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旧居有感

更新时间:2024-07-03 20:02

《长亭怨·旧居有感》是南宋词人张炎所写的一首词。上片写故居,皆盛衰相比,前玉箫歌舞,今已门巷惜情。前之鹤台佩环,今鹤去人散。前之露粉风香,今已繁华消歇。下片写园主,曾在此与家室分离,往时别语已忘,实不可如约。全家零散后,唯有杨柳多情犹识救主。全词怀人感旧,情真意切,而表达又极为巧妙,词风婉转缠绵 ,而比兴的手法也使其更显其幽婉之情, 表达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以及心中的怨恨之情。

作品原文

长亭怨1·旧居2有感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3,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4?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5。

凄咽。晓窗分袂6处,同把带鸳亲结7。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恨西风8不庇寒蝉9,便扫尽、一林残叶10。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眺望着花丛外面的小桥流水,我站在昔日居住过的门巷里,四周是这样宁静。唉,那熟悉的、优美的玉箫声早就消失了。仙鹤飞去了,楼台空寂了,她啊,如今正在哪里的明月下游玩呢?想起十年前的那件往事,千愁万恨又涌上心头,使我的情绪一下子全变了。唉,从那以后,这里的花花草草就再也没有人料理,全都荒芜零落了。我们当时哭得多伤心啊!在拂晓的窗前,分手的时刻,我们曾经亲手把衣带双双结在一起。

她说年底就回来。然而,到时候江上却空荡荡的,哪有她的影子?显然她已经忘记了在送别的酒席上,自己的诺言。哎,西风,你对可怜的寒蝉何以这般无情。连它赖以藏身的一林残叶,也扫除净尽呢?道旁的柳树啊,感谢你,还是你的感情真挚,因为春天一到,你就会重展绿荫,不会让人空等的。

创作背景

据《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三年(1276年)记载: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元军举兵南下,攻破临安,张濡被元军磔杀,张家万贯家财均被籍没,从此家道中落。南宋灭亡后,旧时贵公子张炎浪迹江湖,以“遗民”自居,不事新主。此词是他重回临安后,面对破碎的山河,回忆往昔之时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上片重在描写故居。起首两句是对昔日繁盛时期故居的描写百花环绕,生机勃勃;幽静清雅,颇具诗情画意。但随后“门巷”两句,即与前面形成强烈对比,极力渲染了故居的衰败和清冷。随后,作者由景生情,开始诉说心中的凄楚。“鹤去台空”一句,再写故居的落寞,而“佩环何处弄明月”一句则化用杜甫“环佩空归月夜魂”的诗句,暗寓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哀悼。随后作者由“十年前事”追忆过去,写十年已过,旧地重游,愁肠百转。结尾两句,作者借昔日之花的凋落,感叹如今的“物是人非”。

下片重在抒情。“凄咽” 二字承接上文,引发作者的无限伤感。“晓窗”两句,作者再忆与爱妻的生死诀别,而“江空岁晚”三句则详写当时的温情别语。“便忘了”是反语,实际上是强调作者会铭记终生。“恨西风” 三句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控诉和呼喊。此处的西风喻指蒙古统治者,他们在华夏大地上肆意蹂躏,如同“扫尽一林残叶”般残忍无情。作者用一“恨”字,充分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怨恨。接下来,作者以多情杨柳结束全篇,暗示自己今后漂泊无定,恐再难归来。

此词暗含了张炎一生最为痛苦的一段经历。国破家亡,实属灭顶之灾,词人故地重游,需要面对的不仅是今昔截然不同的家园,更是尘封于内心深处最为痛苦的记忆。全词情真意切,婉转缠绵。

名家点评

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陈祥耀:全词怀人感旧,情调“凄咽”,结数句的比兴之笔,又是从“虚”处生发,从清空中见婉约蕴藉,不落繁缛质实一路。(《宋词鉴赏辞典下》)

作者简介

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