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5 16:14
长颌鲚(学名:Coilia macrognathos)是鳀科、鲚属鱼类,又名刀鱼、毛鲚。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上颌长,超过胸鳍基部;胸鳍鳍条细长,有6个长的细丝;臀鳍长,并与尾鳍相连,尾鳍短小;腹具棱鳞,无侧线。因身长而侧扁形似一把尖刀而得名。
因身长而侧扁形似一把尖刀而得名。
长颌鲚与短颌鲚物种地位的争论由来已久。早期学者基于生态习性、形态学特征、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等将长颌鲚和短颌鲚视为两个独立的物种。21世纪初,一些学者基于线粒体或核基因标记的分析,否定了短颌鲚和长颌鲚的物种地位,而统称其为同一物种——刀鲚,并认为短颌鲚和长颌鲚均为刀鲚的不同生态型。鉴于此,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院重点实验室杨健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耳石微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手段交叉优势,对长颌鲚与短颌鲚的物种分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耳石中锶钙“指纹”特征,区分了长江流域鄱阳湖、洞庭湖、长江口等水域采集的长颌鲚和短颌鲚个体及其生境履历,在此基础上,对上述个体标本开展了线粒体系统进化分析及核基因微卫星群体遗传分析,表明短颌鲚和长颌鲚已相互分离,两者应作为两个独立的鲚属鱼物种来对待。
依据中国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显示长颌鲚的学名为Coilia macrognathos,fishbase网站显示Coilia macrognathos分布于中西太平洋:马来西亚沙捞越和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西海岸,以及泰国普吉岛。水渔业研究中心院重点实验室杨健研究员提出长颌鲚分布于长江,存在分布地域的矛盾。2021年,从婷婷等人发表“崇明岛内河夏季鱼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特征”的研究论文中提到Coilia macrognathos为刀鲚学名。长江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黄孝锋博士的研究论文“Larva fish assemblage structure in three-dimensional floating wetlands and non-floating wetland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中同样将Coilia macrognathos作为刀鲚的学名进行描述。综上所述,长颌鲚的学名为Coilia macrognathos。
长颌鲚体长而侧扁,前体稍高,向后渐尖细,头较大,吻短圆,口大而斜,下位,上颌骨下缘有锯状细齿。体被圆鳞,腹部有棱鳞,侧线不明显,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6根,背鳍、臀鳍各1个,尾鳍不发达,上叶长,下叶短,属次生性歪尾型,且小而成尖刀形睁。长颌鲚体色呈银白色,背部一般分为青灰、淡黄和青黄交杂3种,渔民称它们为“青背”、“黄背”和“花背”;而钱塘江、黄河和定居型长颌鲚(湖鲚)无“青背”、“黄背”和“花背”之分。长颌鲚寿命不长,一般只有4~5冬龄,最大个体不超过6冬龄。其鱼苗和幼鱼的体长增加较快,至11月,幼鱼最大个体约达200毫米;而成鱼体长增加速度逐渐减慢,最大个体仅410毫米,但随着年龄的变化,其体重却显著增加。
中国近海的长颌鲚多生活在水质比较混浊的海域底层,多分散在沿海及附近海域的底层。
长颌鲚在亚洲中国的长江,泰国、缅甸、柬埔寨的湄公河、湄南河等流域以及非洲部分地区的水域均有分布。
长颌鲚属浅海底层鱼类,在海洋不集成大群。进入长江口附近才逐渐集成大群,由底层上升到中、上层,多栖息在水流混浊的水域中,清水中较少。生殖洄游时停止摄食口。其在长江中下游分布甚广,从长江口直至洞庭湖一带,包括各通江河道和湖泊。部分长颌鲚在早春可进入钱塘江,上溯至桐芦一带,但数量不多,在海洋里主要分布在近海,它们不仅在附近水域底层越冬,还进入岛屿岸边风浪较小的浅滩、海湾越冬和觅食口。
长颌鲚属肉食性鱼类,稚鱼和幼鱼通常栖息在上、中层水体,主要摄食小型甲壳动物及其幼体如桡足类、枝角类等,成鱼栖息较深水层,主要以大型甲壳动物如虾类和其他大型动物如多毛类、银鱼、梅童鱼、黄鱼、鲳鱼、乌贼等的幼体或成体为食。长颌鲚彼此之间自食现象也很严重,在胃里常可以见到同类的残体,各种长颌鲚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均停止摄食,胃内的食物很少或是空的,产卵后才开始摄食。长颌鲚在产卵后,和稚、幼鱼一样,以淡水中的浮游动物,鱼、虾等为食。
长颌鲚属于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季,成熟的个体成群由海入江,沿江而上作生殖洄游,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初。长颌鲚分批从海洋进入长江,上溯至产卵场进行繁殖。长颌鲚的产卵场分布范围较广,可上溯至距长江口1400千米以上的湖南省洞庭湖一带,产卵环境一般是要求在流速缓慢的水域中进行。在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均发现有性腺成熟的个体,其性腺是在洄游的途中逐渐成熟的,产卵场多为水流平缓、水质混浊、泥砂底质的地方。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人工养殖的长颌鲚营养成份很高,素为群众所喜爱。肉质细嫩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是“长江四鲜”之一,可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体虚乏力、食少腹胀等病症。资源比较丰富,中国劳动人民从西汉开始就世世代代在长江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