿突蟾属 -Scutiger:齿突蟾亚属
中文名:
锡金齿突蟾
中文拼音: XIJINCHITUCHAN
分类等级: 种
概述:
原始属名
模式标本产地
模式标本保存地 CIB
国家保护级别 非保护动物
CITES公约级别 未列入
IUCN红色名录等级 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 未定
中国特有 是
异名信息
Bombinator sikkimensis,Günther, A. C. L. G.,1864
Scutiger sikkimensis,Theobald, W.,1868
Bufo sikkimmensis,Anderson, J.,1871
Bufo sikkimensis,Stoliczka, F.,1872
Cophophryne sikkimensis,Boulenger, G. A.,1887
Scutiger (Scutiger) sikimmensis,Dubois, A.,1980
Scutiger (Scutiger) sikimmensis,Fei, L., C.-y. Ye, and S.-s. Li .,1989
雄蟾体长47~55 mm,雌蟾54~61 mm。头较扁平,头宽大于头长; 吻端圆,瞳孔纵置; 无鼓膜和鼓环,无耳柱骨或较弱; 无上颌齿或短小,无犁骨齿。背面皮肤粗糙有刺疣; 四肢背面有肥厚腺体,仅头背面较光滑或疣粒少; 体腹部光滑,腋腺略小于胸腺,无股后腺。四肢短,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后方或肩部; 内跖突长椭圆形,无外跖突; 指、趾端圆,趾间无蹼。背面棕灰色或灰橄榄色,眼间有黑褐色三角斑且向后延伸与背部疣粒斑纹相连; 腹面有灰褐色网状斑。雄性内侧3指婚刺大而疏; 胸部刺团两对,刺细密; 无声囊,无雄性线。卵径3.0~3.8 mm,动物极紫灰色,植物极乳白色。第31~36期蝌蚪全长53 mm,头体长21 mm,尾长为头体长的150%,尾肌发达,尾鳍较低,上尾鳍起于第三肌节,尾末端钝圆; 背面深灰橄榄绿色或橄榄棕色,尾上有褐色云斑; 唇齿式多为Ⅰ:2+2(或3+3)/3+3:Ⅰ; 唇缘宽,口周围不缺乳突或上唇中央缺1~2个,口角部无副突。
该蟾生活于海拔 2 700~4 200 m的山区。成蟾多栖于流溪、泉水石滩和沼泽地内石块或倒木下,所在环境林木繁茂。成体营陆栖生活,5~6月进入流溪繁殖,卵群产在石底面,呈团状或环状,计数一个卵群有卵480粒,另两个卵群共有卵794粒。蝌蚪多栖 于流溪缓流处或回水凼内,白天常隐蔽在石块下或水中的落叶下,夜间活动频繁。
该蟾分布区较宽,中国为次要分布区,其种群数量少。受胁等级: 易危VU。
西藏(聂拉木、亚东、错那);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印度(梅加拉亚)、锡金。
锡金齿突蟾主要栖息于山间流溪上游及其附近的泉源处、沼泽地石块下或倒木下以及落叶下。
趾间无蹼;上颌有齿突;雄蟾胸腺、腋腺各一对,后者略小。蝌蚪唇齿式I:2+2/3+3:I或I:3+3/3+3: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