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8 09:20

镜(拼音:jì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说文解字》篆文,属形声字,古字形从金竟声,本义指可以经反射而映照出物体形象的金属制品。在现代汉语中,“镜”亦可指各种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

文字源流

形声字。篆文写作图1,左部是“”字,这是形旁,最早的镜子用金属磨制,尤以铜制居多,所以“镜”的意符是金;右边的“竟”字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说文解字》说:“镜,景也。”“景”是“影”的古字,段玉裁解释说“景”是光线的意思,金属遇光可反射物象,是为镜的原理。“镜”字的本义就是“镜子”。

镜子之所以能照见人影,是因为它的表面光滑、洁净。所以“镜”字又可以引申为形容词明净、洁净。唐代诗人杜牧在《长安秋望》这首诗中说:“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意思是,深秋季节,万物都披上了一层白霜,明净的天空连一丝白云也没有。镜子虽然能照出物体的形象,而且丝毫不差,但镜中的影像毕竟不是真实的事物。所以又有“水中月,镜中花”的说法,用来比喻虚幻而不可捉摸的事物。后来引申为成语“镜花水月”。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居庆切(jìnɡ)

景也。从金竟声。

说文解字注

“景也”注: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谓之镜。此以叠韵为训也。镜亦曰鉴,双声字也。

“从金,竟声”注:居庆切,古音在十部。

广韵

居庆切,去映见 ‖竟声阳部(jìnɡ)

镜,《拾遗録》曰:“穆王时渠国贡火齐镜,广三尺六寸,暗中视如昼,人向镜语则镜中响应之。晋镇南大将军甘卓照镜不覩其头,视庭树而头在树上。”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部】 镜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竝居庆切。音竟。《说文》:取景之器也。《玉篇》:鉴也。《释名》:镜,景也。言有光景也。《前汉·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

又明也。《前汉·卫姬传》:深说经义,明镜圣法。

又石镜,山名。《浔阳记》:石镜山之东,一圆石县厓,明净照人见形。

又石名。《述异记》:饶州旧传,轩辕氏铸镜於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

又破镜,兽名。《前汉·郊祀志》: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注:祠祭以解罪求福,枭鸟食母,破镜似貙食父,黄帝欲绝其类,故使百吏祠皆用之。

又姓。《姓苑》:汉河内令镜敛,后唐同光中媵臣镜新磨。

又《韵补》叶居亮切,姜去声。《道藏歌》:风云隐宛微,讲论五岳匠。砗磲精琉璃,琥珀金刚镜。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钅”的第二笔是短横,末笔㇙(竖提)一笔写成。“钅”窄“竟”宽,顶部“钅”低底部“竟”低。“钅”第三笔横起笔横中线。“竟”,“立”主体居右上格;第三笔点在竖中线;末笔横从“钅”侧起笔,与“钅”首横持平;“日”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日”下撇笔撇尖伸向“钅”下,乚(竖弯钩)底部与撇尖持平。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言集汇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当地实际发音存在差异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