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7 13:29
1949年6月25日,中共镇江市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召开全市职工代表会议,成立镇江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
从解放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前,还建立过海员、店员、建筑、教育等24个产业工会、产业工会工作委员会和局一级工会。“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市总工会组织瘫痪。
197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健全工会的指示,中共镇江市委决定成立市总工会筹备组。同年6月23日,市总工会筹备组召开市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总工会。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以后,于次年4月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市辖4县均有代表参加。至1985年末,全市有工会基层组织1405个,会员280757人,其中市区有25个局(公司)工作委员会和文教卫生工作委员会,工会基层组织412个,会员164602人。
1949—1985年历次工代会情况表
镇江市总工会几度在城区设派出机构。1952-1955年,在迎江、北固、金山3个区设有办事处。1981-1982年,在北固、金山两区设有工作委员会。1983-1985年,在市辖两区设有办事处。
1984年2月,市总工会建立市工会干部学校,成为全市工会干部的培训基地。同年5月,根据全国总工会有关决定,整顿工会基层组织,建立“职工之家”。至1985年底,市区有175个基层工会建成合格的“职工之家”。
参加政治活动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市总工会发动全市职工增产捐献13.8万元,动员130名青年职工报名参加军事干校(被录取34人)。1951年1月13日,市总工会举行工人群众大会,控诉特务、工贼祁仰希的罪行。全市工会发动职工规劝211名反动党团特分子依法登记。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工会系统成立23个肃清反革命委员会,协助政府逮捕反革命分子,三义栈旅馆职工协助破获了“反共救国军”案件。市总工会和搬运工会发动搬运工人深入开展反对封建把头的斗争。在“五反”运动中,工会全面发动职工特别是私营工商业中的职工揭发检举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贿、偷税漏税、偷工成料、盗窃国家财产和国家经济情报)行为。在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工会均积极发动职工参加。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工会发动全市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和破坏工人运动的罪行。
促进对资改造
1950年上半年,由于社会经济改组和1949年农业遭灾,私营工商业面临严重困难。工会发动职工以主人翁态度,团结资方,维持生产,共渡难关。全市减薪存账、轮流休假、停工疏散的职工达3500余人。半年多时间内,建立劳资协商会议的行业、厂店42个,由国药业开始的签订劳资合同(协议)的经验普遍推广。各行业、厂店经常进行劳资协商,从解决劳资争议问题扩大到改善经营管理。工会带领职工贯彻执行“发展生产,劳资两利”的政策,团结、协助、监督资方搞好生产。在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的阶段,工会与政府的劳动、商业等部门及国营公司密切联系,了解他们对各行业、厂店生产经营的意见,通过劳资协商,签订协议,促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1月,各级工会推动资方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合营后,协助资方清资估价,协助公方代表进行企业改组和人事安排,吸收私方人员参加劳动竞赛和工会的一些活动。
开展劳动竞赛
解放后,工会会同企事业行政开展群众性的劳动竞赛,推动企业生产和事业单位工作。到50年代末,先后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以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的增产节约竞赛和技术革新等活动,并取得成效。华东内河轮船公司30号轮,1952年推行一列式拖带法,先后以每匹马力拖载22.66吨和24.62吨的成绩,连创全国新纪录。1953年,面粉厂推行前路出粉的先进经验,结合一系列技术改造,日产量从8894包增至10085包。 从1963年起,工会开展创“五好”企业、当“五好”职工的竞赛,掀起比学赶帮热潮。 1976-1977年,市总工会在工业、交通系统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抓了班组建设。1978-1982年,先后组织职工开展“百日红”竞赛、小指标竞赛、红旗班组竞赛、为“四化”立功等活动。1982年,发动职工开展“挖潜力,献黄金”百日立功竞赛,组织百名劳动模范向10万职工传播先进经验,并发动5万名职工投入技术大练兵。此后,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皆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并侧重抓合理化建议活动。从1982-1985年,市区职工提合理化建议58103件,被采纳24381件,实施11774件。据1984年、1985年两年的统计,已实施并可计算经济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创经济效益3220万元; 通过劳动竞赛,职工中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市总工会协助中共镇江市委和市政府先后召开过22次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的代表会议或表彰大会,表彰市劳动模范972人次,市“五好”职工和先进生产者6143人次。镇江汽车运输公司汽车驾驶员陈光裕在担任客运驾驶员期间,连续安全行车47万多公里,被誉为“公路运输战线上的标兵”。港务管理处装卸工人董剑侠,在码头工作30多年,节假日基本不休息,1979年冬,冒严寒下水,清除码头水下的障碍物,保证了船舶安全停靠,被誉为“港口铁人”。市矿山机械厂冷作工宦继和17年如一日,忘我劳动,革新技术,累计超个人指标8065个小时,1980-1984年,5年干了9年半的活,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市中百一店营业员祁春岚,悉心研究服务艺术,创造出一整套科学的售货方法,热情、周到地为顾客服务,被誉为“顾客的贴心人”。经过推荐,一批优秀职工被评为全国和省级先进。至1985年,全市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3人。
推进民主管理
1950年,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指示,要通过企业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加强对国营企业的民主管理。市总工会即在面粉厂、邮政局、铁路镇江工务段、华东内河轮船公司等国营企业试行,但未能坚持。1957年,工业、交通、基建、财贸系统各有少数企业试开职工代表大会。1961年贯彻《工业七十条(草案)》后,至1962年8月,又有51个单位召开职代大会。至1965年,有200名以上职工的企业普遍召开职代大会,但多数没有制度化。“文化大革命”期间,职代大会活动中断。1978年10月,市总工会总结江苏省镇江船厂坚持召开职代大会的经验,并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介绍。同年11月,贯彻全国总工会《关于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试行办法》,职代大会制逐步在企业中恢复和建立起来。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的通知下达后,市总工会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经济委员会组织贯彻,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大检查;还举办工会干部参加的企业民主管理研究班,使职代大会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1982年,工业、交通、基建、财贸系统200名职工以上的企业全部建立职代大会,并有4个企业民主选举行政领导干部。1983-1984年,市总工会着力推行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开展职工代表培训活动。1985年,多数企业职代大会审议企业重大决策和生产计划,讨论通过重要规章制度,决定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问题;并有82%的企业民主评议干部,市搪瓷厂民主选举了厂长;一部分企业初步建立了车间民主管理制度。
开展政治教育
1949-1956年,工会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对职工进行形势、政策、劳动创造世界、工农联盟、过渡时期总路线、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等一系列政治教育。仅过渡时期总路线一项内容,受教育者17000多人次。60年代初至“文化大革命”前,在职工中先后开展“两亿”(忆阶级苦、民族苦)、学雷锋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等活动。1979年以来,工会配合各级党组织对职工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理想与纪律、主人翁精神、职业道德、民主与法制以及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治教育,开展职工读书活动、推行职工守则和创文明单位活动。至1985年,市区有职工读书小组1043个,参加职工20021人。
进行文化技术教育
1950-1953年,全市有职工业余学校19所(包括市总工会举办的职工业余中学),80个文化、技术班,在学职工最多时达3903人。同时在职工中扫盲,至1955年,累计扫除文盲427人。后又几度掀起扫除文盲热潮。1958年,市工会联合会举办过职工业余大学.许多厂矿企业成立红专学校。1962年有职工业余学校33所和职工业余总校1所。至1963年,职工业余总校连续举办职工骨干文化脱产学习班15期,毕业685人。1964和1965两年,职工业余教育稳步发展,1966年初,在学职工增加到6949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文化技术教育中断。1979年,市总工会复建职工业余学校(1982年改名市职工学校),1980年委托镇江船舶学院代办职工业余机械专业班。1981年4月,全市各类职工学校共开办1147个文化、技术班,在学职工44703人,占青壮年职工总数的52.3%。同年下半年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职工文化技术教育由行政主办,工会参加管理,同时办好自身的职工学校。从此,市总工会举办的职工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班级最多达95个。1982年和1984年举办的两期劳动模范和厂级干部高中文化脱产补习班,毕业93人,受到全国总工会表扬。自学成才的职工也日渐增多,一批工人经过专业学习走上了技术工作岗位。仅市机械工业系统,至1983年,已有41名工人成长为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占该系统工程技术人员总数的12.8%。 市总工会为发挥技术人员、技工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技术进步,在1980年成立技术交流站,后又成立54个基层技术协作组,先后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179个,推广新工艺、新技术40项。
关心职工福利
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公布后,市总工会管理全市实施劳动保险条例的大量业务工作。1960年12月,兴办市工人疗养院,核定床位100张。“文化大革命”中工会停止活动,劳保条例由劳动局主管。白1980年5月起,劳动局和总工会分工协作,共同管理。市总工会配合劳动局、卫生局和企业行政,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企业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至1985年底,市区已有75%的工业、交通和基建施工企业的工会建立了劳动保护监督组织;市区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工全部享受劳保条例所规定的待遇,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固定工全部参照条例享受劳保待遇。 解放初,市总工会协助政府救济失业工人,以后工会一直对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补助,并曾拨出专款,作为职工生活补助费。为缓解职工住房紧张的情况,“文化大革命”前,由市政府和市总工会投资,先后建造工房4处,分配给196户职工居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71个基层工会会同企业行政实行职工自建公助的方法,克服职工住房困难。工会-直协助与督促企事业行政,办好职工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福利事业。从1981年起,持续开展以职工食堂为重点的生活后勤工作竞赛。1984、1985两年,又促进工厂举办女工卫生室。使市区女工卫生室由22个增加到99个。
改善职工文化生活
先后建立基层职工俱乐部、市工人俱乐部(现名工人文化宫)、市工人影剧院,为职工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并经常举行全市性的职工文化活动。 建国以来,镇江市总工会会同文化、体育等部门举行职工文艺会(调)演13次,职工体育运动会6次。在工人文化宫的活动辐射和业务辅导下,基层职工文体活动不断发展。1984年,市区基层工会有俱乐部148个,图书馆(室)313个。1985年,市区有兴趣爱好小组1171个、文艺队组117个,各类球队60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