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1-12 18:56
锦峰村地处仙师乡南部,毗邻广东,是棉花滩水电站和梅坎铁路建设所在地。永定县仙师乡锦峰村发挥地缘区域优势,找准一条发展“田、路、山、河”经济的路子,使这个后进村一跃成为先进村,199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325万元,村集体收入31.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3100元。
过去,由于该村资源缺乏,经济底子薄,自然村分散,村两委对发展经济有畏难情绪。1998年,“两大工程”相继开工后,村干部精神为之一振,认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经济的机遇。于是,在县、乡的帮助下,村干部认真分析村情,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确定了“优化田边,搞活路边,开发山边,利用河边”的经济发展思路,并认真付诸实施。通过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
“优化田边”方面,他们依靠科技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的耕作观念,调整大田种植结构,形成了“菜—稻—稻、烟—稻—稻、早稻—再生稻”的多种耕作模式,仅1999年就实施早稻—再生稻50亩,“六月红”早熟芋50亩,常年蔬菜示范基地50亩,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村里充分利用本村地处棉花滩农贸市场和抚石线龙峰大道旁的有利条件,鼓励村民抓住“两大工程”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两大工程建设,并在道路两旁兴办饮食、服务、维修等第三产业和交通运输业。据统计,1999年,该村农民参与两大工程建设增加收入30多万元;并有55户农民投身交通运输业,户均收入4万元。“开发山边”方面,村里在加强原有林场、菜场管理,完善承包合同的基础上,综合开发150亩山地种植晚熟龙眼。通过这个项目带动,不少村民积极走上山头开荒种果,目前已形成赤湖片500多亩果园带。为发展河边经济,锦峰村还充分利用永定河沿岸种植绿竹、丛生竹80亩,使村民从中获益。同时,规范辖区砂场管理,投资6万余元兴办了抽砂场、碎石场。通过实施“田、路、山、河”的经济发展路子,锦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人均纯收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