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2 22:26
《镇江沦陷记》是199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怿伯。
《镇江沦陷记》是抗战时期,企业家张怿伯在江苏省省会镇江沦陷时,对日寇烧杀掠抢罪行的实录。远在书稿写成之日,作者就千方百计地以自费出版、免费寄送的方式,向全国各地寄出4000册之多,使之成为一份讨伐日寇罪行、动员群众奋起抗战的檄文,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与一些外国人写的,在“尘封”几十年后才被“发现”和公诸于世的,如《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等不一样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张怿伯写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向公众揭露日寇罪行,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敌激情,而并不是为了客观记录。现在看来,这一壮举即使在经济发达,出版手段先进,邮寄途径通畅的今天,也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
《镇江沦陷记》的作者张怿伯(1884——1964)是一位富有革命思想的企业家。辛亥革命时,他任北洋海军海琛号巡洋舰正电官(电台台长),因受革命思潮的影响,曾策动舰队官兵起义。革命成功后,为了实业救国,他退出了官场,改而开办工厂。日寇入侵中国时,他是无敌牌镇江工厂股份两合公司总经理兼无限责任股股东。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寇一路西侵,公司难以生存,张怿伯便将人员遣散,但为了维护苦心经营多年的企业,他决定亲自留守。同年12月8日镇江沦陷,张怿伯的工厂和家屋被日军强占,他的三儿子被日寇抓?后杀害。他亲见身受了日寇在镇江疯狂烧杀淫掠的罪行。
为了揭露日寇罪行,次年2月,张怿伯乘船逃离镇江,赴苏北古镇樊川祖居,根据“身之所历,足之所至,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实录了当时的情景,奋笔写成《镇江沦陷记》。初版包括“沦陷前之种种”、“一二·八日寇陷镇江”、“劫掠”、“奸淫”、“烧杀及伤害污辱”、“其它种种”以及“杂录”等八章,以第一手资料揭露和控诉日寇罪行。
1938年4月,张怿伯将书稿寄往重庆,请求出版。但国民政府出版署审查后认为,书中有关伤兵被日寇浇上火油活活烧死的叙述,以及关于政府对抗战的组织、宣传不力的议论有损政府形象。以所谓“书中所载军队撤退时之秩序混乱,及置伤兵于不顾等情况,不仅贻笑友邦,且予敌人以宣传机会”为由,要求删改。但张怿伯认为,他写的是亲目所见的事实,是为了揭露日寇的凶残,并非针对政府和军队。何况他自己就曾帮助过伤兵,并在书中号召同胞“没有了国,就没有了一切,……家国两个,实在分离不开,国土既失,家业亦难保矣。未遭铁蹄蹂躏下的地方同胞们,趁早尽量出钱出力,帮助国家抗敌,卫国就是保家,救国就是救自己,切弗作壁上观,坐失机会,及至国破,家也随亡,那就悔之无及了。”现在既然政府不允出版,那么,为了抗战大业,只有自己设法了。
当时,江南已为日寇占领,江北也岌岌可危,这件事不但要投入巨大财力,更关系到身家性命。于是他隐去真名,倾其所有,通过友人,自费在尚未沦陷的兴化印刷了1000册,并通过邮局,向全国各地机关工厂寄送大量宣传广告,而将索书地址写为“樊川一桂轩”,以避免敌特注意。在第一版寄送一空后,张怿伯又在三个月内连续补充再版两次,总数达4000册,其中11月26日出版的第三版还附刊了1938年7月15日上海《大美晚报》登载的美国人莫龙纳的《南京屠城记》。当时索要者遍及上海、苏北各地,并远至湘、鄂、川、滇、桂、港等全国各地。
然而正当张怿伯增补好修订本准备第四次再版时,因为寄往南京金陵女子学院的一本被敌伪查获,接着在汉口、镇江两地邮局也被敌检查扣留,引起敌人在镇江的全面搜查。当时日寇连续多日检查镇江所有进出邮件,并查封了所有的印刷厂,一一对照铅字字体。终因本书并非在镇江印刷和寄出,敌人一无所获。然而由于纪实内容中难免出现的蛛丝马迹,张怿伯不得不为避祸而在江北四处逃亡,初居兴化,继迁樊川,樊川沦陷后,又辗转逃至泰州,再转东台。在四年三个月间,转迁八九次之多。那册由他亲笔修订准备好的第四版书样也只好深藏在家乡地窖中,直到抗战胜利才取出。所幸虽有局部霉烂,却基本完好。于是他重新整理抄写,增加内容准备重印。然而由于抗战胜利后时局的迅速变化,他未能如愿。而解放后连年的运动,本书不但未能出版,书稿也在寄出后,既未得出版又未退回,以至去向不明。幸好那册地窖藏书,由于赠送给了镇江市档案馆,得以完好保存至今。
为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92年镇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曾和镇江市档案馆联合整理出版了《镇江沦陷记》。然而这本重要的历史资料,在镇江以外似乎并未引起史学界的关注。
《镇江沦陷记》“系由作者付印,并非书坊出版,敬谨送阅,不取代价,并贴邮票寄出,唯一愿望,在将个人经历,忠实报道于社会,以求增强抗战意识,激发敌忾同仇……”,在当时国土沦陷,兵荒马乱之际,本书未能被各地图书馆收藏。“吾国春秋大义,有九世复仇之古训,又曰:‘为国复仇,虽百世可也。’”“我们对于日本的深仇大恨,过去、现在,真书不尽。这次再不彻底耻争存,还想同他妥协么?抗战到底,胜不用说,即使战败,忠义正气,与天地长存,民族精神不死,将来仍会复国。如果中途屈服,弃战言和,甘心做亡国奴,志气消沉,虽生犹死,那就永无复国之望,子子孙孙,千秋万代,永远堕下了十八层阿鼻地狱。诸位试看这本小册子上所载,不过一时间一地方的痛史,亡国滋味,还不已够尝么!”字字句句,铿锵有声。民族气节,爱国精神,跃然纸上。说明当时的中国人民决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镇江沦陷记》总计12.4万字,收录了张怿伯所著的《守厂记》、《辛亥海军举义记》;镇江焦山定慧寺僧人德峻所著的《焦山沦陷记》;美国人莫龙纳1938年7月发表的《南京屠城记》等珍贵资料。
目前已知存世仅两本,即镇江市档案馆保存的一本,而另一本归著名出版家范用所有。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新版的嵇钧生编注的《镇江沦陷记》,分为上下两编。其中上编除上述外,还编入了张怿伯先生《守厂记》,德峻和尚《焦山沦陷记》,以及嵇钧生所编《镇江地区沦陷前后(1937年8月-12月)》等史料;下编则为嵇钧生所撰张怿伯及其《镇江沦陷记》的背景传记,1998年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拍卖《镇江沦陷记》手稿的故事,以及齐锡宝《纪念先翁张怿伯》等,因此本书实为—部翔实真切的抗战镇江沦陷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