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隆村

更新时间:2024-03-09 21:04

长隆村,位于坑梓街道东面,距街道办事处约6千米。相邻自然村有龙山村、薛屋村、东联村、卢屋村、新横村、青排村、荣田村。地处深圳东北部低山丘陵地带。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先祖黄廷元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在此建造围堡,并让父母兄妹等一族迁到围堡定居。因围堡后山脉名为长隆,故围堡取名长隆世居,村落取名长隆村。

清朝,属归善县。1912年,属惠阳县。1949年10月,属惠阳县第四区;1957年12月,属坪山乡;1958年11月,属宝安县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属坑梓农场;1963年1月,属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属深圳市葵涌区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属坪山区;1986年10月,属坑梓镇;1993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坑梓镇;2004年,属坑梓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属深圳市坪山新区坑梓街道金沙社区。

世居村民主要为黄姓。明末,黄姓先祖从嘉应州兴宁(今广东梅州)迁移至惠州府归善县白马碗窑,再从白马碗窑迁居坪山高寨子,后又迁到坪山江边村;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从坪山江边村迁移至坑梓;清乾隆五十九年迁至此地。据村中老人讲述,长隆村先祖可追溯到今秀新社区新乔围村黄氏三世祖黄振宗,黄振宗在龙淡河支流阿婆叫沥河的上游今秀新社区新乔围建村后,又向阿婆叫沥河中下游发展;清乾隆五十九年,黄振宗长孙黄廷元在阿婆叫沥河中游建长隆世居,开辟长隆村。

2015年末,户籍人口244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130人;80岁以上12人,最年长者96岁(女)。非户籍外来人口1415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18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三来一补”企业,村经济开始转型。1999年3月,成立长隆经济合作社,村民成为股东。现村集体经济以厂房出租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丹梓大道、金沙路、金沙东路、横龙路、金油路、金屋路、世居路、龙屋巷经过该村。20世纪70年代通电,1999年通电话,2006年通互联网,2008年通自来水,2008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内有金沙幼儿园,2015年在园幼儿约200人、教职工27人。村内建有篮球场、健身路径。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代表性民居有长隆世居。世居为三堂四横四角楼布局,坐东北朝西南,建筑整体依地势前低后高,全用三合土夯筑而成。世居通面阔83米,进深75米,占地面积6225平方米;月池宽83米,最大垂直距离38米。正面开三门,正门额匾书“乾隆五十九年岁次甲寅仲秋穀旦。长隆世居,梅峰建立”。门内设牌坊,牌坊下辟两侧门入前天街,牌坊及其大门均为船型脊,脊上有简单的灰塑卷草纹等。三堂屋顶均采用板椽明瓦,悬山顶,清水脊。前堂面阔进深各三间,前后出廊,前檐用方石柱,后檐用木柱。中堂面阔进深各三间,前后出廊,木构架为穿斗与抬梁式相结合,两檐下穿枋雕刻花卉,穿枋上刻“兰桂腾芳”“奕世其昌”,穿枋下透雕雀替。后堂前出廊,两檐下穿枋雕刻花卉,穿枋上刻“长命富贵”“百子干孙”,堂中对联“直谏著芳徽永肇颍川家学;敦伦遗懿德克承江夏宗潢”,横批“江夏堂”。四角楼现仅存其一,平面呈方形,高三层,平顶砌女儿墙,两山砌封火墙。角楼、围楼均开瞭望窗和枪眼,明暗排水沟纵横交错,设计合理实用。2012年,长隆世居被公布为坪山新区不可移动文物。村内有太子庙和观音娘娘庙,均建于清朝,1989年重修,分别供奉龙王三太子和观音娘娘。每年农历八月第一个星期六或星期日,长隆村黄氏族人,包括外出的,都会回村,到先祖墓前祭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