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更新时间:2024-04-28 21:39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Changjun Bilingual School)位于长沙岳麓区茶子山路与金星路交汇处东北角,是一所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投资3亿元建成的公办完全中学,占地115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该校区各种功能设施按照国内先进水平配套,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比赛主场地。该校现有初中60多个班。

办学历史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创建于2009年,系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初中学校,开办初由长郡中学托管。学校秉承百年长郡“朴实沉毅”核心文化,立足自身发展,孕育出“活力教育”办学思想。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明确“创活力校园、塑活力教师、践活力课程、育活力学生”的办学方向,构建“以人为本、激扬活力、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凝练“养正毓德、博学笃行”的育人思想;总结“爱生活、乐求知、勤修身、勇担当”的育人目标;完善“活学知礼”“活思启志”“活行达理”学生培养阶段成长目标,形成具有长郡双语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为学校活力发展铸魂赋能。

办学特色

一、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突显思想引领作用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落实上级关于师德师风文件精神,明确师德师风行动规范,选树先进模范典型,以教师考核和师德督导专项活动为契机,将师德表现作为绩效考核、聘任、评价和教师资格注册的首要内容,引导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校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优良教风深得长沙百姓认可。

狠抓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实施“青蓝工程”项目,以“四子工程”和“出师”制度为引领,组织开展优秀骨干教师示范课、高效课堂研讨等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实施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信息化教学特色项目研究和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旨在建设一支专业化、信息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荣获12堂教育部部级优课和10个全国各类微课大赛一等奖;多名教师成为长沙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团队的“核心成员”;已有市级以上卓越教师、骨干教师26人。

狠抓教师课程研发。学校实施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定期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和成果展示会;开设40余门校本拓展选修课程;建成创客教育中心和外语交流中心,推进STEAM课程建设,研发并实施创客课程和小语种等课程;鼓励教师开发系列化实践型课程,精心设计以党支部、年级组、教研组为组织单位开展的研学活动,提高教师课程研发和实施能力。

二、创新立德树人途径,践行特色劳动教育

学校以思想教育、价值引领为核心,强化德育主题教育;以文明习惯、规则意识培养为主导,制定《学生成长手册》;以德育实践型课程为抓手,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学校作为长沙市首批德育项目示范校,推行德育课程项目化和班级文化建设,以“初中生的自我教育”德育项目为总揽,形成40余项班级德育特色研究子项目。借助家校社德育网络和共育体系,多渠道对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组织实施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探索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构建三型劳动课程体系;规划建设生态植物园等多个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运用官网“劳动园地”和人人通“家庭劳动教育”平台,落实学生校内外劳动实践,开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三、完善活力课程体系,培养优秀活力少年

学校以省级重点课题为引领,完善“基础型”“拓展型”“实践型”三型活力课程体系。构建“拓展型”课程,开设“智能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卡魅”“纸膜服装”等创客课程在内的40多门校本拓展选修课程;建设“德语园”“法语园”“日语园”“韩语园”“西语园”等外语学习空间,开展外语节系列活动;探建实践型课程,学校校内“六节”、校外“六走向”和每期两到三天的校外劳动与研学实践活动等。学校参与长沙市教育局申报的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综合素质评价》获优秀等第,承担的教育部课题《基于“三型”课程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即将结题。三型活力课程高效实施,使学校毕业学生在长沙市初中生综合素养评价中各维度A率均高居榜首;体育、艺术、科技等群体和竞技成绩均名列长沙市前茅;中考成绩优秀率、合格率位居全市前列;七届毕业学生中184人在各高中学校参加高考被北大、清华录取。

四、聚焦“双减”“五项管理”,发挥学校阵地作用

应“双减”“五项管理”改革要求,学校全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深化高效课堂实践,多渠道对课堂进行分析评价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后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学生对课后服务的多样化需要。推行导师制,为每班设副班主任,指导学生生涯规划,关注身心健康,开创全员育人新局面。优化作业管理,设计符合“双减”要求的序列化作业,统筹、公示作业总量和分层弹性布置作业,探索运用AI技术和人人通空间,实施家庭作业智能批阅和反馈。创新体质提升,落实每周三节模块化体育课;坚持每天50分钟体育大课间运动;开展智能化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科学高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五、全面规划智慧教育,推动学校现代治理

学校作为长沙市智慧校园和“未来学校”创建校,全面规划建设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智慧校园系统,建成创客教育中心、智慧教育体验中心和覆盖全校所有班的AI智慧教室。建设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将学生出勤、消费、活动等信息实时记录和传送给家长,为家校高效互通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学校朝智能化、信息化、可持续化方向快速发展。

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彰显名校责任担当

学校助力新时代教育均衡发展,勇担社会责任,自2016年成为长郡教育集团初中课程中心主任单位以来,组织30多所加盟初中学校围绕教育教学研究、教师技能比赛、教育教学评价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教育教研活动。接待集团20多所学校跟班学习,派出优秀教师到加盟校送课、辅导。受区县政府邀请和市教育局委派,与长郡双语洋湖实验中学等多所区县学校实现或即将实现托管办学,长郡双语优资教育资源影响力持续外扩。

学校创办十二年来各项工作成绩斐然,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优秀少先队大队”“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在2019年3月中国知名教育智库“校长会”全国百强中小学评选中,学校名列全国百强初中学校的第19名,是莘莘学子求学的梦想乐园。

学校文化

校徽

校徽主体是篆刻“长郡”繁体二字和“双语”现代简体字印章,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左上角“1904”为长郡创办年份,右下角的“2009”为学校创办年份,两个起始元年形成从古至今,近大远小的既视效果。外围环绕学校英文名称 “CHANGJUN BILINGUAL SCHOOL”和校训“朴实沉毅”字样。主体颜色为蓝橙两色,蓝色代表大海和天空,象征长郡双语人的气量与胸怀。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象征长郡双语人的活泼、阳光。

校训

朴 实 沉 毅

1913年前后,时任校长彭国钧亲自为长郡中学本部制定了“朴实沉毅”的校训。

校歌

校歌

作词:黄铭功

雄杰古潭州

襟带江湖踞上游

旧时人材渊薮

中华兴复共道湘人多造就

四海尽同胞

况吾侪同郡

情联意属相研究

一班班做壮猷

一行行步伐遒

看长沙子弟精神运五洲

凯歌声

还相续

活力教育

学校秉承百年长郡“朴实沉毅”核心文化,立足自身发展,孕育出“活力教育”办学思想。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明确“创活力校园、塑活力教师、践活力课程、育活力学生”的办学方向,为学校活力发展铸魂赋能。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激扬活力,追求卓越

育人思想:养正毓德,博学笃行

育人目标:爱生活,乐求知,勤修身,勇担当

学生培养阶段成长目标:“活学知礼”“活思启志”“活行达理”

三型课程

课程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就是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应对时代变迁和课程改革的逻辑结果。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将办学定位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基础型、拓展型、实践型的“三型”活力课程体系,三种类型的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发挥着整体育人的功能,构建起独特的充满生命活力与创新活力的学校课程文化系统、课程育人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

“三型”活力课程的价值取向

课程承载着国家的教育意志、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培育着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校“三型”活力课程的构建主要以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SOLO分类评价理论等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和核心素养、学校的育人目标及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可深度发展的课程体系为方向,构造开放灵动的学习空间,构建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创造开放融合的课程形态,使校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绽放出生命的精彩。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养正毓德,博学笃行”的育人思想,明确了“爱生活、乐求知、勤修身、勇担当”的育人目标,逐渐形成了“活力教育”特色。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校本化的重组(图示),:基础型课程基本主要对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文化基础”维度,突出“乐求知、勤修身”的育人目标;拓展型课程主要对应“自主发展”维度,突出“爱生活、乐求知”的育人目标;实践型课程主要对应“社会参与”维度,突出“勤修身、勇担当”的育人目标。“三型”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生长性、互为补充的关系,属“螺旋式课程”的组织方式。

“三型”活力课程着眼于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是依托百年长郡文化、具有长郡双语特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体现活力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一是追求每位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以学生为本,努力为每一位学生创造适合发展的课程,激发学生内驱力和活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从而不断追求卓越;二是成就面向未来教育的专业型教师。学校课程建设以教师为本,激活教师设计、执行能力,成就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同时,实现教师的卓越发展;三是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示范中学。秉承百年长郡的优良传统,紧扣当代教育发展的脉搏,全面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将学校办成省内领先,国内知名,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示范中学。

“三型”活力课程的基本结构

学校课程整体构建是把学校课程视为一个整体,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对这三类课程的优化组合构成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三型”活力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实践型课程三大类,每一类课程由下一级课程项目组成,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群(图示)。

学校的基础型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任务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让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型课程主要为落实国家课程、地方必修课程和校本必修课程,其中国家课程包括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美、音、信息、劳技等,地方必修包括湖南地方课程、长沙地方课程、口语等,校本必修包括军事训练、心理健康等。

拓展型课程是以基础型课程为依托,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与自主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分为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生活技能、身心素养、艺术修养、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七大类别。从课程与学生关系角度来说,形成课程选学生和学生选课程两大类型,课程选学生类主要针对一些专业基础要求较高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竞技类课程,学生选课程类则是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的普及类拓展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进行选择。

实践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课程。分为四大类别:第一是“志愿服务”类实践课程。主要走进社区志愿服务、尊老爱幼志愿服务、文明风尚宣传教育、“读在星城”图书志愿服务、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城乡手拉手等项目;第二是“研学旅行”类实践课程。有六大项目:“春秋研学”“国际研学”“红色之旅”“绿色之旅” “文学之旅”“文化之旅”;第三是“职业体验”类实践课程。主要有走向工业生产、走向党政机关、走向三产服务、走向社会服务、走向农业生产等项目;第四是“主题实践”类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党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探究等项目。实践型课程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基本实现了为每一位学生搭建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舞台的初衷。

“三型”活力课程的实践路径

课程结构和内容决定了课程的实施,课程内容要突破以教材或知识为中心的限制,将课程经验、开发、创生等纳入课程 ,基于这一认识,学校确立了“三型”活力课程的实施路径,并在实践当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1.夯实根基,基础型课程高效化

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特征就是为学生发展奠基。无论是过去强调的“双基”,后来提出的“三维目标”,而今突出的“核心素养”,打基础都是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是由国家编制实施的,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为培养合格公民而设计的课程,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强制性。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高效课堂建设、中考复习研讨、信息化教学探索、课题(项目)研究为主要抓手,通过常规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有力的管理措施,推进基础型课程得以全面高效落实,使得学生的文化基础不断得到夯实。为了确保基础型课程实施效果,学校成立了由校内外教育专家、教研骨干组成的高效课堂研究中心,为学校提高基础课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各学科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型和互联网时代下慕课—翻转课堂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基础型课程评价充分考虑到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有机结合,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行为表现、习惯培养等纳入到评价中,还对学习的标志性成果进行表彰和鼓励。

2.培养特长,拓展型课程多样化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发展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班级授课和整齐划一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弊端。经过反复论证,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校本拓展选修课,每学期开设40门左右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以校本选修课、社团活动、拓展培训等方式开设拓展型课程。采用教师自主开发与外聘引进等方式形成拓展课程超市,上传至网络选课平台供学生自主选择,以课程选学生与学生选课程相结合,为学生个性发展与自主发展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学校通过每周开课检查、教学督导、教学常规检查,拓展课沙龙、学生问卷调查、优质课例评选、优秀成果评选、校本教材编写等方式,推动拓展型课程有效实施。拓展课程采用多元化的实施方式,有班级授课,有野外拓展,也有活动竞赛;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自主学习型、合作探究型、实证研究型等。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校本拓展课成果展,如“我最喜爱的校本选修课”“校园嘉年华”等活动。拓展型课程评价充分考虑学生在某个课程领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也关注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3.历练能力,实践型课程序列化

无论是夯实文化基础,还是培养学生个性,归根到底学生要通过自觉成长,主动发展。实践型课程主要任务是全面激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学生带入工作、生活的具体社会场景,引导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体与集体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实践型课程分为校本必修类和校本选修类两大类,按序列分布在每年度的不同时期,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业考试之外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与自信。实践型课程的实施过程有即时的评价与反馈,评价结果记入档案,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依据。实践型课程评价注意学生自评和他评的结合,关注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成果评定。

“三型”活力课程的探索策略

1.培训先行,专家引领。课程建设考验着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成功的课程实施往往伴随着学校组织团体的成长与成熟而逐渐达成课程改革的愿景的 。在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过程中,学校举办“课程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性探索”等课程建设专题培训,邀请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市教研科学研究院、长沙市教育学院等相关专家来校指导,论证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提升学校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2.任务分解,分线推进。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领导和各处室主任为组员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举全校之力开展课程建设。校长为课程建设总负责人,依据“三型”活力课题提下分为三个子项目,基础型课程子项目由一位校领导与教务处、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落实,拓展型课程由一位校领导与教科室、团委具体负责组织落实,实践型课程由一位校领导与教育处、团委具体负责组织落实。各子项目均制定了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负责课程建设的整体推进。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学科课程。在此基础上,由学科教研组长牵头,各学科教研组讨论制定了学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以及研究及分工和预期成果。经过任务分解,层层推进落实,各项目相对独立又互相促进,有力地推动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3.主题研修,深化研究。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完善、优质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课程建设研讨与展示会。每一届展示会均设定具体研修主题,首届学校课程建设展示会主要是学校课程的整体建构,第二届展示会围绕精品课程案例,第三届则聚焦课程评价研究,层次递进,不断把研究引向深入。具体的子项目研究,开展了形式更为多样小型研讨沙龙活动。在基础型课程项目中,举办一年一度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高效课堂”研讨会,拓展型课程则每学期开展一次研讨沙龙,实践型课程则定期组织德育研讨会。各教研组每学期初和学期末的主题研修活动,多次开展学科课程的研讨与学习。此外,学校还通过承办大型学术论坛来推进研究,长沙市教育局主办“2019年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课程建设”论坛,由湖南省教育学会创客教育中心主办 “中小学创客与人工智能教育”论坛均由学校具体组织和实施。

4.融入常规,润物无声。学校将课程建设的理念融入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当中,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每学期的骨干教师示范课、徒弟教师汇报课和片段教学比赛,均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总目标,开展基于课程评价的课堂观察研究。大力开展围绕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建设为主体的校级微型课题研究,如《初中地理实践课程的构建与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策略研究》《初中历史学科活动课程的序列化研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等,通过课题研究来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学校还定期举办课程建设的读书漂流、论文征集活动,在教师的寒暑假作业当中设定课程建设相关的研修任务,以推进研究和丰富成果。

核心素养并不是先天秉承的,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来获得发展。核心素养与整体课程设计的一体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未来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要始终基于学生的需要,学校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三型”活力课程作为一种动态发展、开放创新的课程体系,无论是最初的尝试,还是后来的调整、优化,始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来建设和完善,并致力于不断精细化和科学化,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提供方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可能。

办学成果

2009年至今,我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善举、“活力教育”思想、三型活力课程等教育特色被《教育文摘》、中国文明网、《湖南教育》、中国教育报、长沙晚报等中央和各省区市主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教师出版专著10本,发表及获奖论文900多篇,市级及以上获奖200多人次,已有4个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其中在研课题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市级2个,培养市级及以上卓越教师、骨干教师26人。

学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优秀少先队大队”“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学校地址

位置

南门:长沙市岳麓区茶子山中路328号

北门:长沙市岳麓区佑母塘路799号

交通

途经线路

乘坐6路到长郡中学新校区(终点站)下即到学校东边。

乘坐26路、W107路、W115路、W116路、303路、355路、903路到佑母塘路口下即到学校西边。

乘坐357路、W105路到观沙路口下即到学校南门。

换乘

市中心:乘坐6路(往长郡新校区)到终点下;

长沙汽车西站:西站地铁1B出入口北50米的汽车西站西公交站乘坐W115路、W107路(往中华岭/长沙医学院方向)到佑母塘路口下即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