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3 21:35
驻扎在东南沿海某空军基地的107师是一支战功卓著的王牌英雄部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又被军委和空军定为首批快速反应机动作战部队,率先装备了我军最新型的“蓝鲨”战斗机。1999年初春,当惊蛰的第一声霹雷炸响之时,107师又赢得了新的辉煌——因连续保证10年飞行安全而被上级命名为“安全红旗师”。这个新的亮点吸引得各级领导和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纷至沓来,全师上下也都为此而兴奋地忙碌着、准备着。恰在此时,上级突然组织的“歼字99”演习使得107师暴露出诸多问题。倘若不是新任师长萧广隶果断指挥并运用特技地靶攻击的战法挽回颓势,一场大规模的陆、空联合演习便毁在107师的手里。
一个王牌的新装备部队、一个刚刚受到命名的安全红旗师、一个空军首批的快速反应部队,却不能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甚至一场演习都不能胜任,引起萧广隶和新任政委季浩苏的深深思索。透过蛛丝马迹,尤其通过调看以往训练的“飞参”,萧广隶和季浩苏震惊了:原来,前任领导班子,特别是前任师长、现在的副军长梁云翰为了保住107师的虚假的辉煌,为了10年安全的荣誉,乃至为了个人的政绩,竟在飞行训练中降低难度,掺了水分。
严峻的现实令踌躇满志、力图从根本上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季浩苏,尤其是刚刚出国学习归来,决心为人民空军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战略转变作出贡献,揣着“跨海突击”训练方案前来上任的萧广隶,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倘若上任伊始便揭开盖子,全盘否定前任领导,否定一个多年被上级树立为先进典型的英雄部队,不仅会引起部队的上下动荡,而且对各级领导,特别是一向关注、重视,并为107师的成长付出了巨大心血的军区空军司令员康良宇既无法交代,也是一种否定;倘若捂住盖子,维持虚假辉煌,一旦战争来临,107师无疑会有辱使命,愧对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况且,部队训练和战斗力薄弱到如此程度,一招不慎便会导致飞行事故。萧广隶和季浩苏经过苦苦思索和磨合,终于作出艰难的抉择:暂不揭开盖子,而采取退一步,进两步的方案,从补训入手,打牢基础,而后进行训练结构的改革重组,加大实战课目的训练难度和进度,最终完成“跨海突击”训练,把107师锤炼成为未来战争中攻防兼备型的空中铁拳。
然而,改革的路上一波三折,阻力来自方方面面。矛盾的各方围绕着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战斗力这一和平时期军队训练带根本性质的问题,也是当今高科技、新装备部队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了一次次激烈的冲突和较量。正当萧广隶和季浩苏坚持“绝不能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保证安全”的全新训练理念,带领部队冲过一道道难关,改革前景日见光明的时候,一场意外的飞行事故又将他们打入谷底,重新陷入困顿和迷茫。在季浩苏和团长魏山河、贺鹏以及飞参管理员成果等人的帮助激励下,萧广隶重振精神,带领部队摆脱事故造成的阴影,投入了“跨海突击”训练的准备。不料这个训练方案又遭梁云翰副军长的彻底否定。萧广隶为此几乎心灰意冷了。
这时,南联盟科索沃战争爆发了,萧广隶的妻子慕卿作为新华社记者亲历了那场战争。残酷的战争不仅使慕卿加深了对军人、对丈夫的理解,也促使她向萧广隶提出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一旦中国发生战争,他的107师是否能够捍卫和平的天空。萧广隶被深深地触动了。决心为了军人的神圣使命勇闯禁区,完成“跨海突击”训练。然而,梁云翰闻讯匆匆赶到107亲自坐镇,又使“跨海突击”再次流产。
1999年可谓多事之秋。面对日益严峻的台海局势,萧广隶和季浩苏不顾个人得失,以军人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冒着大不韪的罪名,成功地实施了用“跨海转场”模拟的“跨海突击”训练。马蜂窝终于捅大了。军区空军司令员康良宇和副军长梁云翰带领工作组赶到107师彻查此事,萧广隶和季浩苏受到了停职反省的处分。在这种情况下,飞参管理员成果勇敢地站出来,向康良宇展示了“跨海突击”和萧广隶、季浩苏到望海上任之前107师的“飞参”资料,以强烈对比的铁一般的事实,揭示了部队在艰难中发生的巨大变化,令康良宇万分震惊和感慨,也使整个部队以及梁云翰本人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确立了“贴近实战,突出对抗,从难从严,科技兴训”,军事训练以战斗力为最终标准的指导思想。
分集剧情来源
演职员表来源
角色介绍来源[11]
拍摄花絮
事实性错误
穿帮镜头
该剧根据王玉彬、王苏红反映空军新装备部队的小说《惊蛰》改编,从小说到电视连续剧的创作历时三年,创作这部文学作品的念头源于“王伟事件”后,一位硬送给他们报的卖报老人要“空军给中国争口气”的请求,于是两人怀着这句话带来的沉重责任感和使命感采访、构思和写作了整个小说,以及据此改编的剧本。
电视剧于2003年7月13日开机,空军组成了拍摄保障领导小组,由副司令、副政委任组长,司、政、后、装四大部领导任副组长,15个二级部领导参加,组织指挥具体拍摄和保障工作;剧组在北京经过短暂的试拍摄之后,于2003年8月4日(七月七)这天乘坐空军的专机飞往广东某外景地。在拍摄该部电视剧时,动用了空军大量新型战机,共出动飞机390架,直接参加拍摄官兵有上万人,动用地面车辆580台。
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电视剧,全剧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而是将战争隐于镜头背后,但从中扑面而来的战争气息却能使观众感受到战争悄然临近、势在必夺的脚步;这种让思考穿透情节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军旅题材电视剧独有的艺术魅力。作品通过塑造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使得其视野超越了一个航空兵师的盛衰荣辱、变革成败,从而在中国空军,乃至中国军队改革发展和对未来战争的思考中,将电视剧的触角伸向了更深的层面。(《北京青年报》评)
该剧一开始就扣人心弦,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航空兵107师艰难的铸剑之路。这部电视剧难能的可贵之处,在于直面现实生活,对军队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冷静地思考,对军队面临亟待解决的重大矛盾进行了大胆的揭示,对军队改革中必然经历的阵痛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有了更多的危机感,更多的忧患意识,更多的理智与清醒。该剧一部少有的表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刻触及军队改革和困惑的优秀作品,也是既高扬主旋律,又有可视性的军事题材电视剧的重头之作。(《解放军报》评)
《长空铸剑》虽打破了观众已经习惯了的军队指挥官之间存在矛盾冲突的套路,但全剧剧情照样曲折起伏;不仅塑造了萧广隶、季浩苏、魏山河等一批有血有肉、令观众震撼的军人形象,还塑造了林慕卿、司小绵、宁琪等一批性格各异的军嫂,使观众可以借助于这些军人家属更深切地理解军人和战争。(《解放日报》评)
尽管这部军旅剧中的恢弘场面很能吸引眼球,但剧中的“硬伤”比比皆是,除了在技术常识方面的“硬伤”外,剧情也让人不甚满意。在《长空铸剑》第一集里,没有金戈铁马,没有军旅杀气,却有为挽救爱情而忙乱的“师长”和官场上的勾心斗角。(《重庆晚报》评)
该剧情节公式化、模式化,屡屡犯常识性的低级错误。(《羊城晚报》评)
编剧为男主角设计的家庭困难太过牵强,剧中为了突出萧师长的艰难处境,给他安排了一个“歇斯底里”的老婆和一个“心理变态”的儿子,他的同事都有好妻子和可爱的孩子,就衬托得他的不幸太虚伪。(《江南时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