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鬃山羊

更新时间:2022-11-26 11:22

长鬃山羊头及躯干长约80~114厘米,尾长约6.5厘米,体重约25~35公斤。雌雄额头上方皆有一对空心洞角,呈圆锥状,顶端尖锐且略向后弯曲,终生不脱落。体为深褐色,背颈中央一带为黑色;腮、喉部和上颈为浅黄褐色。

分类争议

动物分类学上,属于牛科之羊亚科(Capainae)的动物,除了人们比较熟知的山羊和绵羊以外,还有山羚属(Naemorhedus)、长鬃山羊属(Carpricornis)、欧洲山羚属(Rupicapra)、蓝羊属(Pseudois)、麝牛属(Ovibo)和牛角羊属(Budorcas)等,它们和山羊以及绵羊在外型上并不完全相似。

事实上,长鬃山羊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一直都有着极大的争议。它们原先被列于羚羊亚科(Antelopes),后来又改列于羊亚科,因为它们可以说是介于羊于羚羊之间的动物。这也就是台湾长鬃山羊为什么又被叫做“台湾羚羊”的缘故。

在被归为羊亚科以后,一开始台湾长鬃山羊被归类于该亚科中的长鬃山羊属。世界上现存的长鬃山羊只有两种,一种是马来长鬃山羊(Carpricornis sumatraensis),另一种是日本长鬃山羊(C. crispus)。而日本长鬃山羊可以再分为日本长鬃山羊(C. crispus crispus)和台湾长鬃山羊(C. crispus swinhoei)两个亚种。

但是,Wilson 和Reeder在1993年又发表了新的分类系统,将台湾长鬃山羊归在山羚属,学名则变为Naemorhedus swinhoei。过去台湾长鬃山羊被认为是与日本长鬃山羊同种的亚种,但是,如果依照Wilson 和Reeder之新的分类法的话,台湾长鬃山羊就已经独立为台湾的特有种了。

生态习性

长鬃山羊为草食性动物,以植物幼芽及嫩叶为主,喜食矮针叶树之嫩芽,如冷杉、铁杉、玉山圆柏等。常单独活动,清晨或黄昏为活动高峰,有强烈领域性。常出现于裸露岩石崩塌处或险峻陡峭山坡,尤其喜待在松散黏板岩的悬崖附近。由于脚蹄很厚,即使在崩崖上也能行走自如,一遇紧急状况,即往崩崖处逃跑以躲避攻击。长鬃山羊喜单独活动,因其蹄有突出外侧,可轻易绊住岩石表面而活动,常出现于裸露岩石崩塌处和险峻陡峭山区。

栖地分布

长鬃山羊为中国台湾岛产唯一牛科动物,为台湾特有亚种,栖息地从低海拔山麓起至高海拔3500米左右之山区皆可发现其踪迹,但以原始针叶林区较常见。

在中国的台湾岛由低海拔200米到高海拔之玉山南峰南湖圈谷和雪山圈谷附近,都有台湾长鬃山羊的分布。在1000米以上的山区,它们的出现机会较高。

回赠大陆

长鬃山羊——台湾方面回赠大陆的珍稀动物之一

2008年,随着大熊猫“团团”与“圆圆”的顺利抵台,台北市动物园已择定台湾长鬃山羊及梅花鹿各一对,做为大陆大熊猫的回赠物种。

2010年4月19日,经过严格挑选程序后,台北市立动物园

按照预定行程,2011年4月16日上午,扬子江货运波音737货机搭载这两对动物宝贝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下午1时左右到达威海机场,然后经过大约50分钟的陆上行程和30分钟的海上行程到达刘公岛森林公园。届时,威海市政府将举行隆重的入住仪式,中央有关主管部门以及山东省威海市有关负责人、台湾送行团的成员、台商代表、威海市的市民代表等将参加这个仪式。仪式上,台北市动物园和刘公岛森林公园管理处的负责人将进行交接。

台湾长鬃山羊为华盛顿公约二级保育动物。台北市动物园介绍,台湾长鬃山羊外观没有长长的鬃毛,与同属的日本长鬃山羊与苏门答腊长鬃山羊大体型,及颈部背部有长毛不同,因此,有学者称它们为“台湾野山羊”;它们具家族性,园内有三十四只、十二家族的长鬃山羊。

相关

威海是一个海滨城市,与台湾有着很深的渊源,特别是台湾赠送大陆的长鬃山羊及梅花鹿于2011年4月16日入住山东威海后,更是在两岸搭起了一座桥梁。近日,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威海市台办主任于连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