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信用

更新时间:2023-01-07 21:51

间接信用是通过信用中介机构而间接发生的信贷行为。间接信用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古代货币经营业的发展而产生。货币经营业手中集聚若干货币资产,而贸易商人由于在当地采购货物缺少货币,货币经营者就将货币借给商人们使用,于是货币经营者充当了信用中介,也就产生了间接信用。其特点是借款人与存款人不直接见面,互相也不了解,而是由信用中介替存款人和借款人办理一切信用手续。欧洲中世纪后,随着货币经营业的发展和信用中介业务的扩大,货币经营者逐渐发展成为银行。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的典型形式,也是间接信用的主体。除银行之外,信用合作社也是属于间接信用主体。信托信用也是间接信用,委托存款者或借款者向信托投资公司申请存款和借款,由信托投资公司为其办理存、借款的手续,存借双方不直接见面谈判。间接信用的发展打破了直接信用的局限性。银行可以不受个别存款人存款额的限制,把全部存款作为一个整体,支持生产、流通和其他事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间接信用占主体地位,被广泛利用,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进行有计划,有秩序的信贷资金分配,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定义

间接信用是指借者与贷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借贷活动。

间接信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主动作用

(1)信用从资金上为现代化大生产顺利进行提供条件。

(2)在利润率引导下,通过信用实现资本转移,自发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平均利润率规律商品经济条件下是普遍适用的,因为等量资本要占有等量利润。而利润率的平均化是以资本自由移动为条件的。通过存贷款可以随时转移货币资本的使用方向。信用使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导致了各部门利润率趋向相同水平,从而自发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3)信用能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信用加速了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因为企业向商店提供信用.先把商品转让给商店,等商店销售完成或有贷款时再付款,就大大加快产品的销售速度。

(4)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负面作用

信用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在泡沫经济上,泡沫经济是伴随着信用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在泡沫经济中依靠信用制度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经济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当信用扩张到无法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由此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另外,信用业使经济运转过程复杂化,并可能导致供求脱节。因此在发挥信用各种作用的同时,必须把握一个适度的问题,要将信用活动建立在真实的社会再生产建础之上,信用膨胀和过度投机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就能有效避免泡沫经济的出现。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主要分为期票汇票两种。商业票据通过“背书”可以流通转让,因而可以发挥货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一种银行票据。它是以银行信用作保证的能用于流通和支付的信用工具,因而也是一种货币。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活期存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