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更新时间:2023-01-22 19:29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由国务院批复的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及苏南之后的我国第6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示范区介绍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以占全省七分之一的面积、三分之一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和创业创新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为湖南装上创新“超级引擎”,不仅破解当下的发展瓶颈,也为未来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实体经济基础雄厚,科技体制改革成绩突出,城市群协同创新初见成效,涌现出超级稻、超级计算机等一批世界级的科技成果。近5年,长株潭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在三个高新区的支撑带动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创造了湖南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有力推动全省综合创新能力全国排名提升6位,创新绩效全国排名提升9位,国家科技奖励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5位。

示范区设立背景

一是长株潭三市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三市国家高新区沿湘江分布,相互毗邻,总规划面积37.6平方公里。2013年,三市国家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三市的60%,占全省的33%;三市的591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省的90%和95%左右。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拓维信息、蓝思科技、红太阳光电、长城信息等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是长株潭三市及其国家高新区已成为科技创新资源的核心聚集区。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密集,拥有两院院士54名,引进留学归国人员和海外专家1000多名;优强研发平台密集,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60余所、省级及以上科研机构1000余家;标志性创新成果密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我国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其中超级计算、超级杂交稻两项来自我省长株潭地区。

三是长株潭三市国家高新区探索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在全国领先。主要做法是,以产业技术链为中心,组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研院所整体转企改制,推进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使改制后的企业迅速成长为各行业的领军企业,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共建企业研发中心;以项目技术为纽带,共同组建开发实体。目前,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62个,成员单位超过700家。

四是长株潭三市国家高新区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近五年,以长株潭三市国家高新区为主体,创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30%,引领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率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

示范区建设目标

作为我国中部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任重道远。

未来十年,长株潭高新区将按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带一部”创新创业中心的战略目标,坚持“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将长株潭高新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国内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为中西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模式,创造经验。

具体来说,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建设成为“四区一级”。

创新驱动引领区。将创新驱动放在突出位置,鼓励技术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与社会和谐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创新驱动轨道上来。

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创新体制机制,重点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融资、科技人才激励等制度瓶颈,先行先试一批重大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中西部地区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示范。

军民融合示范区。探索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建立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完善具有湖南特色的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为全国军民融合提供示范。

城市群协同创新试验区。积极探索建立长株潭三市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发挥长沙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作用,带动株洲、湘潭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长株潭国家创新型城市群建设,为我国城市群协同创新提供示范。

中西部创新发展增长极。充分发挥“一带一部”优势,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引领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增长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