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路

更新时间:2024-06-24 11:49

长寿路(Changshou Road),是中国上海市境内东西向城市主干路,途经普陀区静安区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辟筑一条道路,东起苏州河广肇渡口附近,西至曹家渡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其中胶州路口附近以西路段系越界筑路,以19世纪英国驻厦门、上海和广州等地的领事劳勃生名字(Robison)命名为劳勃生路。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劳勃生路更名为长寿路。

1950年,长寿路自西苏州路至归化路(今昌化路)段铺砌弹街路面。

1953年,在长寿路东端撤广肇渡建长寿路桥,与广肇路(今天目西路)相接。

1960年和1968年,长寿路(胶州路至万航渡路段)路幅两次拓宽,并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1996年10月,长寿路开始拓宽,东起天目西路,西至长寿路万航渡路口,全线改建。

1997年12月17日,长寿路拓宽工程竣工通车,拓宽后路幅宽42至50米,设6快2慢8个车道,路中央建有4至6米不等的中央绿化隔离带,有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护栏,9个港湾式公交停车点。

2021年6月,长寿路桥改造工程通车。

2023年12月14日,北横中运量公交工程(军工路-凯旋路)普陀段——长寿路(万航渡路——长寿路桥)道路配套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上海市普陀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批复,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和附属工程等。

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

长寿路位于中国上海市静安区、普陀区、长宁区,西起万航渡路,东至长寿路桥,为东西向城市主干路。

线路互通

线路参数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截至2024年3月,长寿路为市政道路,免费通行。

通行事项

截至2017年4月,长寿路禁止悬挂“沪A”“沪B”号牌的普通二轮摩托车和轻便二轮摩托车、悬挂“沪C”号牌的普通二轮摩托车、悬挂“沪C”“沪D”“沪E”号牌的轻便二轮摩托车、悬挂外省市号牌的摩托车、悬挂“沪C”号牌的机动车、人力三轮车、低速货车通行,每日7时至9时、17时至19时禁止悬挂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的小客车通行(周六、周日和全体公民放假日除外,执行紧急任务的救护车、警车等特种车辆除外),每日7时至20时禁止悬挂外省市号牌的货运机动车通行,每日7时至20时(周六、周日除外)禁止悬挂上海市号牌的货运机动车通行(周六、周日和全体公民放假日除外,悬挂“沪B—H”号牌、私人货运机动车“X”专段号牌、工程抢险车、邮政车、环卫车和军队、武警、警字号牌的货运机动车除外)。

文化特色

历史文化

长寿路辟筑前为农村景象。筑路以后,外商与民族资本家纷纷沿路及附近开设工厂。外商有英商白礼氏洋烛厂(后为上海减速机械厂)、江苏药水厂、公益纱厂(后为上海第七毛纺厂),美商奇异安迪生电器公司(后为上海灯泡厂)、美光火柴厂,德商大华利卫生食料厂,挪威商斯堪脱维亚啤酒厂(后为上海啤酒厂),尤其是日商,先后开设19家纺织厂,有内外棉各厂和日华各厂等。华商有溥益纱厂、统益纱厂、阜丰面粉厂、福新面粉厂、申新纺织第二厂、申新纺织第九厂、美亚织绸厂、中华印刷厂、汇明电筒厂、永和橡胶厂、华生电器厂、寅丰毛纺织厂等。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地区逐渐成为轻纺工业集中之地。

小沙渡原是苏州河的一个渡口,位于今西康路桥堍。几百年前,从现在的江宁路桥至镇坪路桥一带的苏州河堤岸,芦苇丛生,沙滩相连,故有“小沙”之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租界当局在小沙渡扩张,辟筑西康路(原名小沙渡路)与长寿路。以这两条路为坐标,方圆几公里被统称为小沙渡。

工业的兴起,产业工人人数猛增,在26家外商企业中工人有2.67万人。工人深受帝国主义列强、封建军阀和官僚买办的压迫,富有革命精神。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们在政治上开始觉醒,民国八年(1919年)6月5日,小沙渡地区日商内外棉五厂(后为上棉二厂)工人高举反帝爱国大旗,率先罢工,并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迅速在全市掀起大罢工浪潮。

民国九年(1920年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派员到小沙渡地区锦绣里创办工人学校,开展工人运动。共产党人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一书中,称上海小沙渡和北京长辛店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职工运动的起点。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邓中夏、项英在小沙渡地区建立沪西工人阶级早期组织——沪西工友俱乐部。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成立中共沪西支部。同年2月,日商内外棉八厂等11个纱厂的工人,为反对日商任意打骂开除工人,率先进行罢工,旋即扩大到全市22家日商纱厂,罢工迫使日商答应工人提出的部分条件,史称“二月同盟罢工”。当年5月,日商内外棉七厂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为反对日商停工阴谋,带领要求上班的工人冲进厂区,被日本大班枪杀,成为引发五卅反帝运动的导火线。北伐战争期间,工人们先后三次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长寿路成为起义者攻坚之路,他们向西攻克曹家渡第六区警察署,然后向东进发,打下闸北第四区警察署,与其他起义队伍会师,最终取得胜利。大夏大学学生陈骏、陈亮在曹家渡宣讲时遭军阀就地杀害,沪西工人纠察队7名队员在战斗中流血牺牲。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长寿路上,曾举行反日大罢工,支援十九路军抗日,当时有“赤色沪西”之称。为反对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把上海变成自由市,中共江苏省委发动上海市反帝大同盟等80多个团体,在长寿路胶州路口的沪西共舞台集会,遭国民政府镇压,有95人被捕,13人被枪决,史为“沪西共舞台血案”。在抗战胜利前夕,曾组织地下军,准备配合新四军解放上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2日,申新九厂工人为争取改善待遇进行罢工,遭国民党军警镇压,工人中牺牲3人,重伤40多人,被捕236人,成为震惊全市的“二二”惨案。上海临将解放时,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组织工人纠察队和人民保安队,广泛开展护厂、护店、护校斗争,迎接解放。

19世纪末,有人在小沙渡西开设石灰窑,当地居民称这一带为石灰窑。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商美查公司将制造三酸的江苏药水厂迁此。这一带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从江苏、安徽、山东逃荒的农民来此谋生,他们在周围搭建棚屋居住,形成居民密集的小巷狭弄,此时因石灰窑已停业,居民们以药水厂名改称这一带为药水弄。

随着工厂的增多,20世纪20年代起,长寿路出现许多旧里工房,有养和村、统一里、九如里、永安里、裕庆里、鸿寿坊、大旭里(长寿里)、菜市弄、富源里、梅芳里、樱华里(新华里)、德隆坊、福森里等,大多是砖木结构石库门式二层楼房,排列紧密,无卫生和燃气设备,附近还有许多棚户区,其中较大的为药水弄。

抗战初期,闸北、虹口地区大批居民,以药水弄属租界范围,纷纷迁入弄内,使居民倍增,地域日益扩大。解放前夕,共有4000多间草房,人口近1.6万人,为上海较大的棚户区之一。药水弄内没有水电设备,居民饮用苏州河水,用豆油、煤油点灯,经常酿成火灾,道路泥泞,没有下水道,到处是垃圾、臭水坑,病疫时常发生,居民死亡率很高,有众多的流氓、恶霸危害邻里。居民中间长期流传着:“吃水不清,点灯不明,走路不平,出门不太平!”和“宁坐三年牢,不住石灰窑”等民谣。日本侵略军占领期间,1942年3月5日,有3个日本人在附近被人杀死,日本侵略军遂把药水弄层层封锁了半个月,封锁期内,居民饿死、病死、被打死约200人。流氓、恶霸不仅欺压当地居民,还与盗匪等勾结做坏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纺织、面粉业资本家荣德生曾遭匪人绑架,藏匿在梵皇渡后路(今万航渡后路)13弄老公益里100号一座石库门亭子间内,该处连长寿路1058弄福森里,后为上海第七毛纺厂车间。

原药水弄解放后,人民政府逐步改善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1985年7月,药水弄改造工程开工,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于1995年改建完工,建成一座座新型大厦,命名为长寿新村。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同年7月7日,位于长寿路西康路口普陀区的第一块土地批租,建造维多利大厦(今命名为维多利广场),此后又有多处土地批租,建造商住大楼。

1996年10月,按照全市的规划,长寿路拓宽工程开工,拆除了大批旧里工房,动迁居民2412户、企事业单位205家,建造几十处新型住宅大楼,彻底改变了居住环境和市容面貌。

1924年,为了纪念董事长川村利兵卫,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在西康路长寿路路口建造了一座纪念塔,塔上设置报时钟,人称“大自鸣钟”。大自鸣钟每隔十五分钟必鸣,声震数里,远近可闻。它既可为工人上班敲更,又能登高瞭望火警,是小沙渡的标志性建筑物。为改善长寿路西康路口交通状况,1958年8月10日,大自鸣钟动工拆除,经过路口附近的公交车站名原来叫“大自鸣钟”的,也都相应地更名为“西康路”或“长寿路”。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旧址位于长寿路170号,现为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旧址原为民国时第一个全国性的专以救济妇孺为目的的新型慈善救济组织——中国妇孺救济会医院。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为孤儿院,1952年宋庆龄于此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该建筑原为米商兼建筑商潘源泰宅邸,建于1927年。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旧址为一处中西合璧的三合院式的建筑,平面呈凹字形,砖木结构三层,面阔三间,正立面横三段式布置,两侧突起三角形山花,周围内廊式布局,有错层;窗楣饰三角形山花;红瓦坡顶,檐下有西式花饰;水刷石外墙,正面和侧面均有花饰。

燎原电影院位于长寿路600号,曾经是当时上海为数不多的新式电影院。1994年,随着长寿路道路拓宽市政项目的开展,曾经的沪西文化地标“燎原电影院”被拆除。

由于居民聚居,商肆日盛,今长寿路、西康路口一带逐渐形成沪西的商业中心。民国十八年(1929年),长寿路有商店46家,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增加到111家,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发展到414家。解放初期,建立国营、合作化商业,私营商业、个体商业也有发展。1952年增至547家。1956年后,经过行业调整,小店合并,商户减少。1978年为113家,但营业总面积由0.98万平方米增加到1.36万平方米。1990年商店又增至297家,营业面积扩大到3.19万平方米,并形成一大批大中型专业特色商店。由于居民大多为工薪阶层,这里成为一条大众化的商业街。较大的商店有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恒大绸布商店、嘉羚时装商店、长江日用杂品商店、红花家用电器商店、同大昌文化用品商店、悦来节食品店、魁元斋清真食品店、金都酒家、聚兴园酒菜馆、西园点心店、白玉兰小笼馆、民康中药店、长征药房、西康菜场、金刚美发厅、天真照相馆等。其中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多次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西康菜场、长征药房和长江日用杂品商店,也多次分别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单位和市模范集体;其他大多是区属的名特商店。

1996年,长寿路拓宽,拆除商业网点83家,上述商店大都已动迁他处,代之而起是一大批大型商家,如第一百货沪西商厦、家乐福超市、亚新生活广场、华园新四百店,中环、世纪、富丽等商务大厦,以及餐饮娱乐业和金融、通信业,商业起了新的变化。

景点景观

鸿寿坊始建于1933年,于2016年启动改建,于2023年9月28日开业。鸿寿坊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商业面积1.5万平方米,由两栋办公楼(东塔、西塔)和里弄商业组成,在设计时保留了成片石库门里弄和鱼骨状肌理,空中连廊将两层楼建筑彼此衔接。鸿寿坊融合了现代商业与历史风貌的城市更新方式,将社区商业氛围重新带入市民日常,同时打造写字楼引入办公功能。

长寿·旭辉里位于长寿路333号。长寿·旭辉里集高品质餐饮、夜行消费、超人气零售、潮玩前沿及重体验的生活配套于一体,建筑设计采用自然山水的概念,以“绿色景观退台”将历史街区厚重的文化沉淀,隐喻为商业裙楼层层“梯田”的累积;面向南侧绿地的次街,以横向纹理结合遮阳呈现出休闲的横向“梯田”景观。

189弄购物中心位于长寿路189弄,占地面积6157平方米,建筑面积38800平方米,建筑外观的设计采用程序、模块化的组织方式,将老上海的元素抽象、物化后融入设计,使建筑立面体现更丰富的层次、更别致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具有上海文化气息;内在空间,则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出一个自上而下的垂直弄堂空间,增加了弄堂错落有致的艺术感和亲近感。

长寿公园位于普陀区长寿路260号,东起陕西北路,西达西康路,南临长寿路,北近澳门路,占地面积41100平方米。长寿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体,按结构功能和地形围合可划分为五大主要景区:中央景区——绿森林,东南景区——水钢琴,东北景区——水森林,西南景区——五彩林,西北景区——黑森林。长寿公园吸收了西洋园林景观设计精华,具有较好的生态、景观效果,符合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命名由来

长寿路因中国四川省长寿县而得名。

名人提笔

长寿路的拓宽改建得到国家建设部和上海市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工程于1996年10月开工,于1997年12月17日竣工通车,通车之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写来贺信,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和时任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分别题词:“长寿路——迈向廿一世纪的绿色商住街”、“商住长廊、文明绿洲”。

价值意义

长寿路是普陀区商业中心所在,为沪西联系沪东的主要道路。(《普陀区志》 评)

现今的长寿路系上海的东西大通道,但曾经的它却承载了太多老长寿人的时代记忆,“大自鸣钟”、“西康菜场”、“恒大绸布商店”……这些记忆在岁月轮回里日益苍老,却在时代的积淀里氤氲出古朴的芬芳。(普陀区人民政府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