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三洲

更新时间:2023-07-01 13:48

三洲,镇级行政单位,位于长汀县东南部。交通十分便利,距龙长高速河田出口仅仅5分钟车程,距龙岩市区60分钟、长汀县城20分钟车程。镇政府驻三洲,辖三洲、小潭、曾坊、丘坊、兰坊、小溪头、桐坝和戴坊8个村。

三洲地理

三洲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面环山,区域内海拔低,在240-560米之间,为盆地地形。山地多为低矮的缓面地貌,为酸性岩红壤,耕地以砂壤土为主。地矿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有稀土、锡矿等矿产,尤其是稀土储量,品位居全省之首。整体地势较平坦,光照充足,年均温度在18.8-19.2℃之间,年均降雨量1500-1700毫米,无霜期282天。

三洲全镇土地总面积6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23亩,山地面积66900亩,河滩坝地1000余亩。镇政府驻三洲村,辖三洲、小潭、曾坊、丘坊、兰坊、小溪头、桐坝和戴坊8个村民委员会,96个村民小组,2417户,人口14933人,人口均为汉族。

三洲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1000余户,总人口近5000人。全村总面积8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235亩,人均耕地0.54亩,山地面5282亩,人均山地1.28亩。现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428人,教师31人,校园面积31243平方米,校舍面积5903平方米;小学1所,在校学生773人,教学班26个,教师59人,校园面积8796平方米,校舍面积5235平方米;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00人,校教师9人,园面积838平方米,校舍面积432方米;镇卫生所1所、村卫生室2所。

三洲主要以经营农业和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为主,农业主要以种植稻谷、杨梅、地瓜和花生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比重较小。在富含稀土的荒山上种植的东魁杨梅比原产地更为优秀,主要为早熟、味甜、个大,经济效益极高,仿佛是专门为三洲准备的水保树、致富树。在各个杨梅山庄可以领略三洲从“火焰山”到“绿满山”再到“花果山”的历史变革。

三洲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乡交通便利,省道河濯公路横贯三洲全境,上接龙岩、厦门,下可达武平和广东梅州。新建了丘坊、小潭、兰坊三座横跨汀江的大桥,全面实现全乡村村通公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电力充足,长汀11万伏输变电线经过本乡马坑电站,经技改,装机容量达320千瓦,年发电量80万度。

其它辖简介

桐坝村  地处汀江支流南山河下游,距镇政府4.9公里,东邻南山镇,南邻涂坊镇,北与河田镇交界。

全村5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661户,2576人。

小溪头村 地处三洲集镇的东南部约3公里,在南山河支流的西岸,由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组成,全

村人口1132人,共有党员27人。

曾坊村  地处三洲镇南部约3公里,由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有120户,人口562人。

戴坊村  位于三洲镇的西面,距离长汀县城33公里,在省道651公路旁。戴坊村有9个村民小组,全村人

口1986人。

丘坊村  地处三洲镇西部约2.5公里,由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人口有2583人。

小潭村  位于三洲镇政府西面,距长汀县城33公里,在省道651公路旁,境内交通便利。地处汀江沿岸、

三面临水、一面依山、形似网状,民房居住较为集中。

兰坊村  地处汀江下游,距镇政府3.9公里,东邻三洲村,南邻兰坊村,北与河田镇交界。全村7个自然

村,10个村民小组,425户,1642人。

主要文化遗迹

洲,指的是水中陆地。汀江河与南山河在这块盆地中交汇,形成一个丁字形,把陆地分隔成三块,于是,这三块水中陆地就被叫做三洲。由于航运发达,三洲历来都是繁荣富庶之地,自古商贾云集、藏龙卧虎。由于三洲村镇位于汀江河与南山河交汇之间地块,形同一只乘流向前的大船,所以三洲人民自古相传“三洲船型”。为保财富和福寿丁禄的稳定传承不至外流,三洲先民在三洲村口人工筑就“锚”形小山堆,并在其上植树造林,命名“船头锚”!为三洲风水的根基,任何人不得侵占与毁损。

仅三洲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就有70余栋,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由古民居、祠堂、店铺、家庙、古榕、楼阁、村墙、古井、巷道、牌楼等构成具有浓郁客家特色文化景观。保留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马头墙等建筑构件,具有较高的艺术及观赏价值。尤其是戴氏家庙、南城门、圣帝庙、文昌阁、官厅遗址、咸熙祠、光明厦等都是客家古建筑群中的精品,八方来客必游之地。

宗教信仰

关帝文武庙、东林寺(原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文昌阁(原建于南宋宗淳佑年间)、回龙庵(遗址)、安公庙、社公庙、三闾大夫庙(遗址)、妈祖庙和天主教遗址等。

古城遗迹

古城墙、南城门(建于元朝)、官厅遗址、咸熙祠、光明厦(即四角亭)、午门、古牌楼(遗址)、黄温桥(80年代修公路桥时被毁,只有遗址)、鼓楼(解放后被毁)、东宫圆井、西宫四角井等众多明清古民居,甚至元代建筑。

宗族传芳

戴氏总祠、戴氏家庙、谯国名家、藜照垂青、黄氏宗祠、丘氏宗祠、俞氏宗祠、温氏宗祠、刘氏宗祠、肖式宗祠遗址等,以及其它众多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相对集中的古建筑群。各色布局、形制、脊饰等,大量融合了自然理念、风水理念、审美理念、和人文价值理念,为研究当时社会的民俗、礼仪、风水讲究、环境生态提供了重要历史依据。

山歌文化

三洲山歌是客家山歌的一种,主要在上山砍柴和农间耕作时唱响。以拉长调为起,如:“哎„„!”,其旋律简单明快好学,没有高音和低音,一般都在中音区,即使是一字不识的乡女村妇也能轻易学得。即景顺口自编,和砍柴的时间、山头、还有心情有直接的关联,可以放松心情,解除劳动的疲乏。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情歌式的山歌,有不少恩爱的夫妻就是上山砍柴劳作时通过对山歌的形式从不识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最后走进婚姻殿堂的。是早期自由恋爱形式之一,能充分反应广大劳动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美好向往。

三洲“闹元霄”

由于三洲交通的便利,和频繁与外界沟通的因素,元霄闹花灯在宋元期间,传入三洲,最可贵的是,在原有花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花灯的样式和灯会的形式却大不一样。其构造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灯身、灯座和灯挂。灯身成八角,以竹篾片为骨架,成倒塔状。外围第一层嵌着工艺极精的各色剪纸花边,第二层装饰错开的确图案和古诗文,上面还写着人们心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等大小适合的条幅,贴于灯沿灯壁。最里层还有纸作人物造形。灯座是一个灯笼,外面有丰富多彩的花鸟虫鱼,花草树木图案;内有一盏烛灯。灯身和汀座由一根软铁丝相连,整体又似一个大花篮。灯挂为悬挂在花灯周围的一根根细铁丝,铁丝上套着玻璃杯,作装蜡点灯用。

每当“迎灯”时,点燃蜡灯,每迎一天,都会逐步加上灯,意为添丁进口。点点灯火把整个花灯映得五光十色,扑朔迷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一个灯组成的绚丽花篮。灯顶有一个铁环,作为穿插横杆便于撑起之用。花灯由两人作主力支撑而起,左各有两位,手执铁叉既可防摇晃又可帮助撑起。由于灯重,每行走一段,便换一帮人撑举。

花灯以各姓的房族为单位,各姓每房一盏。其中有七姓人丁较少,合一盏花灯。“迎花灯”从正月十三的菩萨灯开始,到正月十七共五天,花灯行走路线由古街头开始至街尾,然后绕至东林寺环村一周返回,或反之。其间花灯的先后顺序分天排列,即戴、黄及其他姓氏的灯以天排序,约定成俗从未发生过争执,或由于其它原因发生过纠纷,从此也可以看出三洲是一个十分文明祥和的地方。后来,这种花灯会传至长汀其它地区。

社会资源

境内省道公路穿境而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全村总面积8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250~400米,年均气温18.8~19.2℃,年降水量为1600~1700毫米。

三洲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984户农户,总人口4147人。有耕地面积2235亩,人均耕地0.54亩,山地面5282亩,人均山地1.28亩。主要以经营农业和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为主,农业主要以种植稻谷、杨梅、地瓜、河花生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比重较小。

旅游三洲

如今,汀江在三洲河段已无当年气势,河床抬升,少水无船,昔日的繁华烟消云散。行走在河边,桥头还有始建于清代的祠堂,供奉的却是海上女神妈祖,小小的三洲镇,这样的妈祖庙有三座,足可见当年航运之发达。

南城门进村,找寻时光的碎片。小小的土墙就是当年的城门——元末时的遗物。当时,三洲出了个怀远将军叫戴应寿,为了防备贼寇,回乡的将军主持修建了三洲城墙。如今,当年的工程至今只剩下南城门。门后就是三洲特有的圣帝庙,所谓圣帝庙,是前面供关公,后面奉孔子,庙不大,但香火旺盛。客家人崇文尚武的精神,在一座小庙中找到物化体现。

顺着三洲老街行走,会路过四角亭,亭中挂着一块古进贤乡的牌匾,牌匾是后人立的,赫然题着乾隆大帝的御笔。这是三洲人的骄傲,传说乾隆南巡到三洲码头,乾隆独自上岸游玩,于四角亭歇脚时落下了随身包袱。等回头找寻时,发现包袱还在,而且还有人在边上看守。乾隆感慨民风淳朴之余,御笔手书“古进贤乡”。

说到贤乡,三洲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古村落,客家人最敬祖宗,不管在哪里,修建得最漂亮的往往是祠堂,三洲也不例外,气势恢宏的明德堂就是例子;客家人也最敬读书人,不管是三闾大夫庙还是“培植惟勤”,书院总要比住处好。行走在老街上,我们路过大大小小的古民居,都可以读到三洲人“耕读传家”的人生哲学。

“聊可自娱”是一幢清代古民居,建造者非官非宦,仅仅是一户殷实人家。但从房子的名字,我们能读到主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在这幢宅子里,每个细节都会带给我们惊喜。进门看到的是高朋满座,横屋里,门窗上雕刻的不是花花草草,而是一副对联,“宜交尽鸿儒,丰待无白丁”。还有更多的字、词,隐藏雕刻在你偶尔一瞥中,当你发现它们的时候,不由会心一笑。

耕读传家,方可聊可自娱。这在散落于各建筑里的对联中可以找到踪影,“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居家惟勤俭,处世在读耕”;“精农精工利人利己,炼文炼武兴国兴家”。

炼文炼武兴国兴家,在这样环境熏陶下,近代三洲也走出了不少风云人物。红色革命时期,毛泽东、朱德在这里设立了“永红乡”,近千名三洲子弟参加工农红军,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当年的红军标语、毛泽东旧居、苏维埃旧址也存在于三洲的古建筑群中,闪耀红色光芒。

在三洲,每一幢老建筑都有他自己的故事,走进它,细细品读,是一次不错的时光漫步。

旅游小贴士

●三洲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祠堂、书院、寺庙等,有鲜明的客家建筑特色。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组织充分肯定了三洲古建筑群的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鉴定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乡之一。

●三洲人民数十年如一日的水土流失治理,让“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火焰山”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水天相接、碧波千顷,山丰水美、花果连天的旅游目的地。

●三洲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力争做到一年四季,有花有果。每年端午前后,杨梅成熟时,都会举行盛大的杨梅节,招待四方游客。

●三洲有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规划590.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66.8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79%。公园以客家母亲河“汀江保护”为主题,展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规划打造集“汀江生态修复典范”、“水土流失地区生态建设新模式”、中亚热带典型河流湿地保护、汀江特有鱼种保护恢复地于一体,生态环境恢复良好、物种多样性丰富、公园形象突出、景观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备、湿地风景优美的国家湿地公园。

●三洲美食:

白斩河田鸡。三洲是世界三大名鸡之一“河田鸡”的真正原产地。其食用的方法,保留了最原始的传统吃法,仅用盐与葱相伴捣成泥状,然后用煮鸡的原汁汤水浇熟作为醮料,此食法最能吃出原汁原味。

三洲水豆腐。“酸浆豆腐”,用上一次滤出来的“酸浆水”点化,细嫩可口,娇艳动人,有很高的和卫生安全的食用价值。绝对三洲一绝,不可错过。

三洲豆腐干。以三洲豆腐压干水分成硬块状,抹上细盐,涂上黄枝子色等多道工序之后,称之为黄豆腐干。然后再度加工制作,做成各种风味不同的黄豆腐干。不进行烘烤的称之为湿豆腐干,甜嫩味鲜;烘烤成半干的,韧中带脆;烘烤至干的,韧之加韧,越嚼越有味。适合各种人群,符合大众口味,深得人们的喜爱。

三洲“漾豆腐”。其做法精巧,以精肉为主料,配以纯鱼肉、墨鱼、胡萝卜丝、葱、蒜等佐料切成细末,然后反复捣成肉泥为馅,用精巧的手法在切成三角状的白豆腐干中间拉一条缝隙,将肉泥塞进夹缝中填满填实,随后油锅炸煎“焊口”。清汤煮食,清脆细嫩、香甜可口,撒上姜丝佐料,是一道远近闻名的特色菜肴。

三洲灯盏糕。将7:3的大米和黄豆浸泡至手捻米碎,加入适量白米饭粒,磨成浆,调入细盐、味精、葱花、搅拌调匀。用汤匙舀一匙米浆到特制的薄皮平盏内,沉入已沸的油锅中。油炸时,漫溢成状的米浆在沸油中迅速发酵,充气成中空而上下圆顶的形状。“兹兹”声响的冒浮出油面,四处巡游,宛如UFO冒出百慕大海域、非常壮观。通身金黄时即熟可食。外酥里嫩而周边脆、香味扑鼻,味道自然不同凡响。趁热咬上一口可真是羡煞旁人。

三洲笼床糈。三洲笼床糈同“簸箕粄”,都是自古流传的美食。取一勺米浆倒进笼屉里,一两分钟蒸熟起锅,卷条放在盘中,再撒上葱末和萝卜丝,就上桌了。可以直接干吃,也可以蘸着酱汁吃。质地细嫩,色泽洁白,清香可口,多食不腻。

其它诸如“烧大块”、“氽大肠”、“泡猪肝”、“焖鲤鱼”、“焖豆腐圆”、“炒米冻”等等,只要进入三洲,逢人可问、逢人皆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