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

更新时间:2024-10-11 21:43

长春大学(Changchun University,CCU),简称长大,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举办,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省属综合性大学、全国首批具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等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历史沿革

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

1949年10月,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从东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各项生产建设恢复与发展速度快的实际出发,决定创建培养新型工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以适应东北地区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和支援全中国的需要,并着手筹备工作:选择校址、调配干部、招聘教师、组织招生等;决定暂由部属吉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腾出部分校舍作新校筹备基地,并委托该校校长黄明兼理新校筹备工作的有关事宜;同时决定将部属沈阳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工业会计专业大、中专各一个班在校生68人,以及部分教师一并转入新建校,作为新建校的首批师生。

在新建校的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后,1949年12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部长王鹤寿正式呈请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备案,成立高等专科学校。文件中明确决定设立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校址设于长春,设专门部与高职部。

1950年2月28日,学校暂定校名为“吉林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师生在吉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平房校舍临时开学上课。同年3月,学校首任校长李清泉到职,开始开展了各项基础建设工作,并确定选择日伪统治时期的“建国大学”、国民党统治时期用作“长春大学农学院”的旧址,作为新建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的新校址。同年7月初,新校址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教工住宅等建筑物共2.21万平方米修缮竣工并交付使用。同年7月19日师生在长春市新校舍正式开学上课。同时,经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批准,校名定为“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正式挂牌独立办学。

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

1951年6月,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学校更名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截至1951年9月新学年开学,学校在校生总数达1029人,教师总数发展到90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46人,学校基本跨入了正规化教育的行列。1952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按中央教育部统一高等学校名称的通知,决定学校校名更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

1954年7月,中央重工业部决定将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由高等专科层次调整为中等专业层次,在校的大专班学生转入东北财经学院学习,部分教师干部调整到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工学院等单位工作,校长李清泉、副校长张琳等调离学校,另行分配工作。至此,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结束了自己的历史途程。

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

1954年春,中央重工业部任命曹胜功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副校长,参与学校有关工作调整。调整后,校名改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曹胜功任校长,蒋国平为副校长。同年9月,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

1955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决定,吉林财经学校停办,该校在校生100人及部分教师一并转入学校;同年8月,济南工业经济学校停办,该校在校生183人和部分教师、干部,部分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一并移交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经过一年的调整、充实,到1955年新学年开学,学校全面完成了由大专调整为中专的转变。1956年7月,学校的隶属关系改由中央冶金工业部领导,服务面由面向重工业改为面向冶金工业。

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1958年7月,中央冶金工业部决定将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下放给吉林省领导,并建议改为冶金科类的学校。同年8月,吉林省委、省政府,为适应钢铁冶金工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学校升格,校名定为“长春冶金专科学校”,隶属省冶金工业局领导,设大专部、中专部两个层次,由单一的经济管理专业,改为以冶金应用技术专业为主体的多学科并举。同月,吉林省冶金工业局决定,吉林省有色干部学校停办,该校的“矿山机电”、“电气装备”两个专业在职干部学员116人及教职工64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1959年5月,吉林省冶金局、教育厅联合决定,停办由各地区和企业自办的通化工学院、吉林钢铁学院、吉林冶金学院等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在校生共110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的有关专业学习。

吉林矿冶学院

1960年5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长春冶金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学校升格后的校名定为“吉林矿冶学院”。同年6月,经批准将吉林工业大学矿冶系移交给吉林矿冶学院。同年9月,吉林矿冶学院举行开学典礼。1962年5月,中共吉林省委决定调整高等学校。按照省委制定的《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吉林矿冶学院本科各专业与吉林理工学院本科各专业合并成立“吉林工学院”,以宽平大路的吉林理工学院为校址;两所学院的附设中专各专业,合并成立“吉林省工业学校”,以卫星路的吉林矿冶学院为校址。至此,吉林矿冶学院两年办学历程宣告结束。

吉林省工业学校

1962年6月,根据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决定,由吉林矿冶学院、吉林理工学院两校的中专部,合并成立“吉林省工业学校”,隶属吉林省重工业厅领导。同年9月,吉林省工业学校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在校生总数1328人,常设专业有机器制造、铸造、拖拉机制造、电机制造、工业会计、工业管理等六个专业。这次学校调整是根据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由面向冶金工业服务,转为面向机械工业服务的专业大调整。

1963年7月,吉林省重工业技工学校的机械制造、财务会计两个专业在校生176人,转入吉林省工业学校的同专业学习。1965年2月,吉林省教育厅根据吉林省委逐步推行半工半读的规划,决定在吉林省工业学校进行由全日制改为半工半读的试点。同时还决定将吉林省重工业职业学校在校生71人转入吉林省工业学校学习。1965年7月,吉林省重工业厅党组决定,将吉林省重工业干部学校的党组织划入吉林省工业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同月,吉林省重工业厅还决定,将吉林省工业学校的实习工厂,改为长春第三机床厂,由事业编制改为独立核算的校办企业,由吉林省工业学校和省机床总厂双重领导,以学校为主。

1965年9月,吉林省重工业厅、省劳动厅联合决定,将吉林省工业学校铸造专业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连同实验实习教学仪器设备,全部移交给吉林省劳动厅技工学校。

长春第三机床厂五·七技工学校

1966年8月23日,学校党政组织完全瘫痪。1968年8月15日,经省革委会批准成立了“吉林省工业学校革命委员会”。

1969年8月,吉林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错误决定将供学生实习为主的校办工厂“长春第三机床厂”,由学校分出改为独立的生产企业,与学校完全脱钩。1970年4月,吉林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再次错误决定,将已有建校20年历史的学校撤销,由长春第三机床厂全面接管学校的人财物。1971年春,长春第三机床厂又根据吉林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的决定,开办了技工学校。

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

1972年1月,吉林省革委会工交组决定,将“长春第三机床厂五·七技工学校”由“长春第三机床厂”分出,恢复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层次,校名定为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隶属吉林省革委会机械工业局领导。同年3月,吉林省机械工业局决定,成立“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1973年10月,首批422名工农兵学员举行了开学典礼。

1978年3月,学校举行1977届新生开学典礼,这批新生共400人,是恢复高考制度,经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入学的高中毕业生。开设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铸造工艺与设备、工业企业计划统计等五个专业,学制二年。1980年11月,学校被列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吉林机电专科学校

1983年6月,吉林省委、省政府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在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隶属省机械电子工业厅领导。5月即决定关闭长春第三机床厂,被该厂占用的校舍、设备及原属学校编制的教职工一律归还学校。同年9月,吉林机电专科学校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设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工业电子技术、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工业企业管理、工业经济管理等5个专业,学制为三年。1984年11月,经吉林省委宣传部批准,《机电专科》校刊创办。1986年6月,学校增设英语师资和数学师资两个新专业。

吉林科技大学

1985年8月,在吉林机电专科学校的规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暂不变的基础上,利用机电专科学校的师资、校舍和设备条件,建立了吉林科技大学,该大学属职业大学性质。1986年9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长春职业大学并入吉林科技大学。为协调工作,统一领导,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两校的组织机构合并,吉林机电专科学校原有的组织机构停止运行。

长春大学

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原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同年6月2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来吉林考察时,为长春大学题写了校名,并题辞勉励学校:“立足地方、面向未来”。同年9月29日,长春大学举行了挂牌揭彩仪式。同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在长春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所也是亚洲第一所集听障、视障、肢残三种残障学生在一所学校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开创了中国残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

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8月,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长春大学。2006年11月27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进校评估,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给予肯定,评估结果为优秀。2013年7月,学校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4年12月7日,学校与俄罗斯梁赞国立大学合作设立的梁赞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荣誉称号。2017年6月17日,学校开设全中国首个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盲文考场,学校特殊教育学院视障考生首批申请使用盲文试卷。同年7月,学校获评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

2021年,学校获批成为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的“亚洲校园”项目实施院校。2022年12月23日,长春大学等13所高校在长春成立“吉林省高校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部,开设5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体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为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有3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培育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长春大学有教职员工133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5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78人,中央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等各类高层次人才50余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长春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省级一流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2门,省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课程1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15门,省级优秀课47门;共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

2023年7月,学校理学院张晓颖教授领衔的数学学科教师团队被认定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16-2022年,学校教师以第一主编身份出版教材47部。2021年,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和首批普通本科高校省级重点教材立项建设推荐工作中,学校特殊教育学院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会计学基础》《客户关系管理》《招贴设计》《Java程序设计》4部教材立项省级重点教材,截至2023年12月,学校2部教材通过省教育厅教材结项出版申请。2023年5月,学校教师主编的《汽车营销实务(第2版)》获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汽车保险基础与实务(第五版)》原“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复核获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在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56项。

合作交流

长春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是中国首批具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学校与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共建“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成立亚洲首家开展叶赛宁专门研究的机构——叶赛宁文化教育中心,与俄罗斯梁赞国立大学合作设立的孔子学院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荣誉称号。2021年,学校获批成为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的“亚洲校园”项目实施院校。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先后与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37所高校、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承担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俄乌白专业人才培养项目、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等10余项出国留学研修项目;与俄罗斯、韩国、乌克兰、日本的7所大学开展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长春大学承办了“2022产学研用国际合作会议(长春)长春大学分论坛”——中俄合作框架下后疫情时代俄汉高端翻译人才联合培养学术研讨会、残疾人士智能康复设备制造与新材料研讨会;参与教育部“亚洲校园项目”的实施工作,与日本广岛大学,泰国农业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印度教育大学共同在线上就融合教育发展、社会共享等相关内容进行交流。

2023年,长春大学主办了2023(长春)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学术会议。此外,长春大学举办有多个学术讲座,2024年6月,学校举办了主题为“学术论文写作发表的关键点”的讲座。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建有残障人士智能康复及无障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老龄化社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2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十二五”以来,截至2018年9月,长春大学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体育总局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3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4473余篇,其中被SCI、EI、CPCI、CSSCI等检索收录论文883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87部。获省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39项。

学术资源

长春大学图书馆馆舍由主校区图书馆、西校区借阅部、密集书库及各学院资料室组成。学校馆馆藏文献以工业技术、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字、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艺术学、数理科学和化学、针灸推拿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林、食品加工、汽车工程等为主,文理兼顾。截至2023年12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690683册,电子图书1398396册,可供使用的中外文电子期刊20050种,音视频151089小时;订购数据库14个,包括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超星电子书数据库、森图就业数字图书馆平台、博看人文社科期刊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FIF外语学习资源库、中科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智联起点考试网、新语数字图书馆系统、书香长大中文在线、盈科新学术外文高影响力期刊整合服务平台、百度文库、众创全球创新知识平台、中科思政数据库。

截至2023年12月,图书馆设有盲文阅览室,馆藏盲文图书4784册,大字本图书3555册,专用数据库4个,音视频资料1842份,其中包括339张无障碍电影光盘。配有盲人专用电脑、点显器、助视仪、刻录机、盲文转换软件、读屏软件、盲文专用打印机等盲人专用设备设施。

长春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有《长春大学学报》,该期刊是长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主要刊载机械、电子、计算机、数理科学、医学卫生、生态林业、高教管理、教改教法等专业的学术论文。本刊只有正刊,没有专刊、增刊。本刊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月刊,每月末出版。双月为自然科学类。

此外,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主办有《网络文化研究》学术辑刊,该刊创刊于2020年,为中国国内首家专事网络文化研究学术期刊。《网络文化研究》是以网络文化为主要内容,刊发相关研究成果,带动网络文化研究水平的提高的学术辑刊,每年出版一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辑刊论文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主要栏目有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网络文化比较研究、网络文艺动态研究、网络语言文化数据、网络社会文化治理等。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长春大学的校徽融合了“火焰、CCU、手”形成了长春大学火炬火焰,火焰象征着长春大学的发展蒸蒸日上,手象征着教书育人薪火相传的教育精神。校徽有中英两种文字,中文字体使用学校延用的“毛体”。中英文的结合表明学校与国际高等教育的融合及开放办学的思想和理念。学校原来的校徽以红色为主色,蓝色为衬色。2024年5月,学校发布的《长春大学视觉识别系统执行手册》中规定新校徽以蓝色为唯一标准色,彰显了学校精神的厚重。

长春大学的校旗为蓝色长方形旗帜,旗面中间位置为并列排布的学校徽志与学校中英文名称,颜色为白色。

长春大学的校园吉祥物为松鼠——松小焰。校园吉样物来源于长春大学校园团宠松鼠。在突出松鼠本身动物特性的基础上加入人物动态,眼神明亮,手提书卷,体现长春大学教职工、学子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松鼠硕大蓬松的尾巴进行重点设计,融入长春大学校徽火焰元素,火焰底部为暖棕色越向上火焰越明亮,既突出学子的朝气篷勃又表达学识的积累点亮未来之意。

精神文化

长春大学的校训为“知行合一,诚信至善”,2005年9月30日,学校下发了《中共长春大学委员会、长春大学关于开展校训征集活动的通知》,拟定了校训征集的宗旨、要求等事宜,动员全校广大师生和校友积极参与征集活动。2006年3月27日,第七次校长办公会议对征集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评定,最后初步拟定学校校训为“知行合一,诚信至善”。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知,是指应掌握的专业理论与素养;行,是指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于学校来讲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水平较高和实践能力较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对于师生来讲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运用到教学和实践中去,坚持身体力行,做到知行统一,学有所用,不断地发展自己,超越自己,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诚信”即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将“诚”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信”就是信义、信誉、信用、信任、信赖。“诚”和“信”一脉相承,以诚待人,以信立世,传承文明,治学育人,追求完美,是思想和行动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出自《四书》的《大学》,“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止于至善”。强调通过追求“至善”的实践而不断进取,以达到最高的境界,寓示长大人做人、做学问、干事业追求尽善尽美,永无止境。

长春大学的校风为“同德、同心、同济,奋斗进取,务实求强”。

长春大学的教风为“严谨、严肃、严格,言传身教,育人精良”。

长春大学的学风为“勤学、勤思、勤做,立志成才,健康向上”。

学校校歌为《长春大学校歌》,由魏迎新、王德龙作词,陈明大作曲。

社团文化

长春大学学生会是党领导下的主要学生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学生会作为团体会员参加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吉林省学生联合会。学生会设主席团,主席团具体领导学生会开展各项工作和举办各项活动,完成学校规定的各项任务,实行轮值制度,成员不超过5人。此外学生会设综合部、学习部、文体部、宣传部、权益部、安全服务部6个工作部门,为学生会处理日常工作、开展活动的常设职能机构。如学习部配合学校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组织开展校园辩论赛、知识竞宾、学术讲座、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文体部组织开展大艺展、歌手大赛、球类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文艺体育活动等。

长春大学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社团类型分为思想政治类、学科技术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和创新创业类。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共有学生社团50余个。2023年,学校的推拿养生协会、易班发展中心学生工作站、数字商务协会、“团风”志愿者协会、“团风”踏歌行梦支教协会、模拟政协协会、旅游协会7个学生社团被评为2023年吉林省高校共青团“活力社团”。

校区情况

长春大学有三个校区,分别是卫星广场校区(东校区)、高新校区(西校区)和新校区。

卫星广场校区(东校区)

卫星广场校区(东校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南湖街道卫星路社区卫星路6543号,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外国语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文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位于该校区。

该校区建有综合楼、第六教学楼等,综合楼由ABCD几个部分组成,里面设有教室、教学院部、职能处室、寝室等;设有图书馆,图书馆一到四楼均有自习室,此外有电子图书借阅机、馆藏图书查询机、朗读亭、AI光影阅读屏等;该校区还建有运动场、训练馆、食堂等。

高新校区(西校区)

高新校区(西校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德街道科苑社区卫星路8326号。该校区只有3个学院,分别为美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园林学院。该校区设有第一教学楼、图书馆等设施。

新校区

长春大学新校区地处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核心位置,总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距离长春市区10千米。2016年,长春大学与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举行签约仪式。时任校长潘福林与时任九台经济开发区主任刘海涛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长春大学新校区项目建设协议书》。据2023年9月,官方消息,学校预计2024年搬迁新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长春大学的小树林是一个休闲的地方,在这里随处可见松鼠和猫咪,它们非常友好。小树林位于学校东校区。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